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一世改革名词解释

Jan03

大流士一世改革名词解释

时间:2018/01/03 19:04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王国:古埃及历史时期,包含第三至第六王朝,上承早王朝,下接第一中间期。是埃及各方面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古王国各王朝首都均是孟菲斯,因这一时期埃及法老多热衷修建金字塔,故又称金字塔时期。这一时期是古埃及专制王权的确立加强时期,王权被神化。奴隶主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神庙王室官僚奴隶主经济占极大比重。农业工商业都有所发展,与两河流域及克里特的联系加强。

中王国:古埃及历史时期,包括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首都底比斯。这一时期埃及专制王权相对衰弱,君权神授理论破产,地方贵族和神庙势力十分强大。国家的重新统一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私有奴隶制经济亦继续发展,代表中小奴隶主阶层的“涅杰斯”登上政治舞台,埃及君主正是依靠这支力量试图加强中央集权。中王国后期,来自巴勒斯坦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开始第二中间期。

新王国:古埃及历史时期,包括第十八到第二十王朝,上承第二中间期下接后期埃及时期。始于雅赫摩斯三世驱逐喜克索斯人,统一埃及建立第十八王朝。是埃及对外扩张的时代,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均是这一时期的埃及君主。在内部王室与阿蒙神庙势力矛盾加深,引发了埃赫那吞改革,但王权最终不敌神庙势力。这一时期生产力的道具大发展,对外战争掠夺了大量财富,加之对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埃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但这一商品货币关系仍是不发展充分的。

喜克索斯人:古代活跃于巴勒斯坦的游牧民族。于中王国衰落时越过西奈半岛占领尼罗河三角洲并进而控制上埃及,开始第二中间期,并建立首都阿瓦里斯。但是喜克索斯人对上埃及的控制是不充分的,后上埃及底比斯形成了独立的中心,雅赫摩斯二世进行反喜克索斯人的统一战争,联合爱琴海的克里特人南北夹攻阿瓦利斯并最终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其一生征战,打败了米坦尼支持的以卡叠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并进而打败米坦尼,使之不在与埃及为敌,转而成为埃及的盟友。图特摩斯三世在叙利亚的 ... 胜利惊动了西亚各国,亚述巴比伦等纷纷与埃及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南方,图特摩斯三世将埃及的南部边境推进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其在位六十七年,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君主。在位期间埃及与赫梯的争霸达到顶峰,双方于卡叠仕激战互有胜负,最终签订合约。合约规定埃及与赫梯互不侵犯,结为 ... 同盟共御外敌,彼此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等,也标志着埃及赫梯大规模争霸战争的结束,拉美西斯二世巩固了埃及在巴勒斯坦和南部叙利亚的统治。同时拉美西斯二世也多次派兵出征埃塞俄比亚及努比亚等地。在国内,拉美西斯二世大兴土木,兴建新都培尔拉美西斯,著名的拉美西斯神庙等。

象形文字:古代埃及文字,是从古代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由音符意符和限定符号组成,共700多个字符。将这些音符意符和限定符按适当顺序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个形音义具全的词汇。在第一中间期时发展出祭祀体,后期埃及时期发展出世俗体,希腊罗马人统治时期成为一种死文字。象形符号多见于石刻陵寝金属器和木器之上,也见于碑文纸草和神庙墙壁上。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比对罗塞达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后成功释读出象形文字。

古代西亚部分

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一种文字,因文字刻在泥板上呈楔形而得名。由表音表意及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音及表意符号在构造上与象形文字基本相同,限定符号与象形文字限定符号有所区别。楔形文字后来被古代西亚各国各民族广泛采用,对古代西亚各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后成为一种死文字。1857年释读成功,从而诞生了一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个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的亚述学。

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苏美尔-巴比伦时期文学作品,起源于于苏美尔城邦时期,古巴比伦时期编订成书。讲述的是苏美尔时期拉伽什国王吉尔伽美什早年施行暴政激怒众神而备受磨难,在经历千辛万苦归来之后最终成为一位谨饬之君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史诗生动的反映了探索生死奥秘等自然奥秘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试图反抗神灵但最终不能免于失败的悲剧色彩。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亚述帝国时期的手抄本。

阿卡德王国: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萨尔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建立阿卡德王国,统一南部两河流域,确立中央集权统治。至纳沙姆辛时国势最盛,后逐渐衰落。最终因库提人入侵而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木在乌尔建都,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并颁布了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后埃兰人俘获乌尔第三王朝末代君主伊比辛,推翻乌尔第三王朝,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局面。

古巴比伦王国:古代两河流域以巴比伦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巴比伦作为城市出现较早,但其作为城邦是由阿摩利特人于公元前19世纪建立的。到第六代君主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国势开始强盛,基本统一两河流域,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即是在这一时期颁布的。而后乌尔乌鲁克伊辛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暴动,古巴比伦王国在内外交困中日益衰落,最终为北方赫梯所灭。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时期著名君主,在位时出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两次出兵犹太王国,俘虏犹太国王、贵族及大批平民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又远征埃及大掠而还。与米底结盟,娶米底公主,并为之修建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后与米底交恶,为此修建长城以抵御米底。

居鲁士二世:阿黑门尼德氏族领袖,波斯帝国的缔造者,波斯帝国皇帝。先后攻灭了米底埃兰吕底亚巴比伦尼亚巴克特里亚,是波斯帝国成为了一个西至中亚东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但其在进攻马萨基特人时遭到失败被 ... 害。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基础上创造的字母文字,是最早的字母文字之一。共二十二个字母,是线型符号,只有辅音而没有原音,字的读音需根据上下文判断。腓尼基人将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从而形成希腊字母;罗马人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字母,从而为以后西方各国字幕奠定基础。

犹太教:犹太民族创建的一种一神宗教,产生于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人发展了对宗教的排他性崇拜,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以耶和华为唯一主神,经典是《旧约圣经》。犹太教成为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作为民族认同的根据,并对后来的基督教产生了重大影响。

贝西斯敦铭文:古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一世刻于贝西斯敦山崖的记功铭文,以楔形文字刻写,分三种语言(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主要记载了高墨达暴动到大流士统治期间大流士镇压暴动夺取王位的事迹。1835年为英国学者劳林森发现,对研究古代波斯帝国历史和文字有重要意义。

琐罗亚德斯教:古代波斯宗教,又称拜火教,祆教。相传为波斯人先知琐罗亚德斯创立,于大流士统治期间成为波斯帝国国教。该教认为:世界有善恶二神,善神是阿胡拉马兹达,代表着正义与光明。恶神是阿胡拉曼尼,是 ... 邪恶之神,也代表着风暴沙漠。鼓励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同恶神作斗争。琐罗亚德斯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

古代印度部分

哈拉巴文化:古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文化,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哈巴拉文化的时间范围大概是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750,哈巴拉和摩亨佐达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到了青铜时代,并且出现了文字,主要刻在石、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农业是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制陶和纺织是两个重要经济部门。哈拉巴文化持续了数百年,然后突然衰亡。其衰亡的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洪水泛滥说和气候干旱说。

《吠陀》: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的历史主要保存在的《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上》。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雅利安人的圣书,也是婆罗门教祭司祭祀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合集。是古印度人思想伦理道德法律的汇编。《吠陀》共四部,分别是《沙摩吠陀》《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逹婆吠陀》。

婆罗门教:古印度著名宗教,兴起于后期吠陀时期。信奉“梵我一致”和“造业轮回”,强调人对自身和世界的反省以及人的自我修行。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盛行。公元前四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婆罗门教开始衰落。

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列国林立,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印度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由于早期佛教文献对于记录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性,因而也被称为早期佛教时代。这一时期的印度分布着许多大小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国家,广泛分布于印度河上游以及恒河三角洲地区。多数为君主国,少数为共和国,最终摩揭陀打败居萨罗并统一北印度,为之后的孔雀帝国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铁器,个体农业,工商业,手工业都,商品货币关系和奴隶制经济均有很大发展。也是反婆罗门教思潮,佛教和耆那教兴起的时代。

顺势论派:古印度唯物论哲学学派,顺势论意为顺行世间流行于人民中间的论派。顺势论派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但他活跃的时代是列国时代。在本体论上,顺势论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地水风火四大元素。在认识论上,顺势论派认为感性直觉是获取认识真理的唯一源泉,认为直接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但否认推理的有效性。在社会观方面,其反对种姓制度,并与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思想相对立,反映了一般民众的世界观。

孔雀王朝:古印度著名王朝。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攻占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孔雀帝国到阿育王即位时达到极盛,后逐渐衰落。其末代国王为其部将 ... 害,孔雀帝国结束。孔雀帝国奠定了印度的大体上的统一疆域,以佛教为国教并使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阿育王:古印度孔雀王朝著名君主,在位期间统一了除半岛南端的全印度,是孔雀王朝的鼎盛时期。早年征服印度半岛南部的羯陵加, ... 十万人,虏十五万人。后皈依佛教,以佛教为国教,在位的第十七年举行了佛教的第三次大结集。

古希腊部分

《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两诗题材都与特洛伊战争有关,《伊里亚特》讲述的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击毙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经过,而《奥德赛》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外漂泊十年,历尽磨难最终返国的故事。《荷马史诗》为古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赫西俄德:古希腊诗人,约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著有《神谱》《田功农时》,《神谱》主要讲述希腊的神话与传说,《田功农时》则记述希腊的农业劳作情况,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最重要最生动的著作。故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赫西俄德时期。

庇希特拉图:古希腊雅典城邦僭主。梭伦改革后,雅典内部平原、山地、海岸派斗争激烈,庇希特拉图依靠农民支持以武力夺取政权,确立长达半个世纪的僭主统治。其统治期间,继续执行梭伦立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限制贵族对司法的干扰。同时大兴土木、提倡文艺,是雅典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建筑、文化中心。庇希特拉图死后,其子施行暴政,最终被雅典人民推翻。

陶片流放法:古希腊雅典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刻下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政治的人放逐。被放逐者将被流放十年,十年后即可返回幷恢复公民权,其财产不受侵犯,亲属亦可留居雅典。陶片放逐法最初是为了对付政治上执掌大权并企图建立僭主政治的政客,但亦有很多弊端。

伯罗奔尼撒同盟: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的希腊城邦结成的 ... 同盟,因参与同盟的城邦大部分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而得名。该同盟由斯巴达与各城邦的双边同盟构成,斯巴达式同盟的核心和领袖,享有召开同盟大会的特权,并在战时担任盟军统帅。该同盟成为斯巴达用于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曾在希波战争期间与提洛同盟联合对波斯作战,之后两同盟争霸,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同盟获胜。公元371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打败于忒拜,公元366年伯罗奔尼撒同盟解散。

提洛同盟:希波战争期间希腊城邦为应对波斯而组成的 ... 同盟。公元前478年,希腊城邦代表汇聚提洛岛,正式结盟。成员在原则上一律平等,在盟会上各拥有一票表决权。但由于雅典在 ... 上占有绝对优势,实际上控制了同盟,同盟在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上设立了共同金库,入盟城邦根据本邦收入大小和义务多少缴纳盟金。希波战争后,提洛同盟成为雅典推行霸权的工具。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提洛同盟遂宣告解散。

希波战争: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入侵希腊城邦而引起的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公元前500年的小亚细亚城邦米利都起义,战争被镇压后,波斯以雅典曾在起义期间援助米利都为由大举入侵希腊。主要战斗发生在公元前490和公元前480-479波斯两次入侵希腊期间,但波斯均遭到失败。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签订合约,标志着希波战争的结束。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是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文明共存之势,影响深远。

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雅典与波斯在马拉松进行的一场决战。公元490年波斯再次入侵希腊,米提亚德指挥雅典军队以及普拉提亚援军在马拉松平原迎战波斯大军。米提亚德使用密集方阵队形,两翼前出包抄击溃波斯军队。战争胜利后,雅典传令兵腓力普斯跑步返回雅典传达胜利消息,精疲力竭身亡。为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腓力普斯,由此诞生了马拉松长跑运动。

温泉关之战:公元前480年波斯与希腊联军与中希腊温泉关进行的一场战役。温泉关依山傍海,地势险要。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统帅7200希腊联军(核心是300斯巴达重装步兵)于温泉关抵御十万波斯大军数日。后波斯军队迂回合围温泉关守军,包括列奥尼达在内的守军将是全部阵亡。此次战役鼓舞了希腊民族的战斗意志,并牵制了波斯主力,间接促成了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萨拉米斯海战:古希腊波斯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亲率50万大军,战舰1000艘,第三次入侵希腊。双方海军于萨拉米斯海湾内展开决战。以以雅典为主力的希腊海军在海战中大败波斯海军,战局遂起根本性变化,是希波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五世纪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为争夺希腊霸权而展开的争霸战争。战争始于公元前430年,终于公元前404年,波及了包括希腊小亚细亚西部,南意大利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希腊世界。战争以雅典战败签订合约而告终。斯巴达成为希腊霸主。此战之后,希腊进入城邦危机阶段,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