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辛亥革命

Aug25

张之洞与辛亥革命

时间:2014/08/25 10:20 | 分类:高中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读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华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辛亥革命却首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起义策划重点的武汉爆发?为什么武昌起义在没有同盟会领导人指挥的情况下,一炮打响获得成功?1912年,孙中山应黎元洪的邀请到达武汉,在游览张之洞的祠宇奥略楼时曾说过:“以南皮(张之洞是直隶即今河北南皮县人,时人称之为“张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也说过:“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在清末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张之洞力图外御强敌,内兴改革。他创办的实业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他死后两年,他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张之洞大办近代企业,发轫于广州而展开于武汉。1884年,他由山西巡抚调任两广总督,在中法战争中,他起用的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战后他总结教训,积极在广州筹建枪炮、炼铁、纺织诸厂。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接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对办厂根本不感兴趣。张之洞只好把筹建中的各厂迁建武汉,从而使武汉三镇出现了大办近代工业的热潮。1890年开始兴建的湖北枪炮厂后来发展到有员工3000人以上,每年可造枪5000余支,枪弹380余万发,各种炮150尊,炮弹4。5万余颗。其中口径7。9厘米的 ... ,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汉阳造”。 ... 说他当兵时就是使用的“汉阳造”,到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造”还在继续使用。该厂生产的军火,从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李鸿章创办的当时全国最大的 ... 企业——江南制造总局。1893年冬建成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企业,比日本1901年兴办的八幡制铁所规模大得多,而且要早8年。 ... 曾将张之洞誉为旧中国四大实业家(张之洞、纺织业张謇、化学工业范旭东、轮船航运业卢作孚)之首。并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908年3月,盛宣怀将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年产钢7万吨,拥有工人3000余人;(高中历史 www.lishixinzhi.com)大冶铁矿年产铁矿砂50万吨,拥有工人1000余人;萍乡煤矿年产煤60万吨,拥有工人3000余人。张之洞在武汉还兴办了湖北布、纱、丝、麻纺织四官局(湖北织布官局、南北两纱局、湖北缫丝官局、湖北制麻官局)和另外10个中小企业。同时,他全面推行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一系列“湖北新政”,促使武汉地区近代化,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着工矿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商业,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张之洞“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育人才”,对废除科举制和奠定近代学制,作出了贡献。他先后开办了两湖书院、湖北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和一批实业学堂、师范学堂、普通学堂,据说到1902年,湖北共有各式学堂200所。他还力主派遣留学生出国,当时官费留日学生以两湖最多,占全国1/4。张之洞兴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维护清朝统治的人才,然而他所培养的许多学生却成为革命的活动家和宣传家。1900年,由他选派的留日学生唐才常、傅慈祥等发动了“不认满洲为国家”的自立军起义。黄兴、刘成禺、张继煦、尹援一、窦燕石等人在日本创办和编辑了《湖北学生界》(自第五期后,改名为《汉声》)和《游学译编》,其“所译著之文字,皆以民族、民权为依归。两湖革命思潮,多发源于二杂志矣”。湖南留日学生陈天华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湖北武备学堂学生吴禄贞到日本留学后,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宋教仁、蔡锷、董必武、李书城,以及武昌首义时的大多数领导人,都是张之洞培养出来的学生。清 ... 不得不承认:“育才之举,转为酿乱之阶。”
  编练新军是张之洞在湖北的又一重要举措。张之洞征募新军士兵的标准,以能识字为原则,文理粗通者更好。因此湖北新军不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文化素质较高,“新军士卒,多文人投笔为之”。新军军官也大多由留学生充任。文化知识的需求把新军军官和各学堂的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湖北新军的思想很开明,十分有利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湖北的革命团体,首先得到军界的支持。革命党人又确立了运动新军参加革命的目标,他们甚至投笔从戎,到军队中去做艰苦的宣传、组织工作。刘静庵、蒋翊武、张难先、刘复基、王 ... 、能秉坤、彭楚藩等纷纷投入新军,改变了新军的政治素质。吴禄贞认为:“扩充新军就是增加同盟会的势力,因新军所需之将校,多数取材于日本士官毕业之学生,可以供同盟会之利用也。”武昌起义前夕,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的会员达到5000人。“不数年间,竟将 ... 的军队,于不知不觉中尽变为吾党之势力。”(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就这样,“种豆得瓜”,湖北新军以清王朝掘墓人的身份载入史册。时任湖广总督的瑞瀓说:“总督张之洞费十数载之经营,糜数千万之库帑,辛苦选练,而不料均为匪用也。”清廷史官恽毓鼎认为,清朝自导灭亡的原因有三:一是派东洋留学生,二是编练新军,三是推行立宪,而其“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清朝官员的怨恨恰恰从相反的方面证明,张之洞为维护清朝统治的种种努力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