乾隆下猛药反 ... 地方官为何认为不贪白不贪

Jun0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干隆统治的中晚期, ... 大案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浙江省的 ... 案件,几乎从没有中断过。旧的 ... 案件还没处理完毕,新的 ... 案件又出来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干隆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以其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其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干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当时的中国空前统一,社会相对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干隆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生活奢靡的一面也逐渐滋长和暴露出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日益奢侈成风,达官贵人追求享乐,竞相豪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这种情况下, ... 滋长、泛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督抚藩臬,朋比为奸”;“上下关通,营私欺罔”。到了干隆晚年,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悛者,亦恐不一而足。”
  干隆朝的 ... 与清政权的中衰,首先是从吏治败坏开始的,而官吏间的贿赂公行,则是吏治败坏的集中表现。当时人们做官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获得名利与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和各种特权。以督抚为首的地方官吏要想在地方上发财,就不得不向中央的京官进行贿通、贡献,而京官平日薪俸较少,要想发财就不得不包庇地方官吏,听任其为所欲为,鱼肉百姓。于是,彼此上下其手,便形成了“无官不贪”、“无吏不盗”的官僚体系。(历史新知 www.lishixinzhi.com)一般说来,当 ... 局面不可收拾,官吏的 ... 行为引起了公愤,以致百姓骚动,造成统治不稳时,皇帝也会不惜采取惩处手段,对贪官污吏加以惩罚,希图起到“ ... 一儆百”的警世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 ... 、受贿,或数罪并罚而被处以斩刑、绞刑,或被赐自尽者,共计有41人,而在干隆一朝就有27人之多,几乎占了全部人数的67%左右。至于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抄家没产”、“充军发配”、“降职罚薪”的官员,为数就更多得多。不能不说干隆“惩贪”手段是十分严厉的。可是当时情况却是“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
  从干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的27年间,几乎没有一年不“惩贪”,被揭发出来的地方 ... 官员主要包括有:广西巡抚钱度,四川总督阿尔泰,云贵总督李侍尧,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昌吉望、陈辉祖、福嵩、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江西巡抚郝硕、布政使郑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干隆统治的中晚期, ... 大案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浙江省的 ... 案件,几乎从没有中断过。旧的 ... 案件还没处理完毕,新的 ... 案件又出来了。个中原因是由于清朝最高统治者干隆帝的“惩贪”,其心中有一定的尺度。应该惩谁,不惩谁,惩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有数。他绝对不会因为“惩贪”、整顿吏治而动摇其自身的统治利益。因此,他只能把“惩贪”限制在他的统治权所需要的范围之内,他不可能触及当时 ... 体制的总根子。这个总根子不是别人就是绝对专制的封建皇帝自己。当然这许许多多的 ... 案件也未必全部直接与干隆以及其得力助手和有关。但从本质上却又与封建的专制体制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联系。也可以说,在干隆统治的后半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和为中心的“ ... 网”。长期以来,干隆只把眼睛对准个别的地方官吏,而没有可能涉及到形成 ... 的政治体制本身。对于整天伴随在他身边的宠爱和佞幸的嬖臣则存心包庇或回护,自己则实际上乃是 ... 的总根源。例如,干隆帝与和为了多捞钱财,曾一起制定了故意对贪官采用“先纵后惩”的办法,即明知某地方官有 ... 行为,先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当其 ... 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惩治、查抄,籍没其家产,美其名为:“宰肥鸭。”
  再如,干隆与和共同制定了一个“议罪银”制度,规定官员有“错”或“罪”,可以通过“自愿”交纳一定银两免去惩罚。有鉴于此,许多地方官吏学会了不贪白不贪。如果贪赃罪行未被发现,那就算自己赚了,如果被发现则自认倒霉,于是索性更加肆无忌惮地大肆 ... 行贿。这其实就是哄抢行为中的一种从众心理。当官的认为不贪白不贪,所以上行下效。因此,在这种氛围下的所谓“惩贪”与贪风并存,而且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怪。和之所以能在20多年中为所欲为,恣意贪婪,正是干隆培养的结果。
  干隆帝本人也知道要教化百姓,稳定民心,必须首先端正官风,要用严猛手段惩治贪官蠹吏。必须要求各级官吏“端己率属”,吏治不清,人心不古,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在于高官大吏贪腐不廉。孔圣人早就说过:“君子之整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必偃。”看来道理也并不是难懂。然而毕竟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存在。毕竟是社会存在左右着人们的意识。这或许是干隆反贪,所留给我们的教训。
  本文摘自《历史开卷有疑》,张秀枫编著,远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