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平简介

Aug12

庄子生平简介

时间:2018/08/12 18:12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蒙漆园吏,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生卒年不可考,只能说大约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人。

  庄子一生的思想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宋代有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而〈外篇〉、〈杂篇〉是后人托名。目前学界通行的版本,为晋・郭象三十三篇注本,共十卷,约六万五千余言,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大多数学者认为,内篇是庄子的作品。现代王叔岷《庄子校释・序》以为今本内、外、杂篇之名,实定于郭氏(郭象),则内篇未必完全可信;外、杂篇未必完全可疑。庄子指称自己的文章,「寓言」占十分之九,「重言」的话占十分之七,意旨借重古先圣贤的话来压抑时论,以及随时立论的「巵言」(「巵」为古时酒器的名称,古代以「巵言」表示对自己言论的谦称),此处是指庄子自然随意的言语或无头绪的言论皆是展现大自然所传递的讯息,任其自然流露。庄子以寓言见长,如「庄周梦蝶」、「混沌开窍」、「庖丁解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典故都出自《庄子》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展现庄子对自然精神的追求,是以万事万物源于「道」,世间的道理均可相通理解。

  庄子的个性淡泊名利。在〈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在位),曾派人邀他当宰相。庄子以神龟比喻,问:「这龟宁可死了留骨骸在庙堂上呢?还是宁可活着曳尾于泥土之中呢?」以此,拒绝了使者。他称关尹、老聃,为古之博大真人,批评以善辩为名的惠施(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10年)。虽然庄子与惠施经常交锋辩论,在〈徐无鬼〉篇,他说:「自从惠子死了以后,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谈话的对象了。」可见其落寞的情怀。

  《庄子・内篇》可说是一完整的哲学体系,强调「道」乃天地万物所以生成的总原理,因此道是无始无终,长存而久。从而演绎出庄子本人乐天安命的人生观,这可从〈养生主〉见识庄子的养生言论。庄子重视精神,忽略形体,讲求全其永在的生命,活出超出形骸之外的生命,也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影响了后世对于追求养生的精神态度。

  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公元685-公元762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的书《庄子》,亦称《南华真经》。北宋时期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宋城县县令秘书丞王兢(生卒年不详)在县北小蒙城(今商丘梁园区蒙墙寺村)建庄周祠,邀请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撰〈庄子祠堂记〉,堪称美谈。其后在宋徽宗时(公元1100年-公元1126年在位),加封「微妙元通真君」,庄子成为道教神祇中的一位真君,接受教徒的崇敬与膜拜。

  由于庄子的思想阐发「道」在万事万物的作用与体现,有共通的主张「道法自然」,是以后世将老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与庄子合称为「老庄」,并列为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政治、文学皆有深远的影响,在哲学上虽与老子的道德思想互通有无,但庄子更着重对自然养生的追求;政治上则与老子一样认为「无为而治」才是对人民最好的方式,反对儒家礼法,是以后世认为庄子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浪漫自由主义,如清代文人胡文英(生卒年不详)在其《庄子独见》中称道: 「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什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文中的「三闾」,是指三闾大夫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其忠贞爱国却遭佞臣诬陷,胡文英认为屈原的哀怨,仅只于一时一国;而庄子的哀怨,代表着庄子将自己的悲天悯人之情怀,观照万物生命与红尘俗世,而在天地精神光辉的返照下,发现人世间有过多的悲哀之处,见后世文人对庄子情怀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