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开朱元璋的墓?隐藏600之谜终于解开

Nov29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不开朱元璋的墓?隐藏600之谜终于解开

  有机文物无法完整保存,建国初曾经挖掘明十三陵定陵。大量珍贵明代丝织品发霉、朽烂,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再开掘任何一座皇陵。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墓都是布置了各种机关,希望能躲避盗墓贼的光临。但因为它们的名气太大,宝贝也不少,常常是盗墓贼的重点照顾对象。但皇帝们也有其他办法,那就是隐瞒自己的陵墓位置。比如曹操,设了七十二疑冢,最终也没能逃过。

  但朱元璋的陵墓却是一个例外,他的陵墓位于南京玄武区。从1398年,朱元璋去世地宫启用,陵墓至今已经有613年了。整座帝陵占地达到2000多亩,从下马坊到宝城,明孝陵至今保留着明代最初的格局。整个陵墓的设计非常巧妙,除了各种花鸟虫草,还有一套完整的排水沟,能保证陵墓不会因为积水而毁坏。

  在明清两朝,被盗掘的皇陵也不少。民国时期,康熙、慈禧的陵墓就曾遭到严重盗掘。那朱元璋的皇陵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盗掘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朱元璋的身份特殊。

  做为最后一个 ... 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在民间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朱元璋本人是穷苦孩子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当上皇帝后,做了不少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比如减轻赋税,诛 ... 贪官,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国力确实蒸蒸日上,不再是经历乱世后的贫困凋敝。对于这样一位为老百姓着想的皇帝,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尊崇。

  第二点:朱元璋去世后,明孝陵依然得到很好的保护。

  明朝时期,朱元璋的陵墓常年都有5000军队驻扎,这些人的职责就是专门保护陵墓的安全。到了清朝之后,朱元璋成为了一种象征。清军入关后,虽然迅速打下江山,但却坐不稳。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摄政王多尔衮打下南京后,亲自到明孝陵祭告,康熙、乾隆甚至行三叩九拜的大礼。

  比较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国和曾国藩先后占领南京后,都曾经到明孝陵当中祭拜。但明孝陵的地面建筑就是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被毁,曾国藩只花了740两银子做一些小修缮,修的也只是康熙亲手写的石碑。

  第三点:明孝陵的防盗优势和地位位置。

  总体上来说,明朝陵墓的防盗措施做的都还不错。当年郭沫若主张发掘朱棣长陵时,工作人员在长陵找了很多,也没有找到可以发掘的路口。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还是比较有钱的,对于防盗措施都做得比较好。不像崇祯,死的时候都是临时找贵妃的陵墓凑合的埋了。

  而且明孝陵位于南京,大城市旁边,盗墓贼即使想搞出大动静,也容易被发现,自然会收敛很多。

  另一种说法

  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如此恢弘的建筑,地宫一定是非常可观的。由于孝陵是不能发掘的,地宫情况能否知道呢?最近,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孝陵的地宫状况和结构基本探察清楚了。

  专家使用精密磁测技术对明孝陵陵区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测,终于揭开了一个隐藏达600余年的谜团—一—明孝陵确系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并弄清了地宫的形制、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布情况等。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使人难辨真伪。所以,有传说孝陵的地宫中是空的,朱元璋并没有真的在这里安葬。民间还有朱元璋真身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的说法。他们的成果融合进了南京大学与中山陵园“世界遗产明孝陵综合研究科研合作协议”之中,得出的成果。

  关于朱元璋的地下宫殿建筑,由于史书失载,又缺乏必要的工程档案资料,加之在民间还有朱元璋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以及下葬时13个城门出殡等历史记载和传说,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谜。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明朝灭亡以后,明孝陵地面建筑在历次战火中毁坏殆尽,庞大的孝陵地宫却仍然保存完好,排除了被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