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有何玄机?

Oct1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龙袍上的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是古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图案,它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

  十二章纹最早而又全面的记载,出现在《尚书•益稷》。东汉初,章服制度确立,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纹样,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变化。

  清代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及其位置。

  十二章纹发展历经数千年,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譐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藻,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明代龙袍与十二章纹。(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十二章纹是封建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自开始出现,虽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因其意义深刻,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几乎没有改变,这也是其他普通装饰图案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