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Apr29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时间:2014/04/29 13:31 | 分类:高中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文/吕琮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一课,涉及张勋复辟、府院之争、护法运动等内容,理解这些事件的相互联系,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教材处理中的难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必须清楚上述事件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欧洲诸强无暇东顾,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敌手。从国内看,袁世凯死后,缺乏一个能控制全局的人物,冯国璋、段祺瑞、唐继尧、陆荣廷等军界实力人物冲突不断;加上列强各扶一派,分而治华,造成这一时期中国“割据纷争”的局面。

  其次,要理解当时存在于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四个争论焦点。

  一是新旧“约法”之争。袁世凯死后,民国总统一职空缺。段祺瑞根据袁世凯一手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主张副总统黎元洪任总统。而唐继尧等西南军阀认为袁世凯解散国会、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均属非法,应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让黎元洪出任正式大总统。结果,段祺瑞作了让步。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同时恢复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 ... ,兼陆军总长。

  二是“府院之争”。1917年2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中国 ... 和它采取一致行动,并提议借款给中国作参战费,企图将中国 ... 引向追随美国的道路。不久,日本也怂恿段祺瑞参战,同样答应借款给段祺瑞编练参战军队,而且军队练成后,可以不必到欧洲打仗,先用以清除内乱。段祺瑞认为有利可图,积极主张参战。美国见势不利己,便唆使黎元洪、冯国璋缓议宣战,以遏制日本在华影响及段祺瑞实力的膨胀。黎元洪与直系联手,又以英美为靠山,罢免了段祺瑞,黎元洪和直系军阀在这一轮较量中暂获成功。

  三是复辟与反复辟之争,也是“府院之争”的继续。在府院之争中暂时失意的段祺瑞,决心武力讨黎。别有用心的徐州军阀张勋向黎元洪提出愿进京调停。段祺瑞也想借张勋之力实现倒黎目的,加上日本、俄国、德国的支持,张勋便有恃无恐,北上天津,通知黎元洪必须解散国会,否则兵戎相见。手无兵权的黎元洪无奈照办。张勋进而抬出溥仪,复辟帝制。而和张勋貌合神离的段祺瑞,看到倒黎目的已实现,便站到张勋的对立面,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借助全国上下反复辟怒潮,赶走张勋,自己则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任国务 ... ,可谓名利双收。

  四是“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之争。袁世凯死后,和北洋 ... 并立的还有西南滇系、桂东军阀,山西晋系军阀等,北洋 ... 面临“统一全国”的任务。在统一的途径上,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即以直系军队为主力,消灭西南军阀和孙中山的护法军 ... ,同时使直系势力受到削弱。针对这一图谋,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孙中山利用西南军阀倒段护法也暂时成为可能。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为战胜国,它不愿看到自己在华利益的维护者直系和西南军阀相互厮 ... ,于是向段祺瑞施压,迫使其“武力统一”计划破产,段祺瑞下台,同时,“和平统一”的实施,又使西南军阀抛弃了孙中山的“护法”旗号,成为护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袁世凯死后谁出任总统并不重要,总统选举的法律依据才是关键;黎元洪和冯国璋主张中国暂缓参战,并非反对参战;段祺瑞极力反对张勋复辟,并非真心拥护共和;“和平统一”的结果却是军阀割据的继续存在。这些光怪陆离的政治假象还告诉我们,谋求利益是推动各派政治势力明争暗斗的“无形的手”,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各扶一派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