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结局大揭秘:陷于泥垢大悲剧结局?

Oct23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妙玉结局大揭秘:它最终未能写完,根本原因,恐怕是这种悲剧的力量已经威胁到作者的心理平衡,也远远超出那个时代读者的承受能力。需要一个高鹗把故事调整到平庸的水准,让《红楼梦》留下一个未完成的文本。对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多数读者感到不满意,因此小说中人物最终结局如何,引起各种各样的推测。那么,红楼梦中的妙玉结局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妙玉结局。

  第五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一本“金陵十二钗正册”,对十二名女子的命运有隐约的暗示。关于妙玉,象征性的画面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还有一支曲子,说她“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里再三强调妙玉陷于泥垢,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蒙受灾难,而是明显地预示她遭到不堪的玷污而忍辱偷生,其命运极为悲惨。

  对于这一预设的结局,高鹗在续写的故事中演绎为如下的情节:当贾府势败、陷入混乱之际,一伙贼人潜入妙玉居处,将她用闷香熏倒后劫走:“??那知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被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著他掇弄了去了。”最终“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这样闪烁的写法,带着进一步的暗示,而旧小说用“风尘”来说女子的境遇时,大多是指妓馆,所以不少人认为妙玉最后成了青楼女子。

  高鹗续书的情节当然很难完全符合原书的设计,但他确实是按照作者暗示的方向去写的。而有些研究者对上述演绎十分反感。周汝昌先生认为:“风尘”应该是泛指俗世,“肮脏”则应按古意来理解,读为kǎngzǎng,是高亢而刚直的样子。风尘肮脏,是说妙玉在尘世扰攘中依旧不屈不阿。这是不忍见妙玉承受污秽。但如此解说,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不顺;况且,既然能保持高亢刚直,又何须忍辱而生?周先生所说并不妥当。

  在《红楼梦》钞本上作批注的“脂砚斋”知道小说的整体概貌,有一条脂批说及妙玉的结局,云:“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和高续情节不同。回顾前80回的故事,妙玉本是苏州人,师父带她去京城,临终时还特别告诫她“不宜还乡”,这里面显然隐藏着一些东西。

  我以为妙玉的家庭是因为政治原因而突然败落的,南方存在对于她而言是危险的因素。但不知何故,妙玉在贾府衰乱后还是南归了,结果在扬州的瓜洲渡落入他人之手,不得不“屈从枯骨”—大概是嫁给了仇家的一个老头子做妾。这样来看,高鹗设计的情节未免落入俗套—美貌尼姑被贼人劫走,这种故事也太陈旧了些,不是有才气的写法。

  《红楼梦》有很多令人惊悚的地方,妙玉的故事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说到妙玉的洁癖和孤傲,认为这是因为她出身于仕宦之家,又“心性高洁”,对她大加赞赏。这样来理解曹雪芹,恐怕是浅薄了一些。我们在小说中不难看出,妙玉在贾府其实是寄人篱下,她已经不能够依赖自己的家族。作为巨宦之家的小姐,这种日子是非常难过的。好洁成癖,孤傲到近乎矫情,其实是她感受到外界压迫时出现的心理病症,也是她在已经失去了固有的社会身份之后,在虚空里想要抓住什么东西,使自己不至于坠入深渊的努力。而可悲的是:悲惨的命运一旦笼罩到你身上,往往愈是挣扎,它就卷缚得愈紧。在小说中,妙玉的高洁、孤傲,其实是和她最后陷入“泥垢”相对照的东西,是为了更凸显命运的狰狞与粗暴。

  为什么不能够一死了之?刘心武猜测妙玉是为了解救宝玉等人,而以自己为牺牲。这是好意吧,如此,则妙玉的“金玉之质”仍然好看。但是,仅仅是“蝼蚁尚且贪生”又如何?生命苦苦以诗意为装饰而终究陷于泥垢又如何?

  《红楼梦》设计了巨大的悲剧。它最终未能写完,根本原因,恐怕是这种悲剧的力量已经威胁到作者的心理平衡,也远远超出那个时代读者的承受能力。需要一个高鹗把故事调整到平庸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