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考试作弊手段更加五花八门,若被抓到,下场比你想象的严重!

Jul0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科举制度在中国持续了千年,是进行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无数文人武士需要通过考核才可能进入当时的上流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由于科举与朝廷的选官直接挂钩,审查上也会特别严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十年寒窗苦读,争取一朝成为人上人,有不少科举应试者会走捷径,在考试中作弊。这些作弊手法与现代的作弊方式有些类似,比如冒名顶替和携带小抄等等,如果是地方豪强家庭,甚至可以花钱收买监考官。但是在古代一旦作弊被发现,后果会比现代的严重得多。

古人考试作弊手段更加五花八门,若被抓到,下场比你想象的严重!

首先,不能冒籍参加科举考试,违者,考生和考官都会受到处分。古代各个地区的考生水平和录取难度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会更改籍贯参加科考,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如果被发现了,考生和考官都要承担责任。

古人考试作弊手段更加五花八门,若被抓到,下场比你想象的严重!

其次,进考场前会搜身,如发现夹带等,宋代是驱逐出场,并取消下年的考试资格;明代则是杖责或发配充军。

科举考试中,如出现换位子、丢纸、说话等作弊行为,被发现了,会被立即驱逐出场,严重的还要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阅卷期间,为了防止考官和考生串通,考生信息会被隐藏,考卷内容会被重新誊写。一旦发现考官 ... ,轻的打几大板子,重的抄家、流放,还有可能会被砍头。

古人考试作弊手段更加五花八门,若被抓到,下场比你想象的严重!

再次,若有冒名顶替、重金聘请者,往往被发配充军。乾隆五十七年,对3名雇人考试的童生及其他涉案者进行处分,先令其带枷锁3个月,然后"发烟瘴之地面充军。至配所杖一百,折责四十板",脸上还刺上了"烟瘴改发"的字样。

最后,朝廷鼓励考生踊跃举报,录取名额毕竟有限,如果举报了作弊考生,那自己的机会也就更大一点。按照明清时期的规矩,将同一地区十个考生编为一组,让大家相互监督,若一人作弊,其他人将会被连坐处理。

总之,考试还是要公平公正的,任何时候的作弊都是不可取的。作弊的成本很低,但是后果却是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