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美学分析

Jan0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伟大的女诗人,其诗作预示了西方传统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型,对狄金森诗歌的研究具有从文学史到社会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则是企图从笔者所理解的美学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分析。<br>引言概括了国内外狄金森研究的历史,指出:国外研究优势在于理论视角新颖,分析深入,资料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无论从文本内部还是背景联系上看,都言之有据;国内研究受中国传统诗歌评鉴的影响,大多并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而是力图还原和诠释狄金森诗歌留给普通读者的享受和启发。但一方面,仅有理论、资料、细读,往往只把诗歌当成了科学研究的...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伟大的女诗人,其诗作预示了西方传统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型,对狄金森诗歌的研究具有从文学史到社会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则是企图从笔者所理解的美学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分析。

引言概括了国内外狄金森研究的历史,指出:国外研究优势在于理论视角新颖,分析深入,资料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无论从文本内部还是背景联系上看,都言之有据;国内研究受中国传统诗歌评鉴的影响,大多并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而是力图还原和诠释狄金森诗歌留给普通读者的享受和启发。但一方面,仅有理论、资料、细读,往往只把诗歌当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一味求新求异,没有凸显诗之为诗的本真;另一方面,只有个人印象式的评点,往往也流于泛泛之谈。

以上所叙,也就凸显出了从美学角度研究狄金森诗歌的必要性:它是将这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条可能的途径。当然一切诗歌都有审美价值,但狄金森区别于其他诗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的全部诗歌不是在静态、孤立地展示某些美的事物,也不只是抒发某种特定的美的情感,而是在建立和展示一整个审美过程。狄金森诗歌篇幅短小,而且绝大多数没有题目,但这正是在强烈地暗示:她的每一首诗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首”诗、一个孤立的文本,而只是她的全部作品所组成的一首“长诗”的一个片段。所有的诗歌都很短,正是因为这首长诗在不断延续;所有的诗都没有题目,正是因为这首长诗有一个不可分割的主题—美的追寻,以及她和她的整个世界的审美化。这给我们解读狄金森诗歌提供了重要的 ... 论视角。

由于审美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由主体到客体的过程,因此第二章处理的是狄金森诗歌中的审美客体。审美客体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是主体情感的对象化,必须具有对象化的形态和主体情感的内涵。本章首先论证了审美客体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接着这些意象被纳入根据主体所处的不同的精神联系所划分的三大场域——自然、人生、心灵——中加以分析。这一章的主体部分讨论了这些意象是如何在场域中被塑造和起作用,如何形成了狄金森诗歌不同于前人与同代人的美学特点的。不过,本章与其说是分门别类地讨论各个场域中的各种不同意象类别,不如说是在讨论主体情感在各个场域中的“意象化”的轨迹。第一节讨论了自我与自然三重关系(隶属、间离、对立)中的意象;第二节论述了社会生活场域中意象形成的基本视角,阶级意识在其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象的三重特点:与自然交融、非事件性和多重暗示性。第三节则指出心灵场域中的意象实际上是向审美主体回归,但带进了比单纯主体更丰富的内容,然后讨论了信仰之冲突中的意象和自我反思过程之中的意象。

虽然审美的确有它的客体,但这种客体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处在不断的生成和被诠释过程中。第三章从 ... 论角度分析了这个生成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关系。首先,本章从总体将这种互动界定为一种双向的交流。接着,本章着力分析了在这一交流过程中的三对关键性的对立统一关系:静观与渗透,肯定与反讽,反叛与融合。这部分的考察提供了对狄金森的诗歌创作 ... 以及如何能将狄金森诗歌的整个世界看作一个审美世界的更深入的理解。

全文的最后结论是:狄金森诗歌的核心不仅在于展示美的事物与美感,更在于以其整体来展示一种完整的审美活动。狄金森的诗歌许多看来难以理解的、矛盾重重的特点,在这一视角下,是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观照的。狄金森的诗歌短小精炼,但是她与众不同的原创性就在于善于利用裂隙、差异、冲突的因素来展开其审美过程,并贯穿始终,而这些因素都是传统诗歌作者虽然一开始也会遇到,但最终要力图加以统一的。而狄金森虽然在看重紧张和碎片化这方面已经开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但她又有着超验主义的视角,因此从她的全体诗歌来看,又有着潜在的审美统一性,因此用传统 ... 解读她的诗歌,也未尝不可。当代文学不会止步于一味反叛传统,它的继续发展正在促进先锋与传统的对话,而在这样的演进与对话中,狄金森的诗歌必将享有更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