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夫人的教子观

May19

甘地夫人的教子观

时间:2014/05/19 11:20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甘地夫人的教子观

  甘地夫人(1917—1984),印度前 ... 。生于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尼赫鲁的独生女。曾在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学习,后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历史、人类等学科。12岁就参加国大党的反英政治活动。印度独立后任其父尼赫鲁 ... 的私人秘书。1959年任国大党主席。1964年尼赫鲁去世后入阁,任新闻和广播 ... 。1966年1月当选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 ... ... 。1967年、1971年和1980年三次出任 ... 。1983年主持第七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任不结盟运动主席。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由于政治斗争,甘地夫人的童年过得很不正常,充满了孤独和不安,因此她下决心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她的两个孩子。她认为,孩子们之需要母亲的爱抚,犹如幼苗之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对一个母亲来说,她应该经常把孩子放在首位,因为孩子们对母亲有着非常特殊的依赖。对她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她所负责的公职和她对家庭、孩子应尽的义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甘地夫人的两个儿子拉吉夫和桑贾伊还是婴儿的时候,她就不赞成那种叫别人来关照孩子的想法。她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多做些事情。在他们上学以后,甘地夫人就在他们上课时间内安排约会,以便孩子回家后自己有空闲陪伴他们。在桑贾伊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和他的母亲来到甘地夫人家。这位母亲是位有钱人家的妇女。她在评论甘地夫人的公务活动时,说她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同孩子们在一起。这句话刺伤了桑贾伊,在甘地夫人还没想好如何答复时,他就冲口而出地替母亲解围,说道:“我妈妈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但是,她同我玩的时间比你同你儿子玩的时间还多。”

  然而,问题不在于在孩子身上花多少时间,重要的是对花这种时间抱什么态度。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甘地夫人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她总要抽一些时间和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甘地夫人的大儿子拉吉夫是个活泼、愉快的孩子,但在他3岁的时候,他的小弟弟出生了,加上当时全家迁离了住惯的阿拉哈巴德市等等变化,使他非常不快。甘地夫人当时身体也很不舒服,同时她发现孩子的脾气非常暴躁。要是 ... 他吧,情况就会更糟,所以甘地夫人尽力同他讲道理,告诉他,自己还是和过去一样地爱他,但孩子的大吵大闹使甘地夫人很不安。

  拉吉夫说:“我有什么办法?我不想哭可总是忍不住。”

  甘地夫人说:“花园里的喷泉多美。你想哭的时候就到喷泉那儿去哭去吵。”

  在那以后,每逢拉吉夫要流泪的时候,甘地夫人就轻声地说“喷泉”,于是拉吉夫也就走开了。在花园里有许多东西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会很快忘掉一切烦恼。

  孩子长大后,就到寄宿学校上学了。孩子不在家时,甘地夫人开始到全国各地旅行,只是在假日里才同孩子们在一起。在同孩子们分开时,她至少每星期给他们写一封信,有时还多一些。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母亲一直在惦念着他们。

  生活总是有快乐也有忧伤。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能够陶冶身心,培养健全的个性。这是从学校和课本知识中所得不到的。主要负担落在母亲的肩上,她必须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品行的培养。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要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这一点,甘地夫人始终没有忘记。

  拉吉夫还不到12岁的时候,不得不动一次手术。医生想告诉他,手术并不痛苦。但甘地夫人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这样反而不好,因此她打断了医生的话,告诉拉吉夫,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因此必须准备自己忍受,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也许还会引起头痛。拉吉夫一次也没有哭,一次也没有叫苦,含笑忍受了一切。医生说,就是在成年人中也没见过这样好的病人。

  甘地夫人有时会因公务而与孩子们分离。然而就是他们也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她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为所有印度儿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工作。工业命开始以来,我们生活的节奏就无情地加速着。为了生存、谋生和像他们所说的出人头地,为了所有这一切而进行的斗争,越来越使人心力交瘁。为了跟上形势的发展,人们必须经常使自己适应周围的变化。年事渐高的人对这些变化自然就更难于适应。结果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日益扩大的思想鸿沟。

  著名诗人、哲学家卡利尔•吉布兰在写诗抒发对子女之情时说:

  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头脑,

  能百般爱护他们哟,

  却无法让他们跟着父母跑。

  孩子们的心啊,

  正飞往未来世界。

  锁得住他们的身呀,

  锁不住他们的心。

  未来世界呀无法寻找,

  就连梦中也无法寻找。

  有多少父母察觉到了这个思想鸿沟呢?多数人都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续,想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未酬壮志。甘地夫人对这样的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之运用到自己培养孩子的实践中来,她认为,青年人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有时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愿望和爱好,放弃自己所选择的、也许有着特殊兴趣和才能的领域,而去屈从父母或保护人的愿望。这种痛苦的选择往往足以压抑他们的热情和对人生的乐趣。这对社会来说是在已经死气沉沉的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个消极因素,而不是增加一分生机勃勃的力量,这支力量能让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发挥作用,造福社会。

  甘地夫人认为,只要可能,哪有做母亲的不愿意愉快地为儿女分担痛苦的?但令人感叹的是:“到头来,我们既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既不是丈夫也不是妻子或儿女,我们都只不过是个自我的、孤独的个体,我们应按自己的法则、自己的个性生活。”

  甘地夫人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她常常反问自己:难道做父母的到头来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凭子女自行其是,不予劝阻,不加指导吗?不,生活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做父母的担负着悉心指导子女这一极其复杂而又细微的重任,不应该力图用我们的个性去影响孩子或把我们的愿望强加于他们。

 

  甘地夫人始终认为,应该赋予子女以勇气和自信,还要帮助他们加以发展,正如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院长史密斯1919年给英国首相的信中所写的那样:“心胸开阔,目光敏锐,热爱真理,就能 ... 无理诡辩、陈腐信仰、哗众取宠和伪善之言。如果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就可以为子女取得成就和生活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这决不是眼下努力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的工作所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