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是中国人,「灵体附物」早现于唐朝!《阿拉丁》故事中的神秘异国想像

Nov0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千零一夜》的作者群是巴格达皇宫里哈里发的食客们,他们平日的工作,就是与哈里发一起用餐,在餐席中讲述睿智的话语、或是讲述来自 ... 世界或是远自海外的各种故事。  

公元789年,阿巴斯王朝的极盛期,世界的中心就是巴格达,世界交通最繁忙的海域就是印度洋。欧亚非大陆是整个已知世界的边界。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事,都是遥远的世界边陲,例如茹毛饮血的欧洲。  

把巴格达想成纽约、洛杉矶,把哈里发宫殿想成好莱坞,这里就是全世界的故事相互较劲的战场。  

阿拉丁故事来自中国  

03.jpg

阿拉丁的故事来自中国,这样的设定来自说故事的食客,食客通常也是听来、搜集来的;更早的来源是往来印度洋的水手们,他们再从更远的地方听来的。  

知道阿拉丁是中国故事,值得追寻的点是,油灯在故事中的角色是什么?中国很早就有用灯笼照明的习惯,但中国的玻璃工艺并不发达;显然不是类似近代欧洲的油灯照明形式。而在 ... 故事中的版本,油灯是铜制的,很显然也不是中国的器物。  

灵体附物的案例早于唐朝出现  

油灯的原型到底是什么?是 ... 原生的器物假托中国来源,抑或是中国真的有在用类似的物品只是调整成 ... 世界的造型版本?现在可能已经很难追究,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跟一千零一夜同时期稍早的盛唐(唐玄宗时期),照明工艺绝对已经发展至一定的程度,就算长安城内有夜间管制,夜生活不比宋代发达,起码大明宫内绝对是夜夜笙歌的。  

至于有「灵」附身在器物内,则最早在唐传奇里已经可以发现了。这样的设定一直到了《乌盆记》或是《聊斋志异》,只能说对中国人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物理现象(?)  

不管阿拉丁来自中国是食客说书人的设定,或是最符合推理的:是从遥远的东方一手一手地透过往来水手传播到巴格达哈里发宫殿里,这里形成的是一种「想像中的中国」;或者可以说是,西元八世纪的世界中心巴格达的造梦工场「巴莱坞」(请原谅我暂时用这个有点耸的组合字)所生产出来的中国印象。  

就好像二十世纪的好莱坞塑造出来的任何一个异国他乡印象一般,符合真实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如何共享这样的符码,分泌出意义、异国性(exoticity)的想像、以及带有神秘性、情欲、享乐等等票房保证元素的结合体,充填那些衣食无虞、尽享太平盛世的 ... 世界仕绅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成为娱乐消遣。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推给神秘的中国,所以油灯擦一擦会出现精灵,街头小偷可以一夜致富还娶得美人归这种挺违反常识的设定也就能获得不需追究的谅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