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自传》读后感

May19

《甘地自传》读后感

时间:2014/05/19 11:19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甘地自传》读后感

  关于《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的传主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20世纪最摄人心魄的精神领袖不怒而威以无形胜有形的传奇全球最畅销的自传作品之一。他是印度独立之父甘地,他有宗教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甘地是个属于全世界的人物,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后世之人大概不会相信,像这样一个有血有泪的人,曾在这个地球上走过。莫·卡·甘地是全人类良知的发言人。

  内容梗概:

  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于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北部波尔邦达尔的一个官僚家庭。早年曾留学英国研究法律。1893年去南非,担任印度财阀在南非一家公司的法律顾问。在南非,甘地深刻地体验到了英国殖民统治当局的残暴无礼,因此在那里即提倡了“非暴力抵抗”运动,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反对英国当局对殖民地残暴统治的同时,也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支持英国的参战,并在伦敦召集印度侨民组成志愿救护队。1915年回印度后,又曾为英国征募士兵,规劝农民参加英国军队以换取印度自主。

  大战期间,英国殖民 ... 迫使印度承担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付出的重担,导致印度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在俄国十月 ... 革命的影响下,印度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开展反英斗争。为了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英国殖民者在1919年3月宣布实施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殖民 ... 可以随意逮捕印度人,不加审讯即予以不定期监禁,被捕者不能聘请律师及证人辩护。印度人民强烈反对实施这一法案。甘地以国大党领导人身份给英印总督写信,恳求他停止实施罗拉特法案;在遭到拒绝后,号召全印度人民举行祈祷和 ... 演说,对殖民当局实行非暴力的对抗。4月13日,英军残酷镇压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城 ... 群众,当场死伤3000多人。印度人民的反抗之火在全国被点燃了。

  由于人民斗争的烈火越燃越烈。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态度开始转变,决意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对殖民当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1920年初,甘地被推举为国大党领袖。同年9月,国大党通过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用拒绝帮助英印 ... 管理印度和剥削印度人民等的 ... 开展斗争,直至英国 ... 给予印度自主为止。全国人民广泛响应,但不久即冲破甘地计划的规定,有的地区还举行了起义。殖民当局采取高压手段进行血腥镇压。1921年2月4日,联合邦曹里曹拉村村民 ... ,警察未加警告即开枪扫射。愤怒的村民将22名警察赶进警察局全部烧死。甘地认为这次反抗行动超出了非暴力范围,于2月11日匆匆召开国大党紧急会议,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被殖民当局逮捕,判刑6年,群众对此反应冷漠。两年后,甘地因病被释。

  1930年3月2日,甘地向英印总督发出 ... ,提出废除 ... 食盐专营等11项要求。4月6日,他带领一批信徒来到丹地海边,费了3个星期时间,自制成一批盐,表示以此破坏了英印 ... 食盐专营的法律。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此展开。英印 ... 又一次下令镇压,一年内逮捕6万多人,甘地也再次被捕。后英殖民当局想利用甘地的声望来欺骗印度人民,又于1931年1月将他释放。同年3月,甘地与英印总督达成妥协,一方终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方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自制食盐。

  此后,英国 ... 采取各种手段,一再拖延印度自主。印度人民继续开展斗争,甘地也为此多次被殖民当局关进监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英国 ... 变换统治手法,通过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也为双方所接受。甘地一贯主张印度教教徒与 ... 团结合作,反对“印巴分治”。1948年1月13日,他以79岁高龄开始绝食,呼吁各教派合作,直到各派表示愿意合作之时才进食。1月30日,甘地在一次晚祷会上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枪击重伤,半小时后去世。

  需要说明的是,《甘地自传》原版只写到甘地前半生的经历,并且带有一些遗漏。后人则在他去世后将他的后半生继上,并补充了他南非的活动经历,仍以《甘地自传》为名结书出版。这样,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比较完全的甘地传记了。

  精彩语言辑录

  △我不学习历史,我通过经验而知。然而我从平常的实验中得来的结论,尚难视为定论。

  △内心的热诚而真纯的愿望往往是不可以实现的。……为穷苦的人服务一直是我内心的愿望。

  读《甘地自传》:

  一。如果没有认识他,我无法理解苦行僧的行为,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远离世事尘嚣,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要一个人在天地间沉默和独自冥想。

  苦行者们都想着精神的解脱,犹如庄子笔下辞天下而不受的许由,犹如孔子笔下的朝闻夕死的闻道君子,犹如古希腊犬儒派视君主如无物的先哲们。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想,这样的人或许早已消失了,那些苦行的人们已经成为了人类的记忆,遗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现在,甘地出现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苦行者出现了,我才意识到,这个社会本无现代古代之区分,所有的历史都是一个整体。

  翻阅了许多书,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甘地的所有资料,一切早已尘封的历史重被唤醒,我惊觉,精神的力量仍然牢牢地控制着一切,真理与美善威临着每个时代的人,在人类社会高高飘扬着。

  二。全世界信奉宗教的人超过九十,仅仅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相信无神论,比较起来,这百分之十算是人类中的另类了。

  为什么这些人不信神呢?许多的人与我一样虽自命为无神论者,但自己心中对于神的有无并无答案。许多人会说,从科学的角度,神是不存在的吧,但是,任何一门科学都没有宣布而且也不可能宣布神的不存在。所以神的存在虽不能肯定,但也确实无法否定。因此高明的学者都如同孔子般说“不语怪力乱神”。我想,不凭借自己浅薄的智识来随意妄断自己并不知道的神的存在,这才是求学者应该有的真实态度。

  一些人如同康德一样,宁可相信神的秩序,因此选择了理性生活。那些精神生活的追求者,神与道德的追随者在世界上广泛存在,他们每天做着必修的功课:祷告和沉思。在印度,在中国广袤的西部,亚洲的中部和西部,甚至在西方社会里,到处都有这样的苦行者恪守着他们终身的信仰,为他们所敬仰的神奉献着极大的热情和生命的力。

  甘地曾在他的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布拉德劳去世了。他安葬在沃金坟场。我参加了他的葬礼,因为我以为每一个旅居在伦敦的印度人都会去参加。还有几个牧师也前往对他表示最后的敬意。我们送殡回来的时候,要在车站上等车。人群中有一个无神论者诘问其中的一个牧师说:

  ‘喂,先生,你相信有上帝吗?’

  ‘我相信’,那位善良的人低声说道。

  ‘你也同意地球的圆周是两万八千英里,是吗?’那位无神论者很自信地笑着说。

  ‘那当然’。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的上帝有多大?他究竟在哪里?’

  ‘好的,只要我们理会,他就住在我们两人心中。’

  ‘得了,得了,别把我当孩子哄吧,’那位无神论者胜利地望着我们说。

  那位牧师谦逊地默不作声。

  这一番话更增加了我对无神论的偏见。”

  三。甘地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不是因了他的努力,印度摆脱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也不是因为他创立了甘地主义,创造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奇特的生命,人民的圣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而是因为他引导我们发现了一条通向真理的路,那就是徒步行走。

  徒步行走意味着与大地的拥抱,意味着最真挚的爱。他的爱,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流进人们的身体里,成为大家的力量,成为一个社会的的力量,成为所有人精神的力强。

  甘地说,“因为我发现在死亡之中永存着生命,在虚假之中永存着真理,在 ... 之中永存着光明。所以,我推断,神就是生命、真理和光明。神就是爱,是至高无上的善” 。

  “爱只有施舍,而无所求。爱只有宽恕,而从不怨恨和报复” 。

  “衡量爱的标准是苦行,而苦行就是自愿忍受痛苦” 。

  四。夏天,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出现了戏剧式的场面,一个衣不蔽体的、身体瘦小、刚从万里之外一个国度的监狱里出来的老人作为贵宾与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英国的君主坐在了一起。这是完全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人,一个是最朴素的,一个却是最华丽的,一个是最卑微的,一个是最高贵的,一个是最贫穷的,一个是最富足的。全世界哗然了,而两个星期后,一个仍然高高在上统治着地球上广袤的土地,而另一个再次被抛入了极其狭小的方寸之地——印度的一所监狱。

  甘地死的时候,当人们清点他最后所有的财产和遗物:一块磨得发亮的怀表,是甘地唯一享受的现代工业品,因为他需要精确把握时间。

  政治家们都宣称代表着人民,但是,有几个领袖会象他那样呢,赤足行走,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印度每一个村庄,在饥寒苦累中不知疲倦地宣传对神的信仰,把对于世界的关爱送到最贫弱无助的地方。有几个领袖会象他那样,一生简朴,到死一贫如洗,如同这个世界的流浪者般,没有任何财富。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我的四肢。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屏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 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了座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泰戈尔精神理想的化身在这个世界真实地出现了,诗人称甘地为圣雄。

  当甘地在海岸边抓起一把盐的时候,全世界为之欢呼雀跃了,大家有看到圣雄,一个自由之神,来到人类社会中间,他要把光明的种子撒播于世。

  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精神来自三个方面,英国的鲁斯金、俄国的托尔斯泰、美国的梭罗。但其实它是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印度宗教主张勿 ... 生,基督教主张勿以恶抗恶,这两类思想融合了,于是开出了绚烂的花。

  甘地深信人性本善。甘地说,“我的神并不寓居在天上,在人世间就可以证悟到他。他就在这里,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 。“神是无所不在的,所以他也寓居在每个人的内部,因此每个人都是神的化身。”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因此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作用不是要分化和瓦解,而是要信任和团结。它不伤害对手,但也不任由对方摆布,它不蔑视对手,而使用合法的 ... 和手段与对方周旋。

  甘地要求人们不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于是掀起一次又一次的 ... ,同时禁用英国人的工业产品,年轻人拒绝服兵役,但同时,当不合作运动发展为暴力运动的时候,甘地又断然取消了 ... ,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阻止暴力行为。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求取消社会内的不公正,但不破坏整个社会规则,因为社会乃是人依存的基础,暴力革命所带来的毁灭带来的不仅是旧社会的毁灭,也是制度的毁灭,也是文化的毁灭,也是精神的毁灭。

  六。很难理解为什么印度教徒和 ... 教徒会在短时期里激起那样激烈的纷争,为什么人类社会会有如此森严的壁垒,为什么要以鲜血来解决彼此之间精神世界的分歧,为什么宣扬善的宗教会频频宣扬恶行,为什么最初美好的理想常常以最终的恶行收场?

  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真理与美善的愿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得做违背这个愿望的事情。

  无数的战争假冒着真理之名,无数的运动也假借真理之名,但是这些行为本身都是违背真理与美善的道路的,使用的手段却是漫 ... 、侮辱、打击、毁灭。因此,靠近真理与美善之路的人,无论目的多么崇高,其结果多么诱惑人,在任何时候不得使用任何违背这个原则的手段,这是我们最基本的道义。

  但除了甘地这样的人,很少有人可以遵守这样的道义,他的国家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

  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的古训。在甘地身上,这条路的脉络最为清晰。

  甘地每天都要纺纱200码,因为他不愿意穿英国工业文明所制造的棉花,因为他要印度人放弃购买英国的工业产品,因为他想让所有的人懂得要独立必须先要自立的道理。甘地自己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不使用时髦的工业产品。

  甘地1904年在南非的杜尔班建设了一个凤凰村,志愿参加该村者都得参加体力劳动,维持同样简朴的生活,同时开设印刷厂,自行印刷《印度舆论》。1910年又在约翰内斯堡开设托尔斯泰农场。1920年创办古遮拉特国民学院。1925年又创办了一份杂志《哈里人》,这份杂志是专为地位最卑下的贱民们创办的。甘地的一生总在不断地思索,体验和实践。

  甘地看到了人民的现实中的苦难,常常深入这些人生活的平民窟。在甘地的建议下,国大党一些最高层的会议常常选择在这些平民窟的某个破落的家庭里召开,按照甘地的观念,代表人民的组织是绝对不能脱离人民的。

  1948年1月30日,甘地最终躺在了血泊中,几个极端的 ... 教徒刺 ... 了他。我猜想着,在面临死亡的刹那,甘地的心,就象临死前的耶酥一样,在孤独的痛苦中喃喃地祷告上帝,“主啊,原谅这些罪人吧,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做着什么啊”。

  许多人呼吁不要对罪犯施行 ... ,因为这是甘地的教导,不许 ... 戮生命。但是愤怒的尼赫鲁顿然签署了处决罪犯的命令,甘地的遗志并没有得到遵循。读到这里,我很为甘地而悲哀,他把他的所有的爱给了别的人,但是,别人未必理解和接受他的爱。

 

  甘地何曾是一个苦行者呢?他不过是一个真正的爱者,是一个真正的人罢了。“让成千成万象我这样的人毁灭吧,然而让真理盛行”,甘地在自传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