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劝学

May15

吕氏春秋劝学

时间:2014/05/15 10:28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吕氏春秋劝学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土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之,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锤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苦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吕氏春秋·劝学》(译文)

  先王的礼教,没有比孝更荣耀的,没有比忠更显赫的。忠孝,是君主和父母所最希望的。显荣,是子女和人臣所最向往的。然而君主、父母的愿望不能实现,子女和人臣的愿望不能达到,这是由于不懂理义。不懂理义,是由于不学习。有志于学 ... 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又有实际的学问,我不相信他不会成为圣人。出现圣人,天下就奔驰。圣人在这个国家出现,这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圣人在那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师的。尊重老师,就不能计较老师的贵贱贫富。如果能这样,名号就显赫了,德行就彰明了。老师教育弟子,不管被教育者的轻重、尊卑、贫富,而要看被教育者是否能接受他的理论。如果被教育者值得教,其他事情都好办。这种学生,老师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老师要他学的,他都能学成功,这种学生将来是可成为圣人的。圣人之成是由于勤奋学习。不勤奋学习而能成为魁士名人的,不曾有过。勤奋学习,最要紧的是尊敬老师。老师得到尊敬,他的言论必定被信从,他的理论也就会被人论述阐明。所以,亲自登门去教人,学生是不会接受他的教育的;招呼老师来教,学生也不会接受他的教诲;自卑的老师,学生不会听他的教导;卑视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听老师的话。老师如果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 ... 勉强去教育人,想到推行自己的道,想要使自己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学 ... 人,处在不接受教化,不听教诲的地位,自行其是,却期望名声显赫,自身安逸,这好比怀着腐臭,却希望它发出香气,又好比进入水里,却又怕沾湿衣裳,那都是不可能的。

  凡是说教讲学的人,是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而不是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今世说教讲学的人,多数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这好比抢救落水的人,却反而把—块石头绑在他身上让他沉下去;又好比给人治病却把毒药给他吃,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世道更加混乱,不肖的君主更加糊涂昏庸,也就是由此而产生了。所以做老师所要从事的,在于以理服人,在于推行其信条。理能服人,信条能为人接受,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就不敢轻慢老师了,就是上至天子来拜见老师,老师接受他的朝拜,也不觉得惭愧。

  凡是师徒相逢,能否互相融洽,那不敢肯定。如果老师违背常理,放弃自己的信条,去追求不一定能实现的融洽关系,而希望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很难吗?所以做老师的,只有以理服人,推行自己的信条,才能受到尊敬。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有父亲的,可以看出来;有老师的,可以看出来。那些无父而又无师的人,他在道路上行走,怎么能看不出呢?”这是说事奉老师就好象侍父亲一样。曾点派曾参出去办事,曾参过了期限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曾参大概藏起来了吧?”曾点回答说:“他藏起来?有我在,他怎么敢藏起来呢?”孔子被围困在匡,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有老师在,我怎敢死呢?”颜回对待孔子,就好象曾参事奉他的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敬老师到这个地步。所以,老师用尽他的智慧把所有的知识教给那些尊敬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