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的利弊得失

Jul0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的利弊得失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曾提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东方战线”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但叙述较为简略,为帮助学习、理解,现就此作一解析供参考。

  一、从三国谈判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法西斯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法西斯与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4月中旬,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政治、 ... 谈判,会谈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内容为: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 ... 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这些建议并未实现,谈判毫无结果。而德国却抓住三国彼此猜疑而又缺乏诚意的矛盾,利诱苏联、威胁苏联,大耍两面手段,暗中和英国秘密会谈。英国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这与英国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的态度是一致的,实际上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进攻的道路,英法企图“祸水东引”。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声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加以解决并使双方都感到满意。17日,德驻苏大使舒伦堡再次会见莫洛托夫,表示愿与苏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在英、法、苏三国谈判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反映的几个问题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武力、侵略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地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4。缔约双方,倘若发生争执、分歧或抵触时,应通过和平 ... 友好地交换意见。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该条约的签订,对苏联和德国双方利弊得失怎样?反映了哪些问题呢?

  第一,作为一个 ... 国家,同一个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憎恨的法西斯国家德国鉴定“互不侵犯”条约,这种做法有损于一个 ... 国家的形象,它模糊了在国际事务中的是非界线。

  第二,说明苏联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反法西斯战争缺乏必胜信心。

  第三,该条约与后来的《附属秘密议定书》是德国的法西斯政策和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相互妥协之后而达成的一笔交易。

  第四,条约回敬了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但苏联明知德国迟早要进攻自己,而签订该条约的目的在于借这个条约提供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1939年8月一1941年6月)来加强国防,为日后反击作更充分准备。这也就是教材所提到的“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从后来的情况表明,该条约并未起到避免“侵犯”的作用。

  第五,德国则借助该条约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从而成全了德国一个拳头 ... ,迅速结束西边战场的目的。

  三、“东方战线”的形成及其影响

  按苏德之间秘密协议,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联派60万大军进攻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11月,再次出兵芬兰,调兵60万,飞机2500架,坦克2000辆及大量军舰,从芬兰手中获得了4。1万平方公里领土;接着又通过外交手腕迫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使苏领土又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此外,苏联还派兵进攻罗马尼亚。通过这一系列 ... 行动,为苏联获得了近4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2400万人口,从而建立起了从芬兰湾到黑海海岸的“东方战线”。

  “东方战线”是希特勒为其总攻战略的需要而向苏联付出的重大报酬,它也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产物。它从另一侧面再次表现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这一措施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之上的。

  苏联本想将“东方战线”作为抵挡德国侵犯的“屏障”,但事与愿违。被占领地的民心并不归向苏联,而苏联的这种做法又改变了那些本来愿意同苏联合、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家的立场,有些国家甚至成为苏联的敌人(变成德国的仆从国),从而壮大了法西斯德国削弱了自己。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很快越过了“东方战线”,“屏障”荡然无存。

 

  尽管苏联是出于维护本国利益,为了一时安全,而忽视了当时主要矛盾,凭一纸空文麻痹了自己,但是,德国法西斯的铁拳并没有放弃对苏联的打击,这是苏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