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一‧臧哀伯谏纳郜鼎

Jun1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白话翻译

  夏四月,从宋国取得郜国的大鼎。初九,安放在大庙,这是不合礼的。

  臧哀伯进谏说:「做国君的,是要表彰道德、杜绝邪恶,以昭示百官,还怕有所缺失,因此显扬道德以训示子孙。所以用茅草覆盖宗庙的屋顶,用蒲草结成的席子做祭天时所乘的车的车垫,祭祀用的肉羹不调五味,祭祀用的黍稷不精凿,这是用来昭示节俭。礼服、礼帽、蔽膝、玉笏、束带、下衣、绑腿、复鞋、横簪、瑱绳、冠带、冠饰,这是用来昭示制度。佩巾画上水藻,佩刀系上玉饰,鞶带垂饰,旌旗的飘带,马系的革带,这都是用来昭示定数。衣裳绘绣上火、龙、黼、黻,这是用来昭示文采。用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画各种形象,这是用来昭示物色。马锡、车横铃、车前铃、旗铃,是用来昭示声音。旌旗上画日月星,这是用来昭示光明。所谓道德,是要节俭有法度,增减有定数,用图纹形象来表示它,用声音颜色来彰显它,这是用来昭示百官。官因此戒慎恐惧,而不敢违反纪律。现在反而破坏道德树立邪恶,将受赂的郜鼎安置在大庙,公然向百官展示。百官如果效法,还能惩罚他们吗?国家的衰败,是由官吏的邪恶开始的。官吏会失德,就是仗着恩宠公然贿赂。郜鼎在大庙,还有比这更明显的贿赂吗?周武王灭商时,把九鼎迁移到雒邑去,高义之士还说他不对哩,更何况把明示邪恶叛乱的赂器放在大庙里,这怎么可以呢?」桓公不听。

  周天子的内史听到这件事,说:「臧孙达的后代在鲁国一定能长保禄位吧!国君违背礼制,他能不忘用道德去劝阻。」

  注:鲁桓公二年正月,宋国的华父督 ... 了孔父嘉,并且夺取他的妻子,又弑 ... 了宋殇公,然后从郑国迎回宋公子冯,立公子冯为国君,是为宋庄公。三月,鲁桓公在稷和齐厘公、陈桓公、郑庄公相会,承认宋国的新政权。宋国的新政权对其四君各有贿赂,鲁桓公得到的就是郜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