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建安骨 昭昭称雄心

Apr09

铮铮建安骨 昭昭称雄心

时间:2014/04/09 15:59 | 分类:初中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铮铮建安骨 昭昭称雄心

  在多数人眼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阴险、歹毒、蛮横之人。人们有这样的印象,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一句很狂妄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他所谓“如国家无孤一人,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直率坦言更落“奸雄”把柄。在影视作品中,曹操也往往是奸诈的白脸形象。然而,无论情势如何,我们对曹操的能力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在激烈的政治 ... 斗争的同时,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是建安诗坛当之无愧的领袖。曹操对汉乐府诗十分熟悉,尤其喜欢那些相和俗曲,能大胆地从乐府民歌中汲取滋养,因此他富有独创风格的作品往往又带有民歌的色彩。另外,他那政治家兼诗人的特殊身份和戎马生涯,又使他的作品内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曹操的乐府诗题材比较多样,或叙时事,或记离乱,或言志趣,或写理想。此外,还有精彩的自然景色描绘。他虽然无意在山水上专下功夫,但能很好地寓情于景,即景抒情,而且境界开阔。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挥师北征乌桓途中所写的《步出夏门行》第一章《观沧海》,就是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曹操面对萧瑟秋风,状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历来认为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我则认为这是曹操对内心感受的一个收尾表达,有“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之感。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描写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虽已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的精神面貌。但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脱胎自汉乐府民歌。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而是体现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贡献最大的一位政治家,同时又是当时最杰出的 ... 家和一流的文学家。他不但能做很好的诗文,而且在思想上能容纳异说,在文化上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作者简介:庞鸿武,中学二级教师,广西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教师,从事初中历史、语文教学,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