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和尚简介

Aug14

慧能和尚简介

时间:2018/08/14 13:57 | 分类:佛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慧能和尚简介

  慧能(公元638——公元713年),又作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为中国佛教史上极具传奇的唐代弘法高僧,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者。世称禅宗六祖,号六祖大师、大鉴禅师。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一生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开悟后,却能为人讲经说法,为躲避争夺衣钵之难,藏身猎人群中十余年后,终得落发出家,传法度众。因在曹溪弘法三十七年,世人又称其为「曹溪大师」。他所开展出来的南宗禅学思想(又名「南宗禅」,简称「南禅」),专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与北方神秀所提倡的「息妄修心」的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

  慧能的父亲卢行瑫(?-公元640年)为范阳官员,于高祖武德年间贬官至岭南新州,不久后因病亡故。因家境贫困,慧能就以卖柴奉养虔诚信佛的寡母李氏(生卒年不详)。一日,慧能送柴到客店,无意间听到房客安道诚(生卒年不详)居士诵经,心似有悟,便趋前请教所诵之内容,安道诚回应:「此乃《金刚经》,若能至心持诵,必能明心见性,了悟成佛,这是黄梅县东禅寺的弘忍大师(公元602年-公元675年)开示僧俗大众的修行 ... 」,安居士见慧能,根性聪慧又谦恭有礼,且心生向往到湖南黄梅参见弘忍求法,便欣然赞助白银十两,作为慧能安顿母亲的安家费及求法的路费。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慧能抵达黄梅东山,至弘忍大师座前礼拜。大师问慧能「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答曰:「弟子从岭南新州远道而来,只求作佛,不求别的。」大师又问:「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还未开化之人),如何能作佛呢?」慧能答覆:「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獦獠身虽与和尚身不同,但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何差别呢?」弘忍暗暗讶异这位岭南青年的非凡慧根,当下就叫他到后院去劈柴、舂米,培福修德。八个月后的某一天,弘忍 ... 大众,要弟子们各做一首偈颂,谁能领会佛法大意,便传授衣钵。众弟子们一致推崇首席弟子神秀为代表,数日后,神秀(公元606年-706年)将思索多日的偈颂书写于南廊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坛经·行由品》)慧能听到后,知道此偈并未见性,就请人带他到南廊壁上代为书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行由品》)弘忍见闻后,深知慧能才是真正能传授大法之人,于是就叫他半夜三更来方丈室,亲自为他讲说《金刚经》,慧能言下大彻大悟,深得五祖弘忍大师的应许,便将象征禅宗法脉的衣钵授予慧能,连夜送他搭船南下,嘱其等待机缘弘传大法。

  就这样,慧能埋名隐姓地在猎人堆里十五年,以吃肉边菜维生,直到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离开前往广州法性寺,适巧有两位僧人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的先后问题,只见慧能脱口而出:「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坛经·行由品》)此精妙高见,正好被印宗法师(公元627年-公元713年)听到,便礼请慧能上座,问他是否为弘忍大师的传人?此时,慧能坦然表明身分并出示衣钵。随后印宗法师便为慧能剃发,礼拜慧能为师,持弟子之礼,并请智光律师(生卒年不详)为之受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从此,慧能大开东山法门,阐明般若自性深意,僧俗弟子前来礼拜事师者日益众多。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慧能辞别印宗法师,回曹溪宝林寺重建道场,开演教法,据《坛经》记载,慧能座下,有僧尼道俗一万余人,其中官员、儒士有三十余人,逐渐在南方形成一股巨大的影响力。

  慧能创立的南宗禅,其理论与实践都将禅宗具体的中国化,思想体系含摄重视人伦、亲情的儒家道德思想,强调德性的自我要求,同时也融合崇尚无为、简约的道家修行方式;摆脱繁琐名相的佛教义理,转而提倡简易的顿悟法门。他认为心性本净,人人具有真如佛性,只要觉悟自心本性,就可以顿悟成佛。在他看来,佛与众生根本没有差别,关键在于自性的悟与迷,凡夫与佛不在本质上的差异,而在迷悟的殊异,前念不能觉悟自心本有的觉性,即是凡夫,后念觉悟自心本有觉性,则当下就是佛。由于慧能弘传一种既儒又道的中国式禅法,修行不在出家而在修心,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相即不离,对推动佛教平民化与在家亦能修行的新禅法,作出划时代的理论依据。此依据便是他流传后世千余年的著名经典——《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六祖坛经》或《坛经》)后人尊之为「禅宗典籍之王」,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

  慧能的法脉弟子四十余人中,以荷泽神会(公元688年-758年)、南阳慧忠(公元675年-775年)、永嘉玄觉(公元665年-712年)、青原行思(公元671年-740年)、南岳怀让(公元677年-744年)等最有成就,尔后传衍出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称「一花开五叶」。到了宋朝,又从临济宗产生黄龙派与杨崎派,合称「五家七宗」,为南宗禅各派的总称。时至今日,台湾省的法鼓山、佛光山与中台禅寺皆为临济宗之法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