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洑宝塔和景峰庵

Jun20

芦洑宝塔和景峰庵

时间:2018/06/20 12:25 | 分类:传统文化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芦洑宝塔和景峰庵

旧志称潜江八景之一的“芦洑宝塔”,又名“芦洑佛塔”,在今竹根滩镇沙街对河的张截港。

张截港又名张港,历属潜江,1954年划归天门管辖。中国航天部的高级经济师张书祥先生是沙街张家洼人,张家洼的洼里洼外一大方,遍布张姓人家。1994年张先生从北京回乡探亲时对笔者讲,张截港其实就是“张家港”。张姓有“万代训孝友,诗书振家声”的谱派,传说在“万”“代”等六七代以前的祖辈,家大业大,“捐官”者也有。如今汉江北岸张港等大片土地也属张姓所有,因此当这里成为一个码头时,便自然地以张姓命名,成了张港或张家港。这传说虽然未经考证,却也说明了张港与潜江的渊源。

据志载:建在张港塔湾的芦洑宝塔为“七层浮图”,距太安寺甚近,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锁三澨”,减少水患。这“三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指汉水和汉水南岸分支的芦洑河、北岸分支的泗港河。这3条河,给历史上的天潜沔3县人民带来了惨重灾难。后来,天门人堵塞了泗港河,沔阳人也在芦洑河下游筑坝。水涨时,汉水和芦洑河无法分泄,潜江连年决口,故灾害尤甚。而芦洑宝塔修建后,非但没有起到“镇锁”的作用,反倒在明隆(庆)万(历)间,水啮(ni?瑁┖影叮?吞?菜乱坏来罱?コ寥肓撕拥住=裉欤?谌狈κ妨细?莸那榭鱿拢?颐遣荒苋パ菀锼?摹懊谰啊绷恕?

康熙九年(1670年),云游僧人雄峰在芦洑宝塔原址开始募资修建景峰庵,这时距芦洑宝塔沉没已百余年。雄峰请了在潜江名望极高的顺治甲午选贡朱士尊写了一篇《募疏》,在城镇码头等人口集中和商贾往来之地散发张贴,又亲携《募疏》四处化缘,得慷慨解囊者甚众。《募疏》用当地渔民常拾到散落的塔砖一事借题发挥,说是晋朝处士赵逸有一次过杜子休宅,指出杜的宅基是中朝龙骧将军王浚平屋后所建的太康寺三层浮图遗址,杜掘土查验,果得昔时塔砖数十方,便舍宅修灵应寺,又用所掘之砖重修了浮图;现张截港七层浮图塔砖再现也应了需重修浮图之说。《募疏》还说,康熙七年(1668年)秋,有真武铸像一躯从汉水上游流止于此,当地人抬迎上岸后,仅盖一间草屋让其遮蔽风雨,不能久让真武水神无栖身之地,须赶紧重建庙宇,让神归位司事。此一说,显然是朱士尊老翁听信了佛门弟子的话而杜撰。但无论是宝塔残砖不足为奇的再现,还是真武水神不清不白的来历,颇迎合了许多佛教徒的虔诚心理。所以,当朱士尊在《募疏》中号召“聚十为千”,把“此日之颓垣断瓦”变成“浮图高百丈,宝铎闻十里”时,财源也就滚滚而来了。

不幸的是,新庙宇刚成瓦殿三楹,雄峰就圆寂西归。雄峰徒弟默持承师遗志,“日不笠,雨不蓑”,和施工者一起干活,吃尽了万般辛苦。越数年,终于建成大雄殿三楹、毗卢阁三楹以及三身宝座、千佛慈容等等。朱士尊亲额其颜曰:“景峰庵”。表达了他和佛教徒们对倡修此庵的雄峰僧人的景仰之情。

《募疏》作者朱士尊和儿子朱载震都是康熙《潜江县志》的主纂,只不过朱士尊的编着未梓,而朱载震的编着却梓行传世,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读到的康熙《潜江县志》。朱士尊晚年在县河边上拖船埠一带建别墅名“宜庄”,自号“宜庄花农”,笔者将专题为文介绍。

默持在景峰庵经营三十余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陕西清涧监生刘焕任潜江知县,与默持成为至交。刘焕每公事至张截港,必憩庵中,与默持作竟夜谈。他在《景峰庵记》中高度赞扬了默持“劳胼胝,聚资财,崇隆其浮图而夸大其象教”的忠诚信仰精神。一百多年后,嘉庆举人宁熙朝来到张截港,写了《登景峰寺楼》:

长河带绕景峰楼,流尽春光送尽秋。

惟有名利贪未了,风波不断往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