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Sep13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时间:2018/09/13 16:07 | 分类:道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甲本:不上贤,□ □ □ □ 。□ □ □ □ □ □,□ □ □ □ □。□ □ □ □ 。使民不□ 。是以声人之□ □ □…

  帛书乙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是以人之治也,虚亓心,实亓腹,弱亓志,强亓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翻译】

  不崇尚钱财,让人民不争斗。不珍爱难得而稀有的宝物,让人民不偷盗。远离物欲,让民心不惑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会放空人民的心,填饱人民的肚子,减少他们的心志,加强他们的骨骼,经常让人民不需使用知识和欲望。行使这种无为的治理方式,那么天下就无所不治了。

  【释义】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崇尚钱财,让人民不斗争。

  此言为政者不应当追求财富,上之所为下必效犹,为政者贪求物欲,人民也将彼此斗争以累积财富,这也是国家之乱源。

  贤原意为「多财」,后引申为人之「多才」,也是贤人、贤能之人。又贤与臤可互为假借,古贤字作臤,臤为「坚」的意思,因此这里老子用一「贤」字,可从钱财引伸至人之才能、人性之坚毅。

  尚:通上,帛书甲乙本皆作「上」。崇尚、尊崇,重视。

  贤:本义为多财,引申为多,后来用以形容人时意思为「多才」,很有才能的意思。贤又有劳,辛劳的意思,因为贤为多,事多则劳。《说文》:「贤,多才也。」才为「财」字之误。段注:「财各本作才,今正。贤本多财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小雅》『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传曰:『贤,劳也。』」谓事多而劳也,故孟子说之曰:我独贤劳。」《说文》又部:「臤,坚也,从又臣声,凡臤之属皆从臤。读若铿锵之铿,古文以为贤字。」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五十七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河上公注:◎ 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 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追求难得的珍稀宝物,让人民不因此而偷盗。

  此言为政者不应当玩物丧志,追求珍宝,这是盗贼兴起的最终原因。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为政者喜爱珍宝,在下者必争相收敛珍宝,上行下效,盗贼由是兴起。

  贵:《说文》:「贵,物不贱也。」「贱,贾少也。」贾即价,价值的意思。贱是价值很低,很没有价值;贵则是价值很高,很有价值。贵做动辞则有重视、珍爱,给予很高价值的意思。

  难得之货:很难获得的货物,也就是珍宝,很稀有而很难得到的宝物。

  盗:《说文》:「私利物也。」将好东西占为己有即是盗,也就是偷窃、盗贼。

  河上公注:◎ 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 上化清净,下无贪人。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远离那些引起欲望的事物,让人民的心不会惑乱。

  为政者当远离物欲,不追求物欲的享受,如此则人民不会迷惑混乱。

  此句河上公本无「民」字,作「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注曰「放郑声,远美人」,「不邪淫,不惑乱也」。

  不见:见为视,不见为不视、不看。不看即远离的意思。

  可:《说文》:「肎也。」「肎,骨闲肉,肎肎箸也。」肎即今之「肯」。可通肯,肯原本为骨间之肉,后来引伸为允诺、同意,现今说的「可以」。

  河上公注:◎ 放郑声,远美人。◎ 不邪淫,不惑乱也。

  王弼注: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天下),放空人民的心志,填饱人民的肚子。

  「虚其心」河上公注「除嗜欲,去乱烦」,也就是去除欲望的意思。王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心装的是聪明智慧,而肚子装的是食物。「虚其心」就是要去除聪明智慧,不运用心机。「实其腹」为填饱肚子,让人民的生活无所馈乏。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河上公注:◎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 除嗜欲,去乱烦。◎ 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王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减少运用心智,强化其骨骼。

  志:《说文》:「志,意也,从心之声。」「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志」在小篆以前的写法都是上之下心,到隶书之后才写为上士下心。志就其本字来看,为心之所之的意思。《说文》志与意互训,所以我们现在说「意志」,意为志,志为意,为察言而知意,则志为「运用心力」的意思。老子主张绝圣弃智,返朴归真。本章前言「虚其心」,都是要人不用心机,不让心动则无惑乱,永保心灵之清净与纯真,那么就几近于道。「弱其志」也是第四十八章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弱」即「损之又损」的损。

  强:通强,帛书乙本作「强」。

  河上公注:◎ 和柔谦让,不处权也。◎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王弼注: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经常使人民放空聪明智慧,无所欲望,让聪明的人不敢有所做为。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乙本作「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较好的句读为「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那么此句应作「使夫知不敢」。让人知道不可进取。夫为男子,成年男子。

  此言绝圣弃智,以至于无为。

  敢:《说文》:「进取。」「敢」字在甲骨文作,钟鼎文作,为拿尖物刺 ... 猪,或是以手抓猪尾,象进取的意思。

  河上公注:◎ 反朴守淳。◎ 思虑深,不轻言。夫,音扶。知,音智。

  王弼注:◎ 守其真也。◎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无所不治了。

  老子崇尚自然,无为即是自然。顺其自然,百姓各得其所,万物皆适其性。生命各自得,则无所不治。本章言圣人应当从自身开始,远离物欲,则不淆乱民心;不运用心机,保有人心之纯朴而免于机巧;只要让人民的生活免于匮乏,那么天下自然就会得到治理。

  《史记。 老子列传》: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河上公注:◎ 不造作,动因循。◎ 德化厚,百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