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命运给我们的启示

Apr09

商鞅的命运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14/04/09 15:55 | 分类:高中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商鞅的命运给我们的启示

  商鞅是战国时代的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本来是卫国人,先在魏国谋职,但魏王不识才,他只好到秦国去谋求发展,结果受到重用。他在秦国主政十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沉重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种种特权,这对于沉寂已久的秦国社会无异于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一如风卷残云而去,昔日综合国力最弱小的秦国迅速崛起来了,一跃而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说,商鞅当之无愧是秦国统一中国的第一功臣。然而,商鞅的命运却以悲剧而告终──在秦国的国都咸阳市上“五牛分尸”。

  过去人们分析商鞅悲剧命运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国王秦孝公的病逝,使商鞅失去了政治靠山。商鞅能够在秦国顺利地推行一系列新法,变革秦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国王秦孝公的强力支持。而秦孝公的死去,就使商鞅失去了政治上的主要支持者。于是那些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受到打击的旧贵族乘机反扑。

  二是商鞅在改革的过程中,刑法严苛,树敌太多。为了使新法能够顺利推行,他制定了一系列非常严苛的刑法,老百姓若违犯了法律的规定,比如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 ... 牛马者要被处以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日常亲至渭水阅囚,一日诛 ... 七百余人,渭水为之尽赤。”商鞅的残忍由此可见一斑。对阻挠新法实施的旧贵族,他也进行了残酷的打击。秦太子反对新法,商鞅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对他实施了“割鼻”的处罚,这就得罪了太子。《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可见,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刑法严苛,树敌太多,这就为他日后的不幸命运埋下了伏笔。

  秦孝公死后,即位的正是秦太子秦惠文王。因为商鞅处罚过他的老师,太子秦惠文王早就怀恨在心了。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那些受到打击的旧贵族,也乘机向秦惠文王进献谗言:“大臣权势太重则国家危险,左右太亲近就会使自家性命危险。秦国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不谈大王之法,商君反为王,大王变成了臣子。”于是,秦惠文王先收了商鞅的相印,使其退而归商,进而发兵追捕商鞅,商鞅闻讯出逃。在出逃途中,一日,他投宿于一家旅馆,旅馆老板告诉他,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到惩罚,最终拒绝了商鞅的投宿请求。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最后兵败被 ... ,尸体被运回国都咸阳示众。一代雄才就这样为变法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所开创的法治时代也在不久之后画上了沉重的句号。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商鞅的悲剧命运,正是因为旧势力的反扑。但是在追捕商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当时咸阳城里的老百姓“连街倒巷,攘臂想从者,何止数千人”,等到商鞅被“五牛分尸”后,那些老百姓竟然“争啖其肉”。

  作为商鞅变法的主要受益者──秦国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对商鞅如此恨之入骨呢?我们可以从商鞅的门客赵良对商鞅的评价中,去找寻答案。赵良将商鞅与秦穆公时期的贤相百里奚,进行了一番比对。他说: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并国二十一,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及其自举,暑不张盖,劳不坐乘,死之日百姓悲哭,如丧考妣。”可见,百里奚是深受秦国老百姓爱戴的。而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刑戮太惨,民见威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可见,新法虽然使秦国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却因为新法过于残酷,老百姓对商鞅只有敬畏之感而无感恩之心。假使商鞅能像百里奚那样,深得民心,则不会出现咸阳市上的悲剧。

  所以有人认为,造成商鞅的悲剧命运的原因,除了前述众所公认的两点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没有“以人为本”。西汉刘向在《新序》一文中谈到,“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哉。”可见,刘向也认识到了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尽管商鞅能够结合秦国文化中的功利、尚武的特点,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尽管他使秦国的国力得到了迅速增强,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忽视了对文化的建设,即所谓“轻视教化”,以及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如实施“连坐法”,从而使他失去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使原本就基础薄弱的秦文化,更加惨淡。这就说明单纯的追求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其发展是不会和谐的,也不会长久的。这正是商鞅的悲剧命运之所在。

  从大历史观来考察商鞅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命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能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对基层的老百姓应该多一份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作者简介:曹中原,湖南省常德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认为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成为语言艺术的大师,主张历史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认为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独白”的舞台,而是师生思想和知识“对话”的讲堂。长期致力于从“独白”式到“对话”式教学形态的重构,以期实现课堂生活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