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爷造反本不用死却不安分被宣宗以铜缸烙死

Aug1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王爷造反本不用死却不安分被宣宗以铜缸烙死

  明太祖朱元璋妻妾成群、儿女众多。皇太子只能有一个,怎么安排为数众多的其余皇子?朱元璋思前想后,决定将他们分封到各地就藩。与历朝历代尽量削弱藩王权力的大趋势相比,朱元璋此举有「历史倒退」之嫌。多年以后,当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推翻朱元璋亲自确立的皇帝建文帝……世间不少招数,其实最多只能出一次,再用多一次就会成为「悲剧」,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就想「有样学样」,结果失败。朱高煦的失败,其实还未送命,而最终被处死的原因,应是与朱高煦的生性有关。

  《明史·朱高煦传》载,朱高煦是成祖朱棣的次子,仁宗朱高炽的亲弟弟,自幼生性凶悍、言行轻佻,太祖朱元璋在世时,非常厌恶这孙:「性凶悍…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然而,在朱棣诸子中,朱元璋最欣赏以儒雅仁爱著称的朱高炽,并亲自立他为燕王世子。但朱高炽由于双腿行动不便,走路时总会有跌撞,个人形象很差,常常让朱棣感觉不满意。

  朱棣既然对长子心生不满,自然次子就有机会。朱高煦不仅相貌颇肖其父,而且勇武绝伦,曾在战场上多次救助朱棣,后者在感动之余,《明通鉴》还记载朱棣曾对他说过一句话,意味深长:「勉之!世子多疾。」然而,朱棣篡位称帝,却考虑到朱高炽仁慈贤明,而且又是父皇亲自指定的世子,而朱高煦虽然屡建奇功却过失太多,权衡再三下,决定维持原状。

  当朱高煦感觉被作弄了,便屡出怨言,还不时在京城闹事。成祖朱棣对朱高煦既失望又担心,为防止他闹得更大,便把他赶到乐安,非有诏旨禁止他再入京。朱高煦心怀怨念,积极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但后者仍不肯悔改。等到仁宗、宣宗顺序即位,非但没有追究朱高煦的罪行,反而对他刻意笼络,希望他就此打消造反之心,安安生生地做藩王。可朱高煦却把兄长和侄儿好意,看成软弱表现,一番紧张部署,还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起反旗。

  宣宗获悉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听从大学士杨荣的建议亲征,很快就打到乐安城下。城中军民听闻皇帝亲征,很多人便想着倒戈,将朱高煦抓获后献城投降。朱高煦刚刚竖起反旗,便穷寇末路,为避免落得被出卖的下场,便亲自献城投降。

  朱高煦被迫投降,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不过宣宗念及朱高煦是自己的亲叔叔,不忍心将他处死,只是将其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算是给他们留了条活路。

  事实上,朱高煦犯下的罪可需遭灭门,如今宣宗宽恕,可惜朱高煦「唔识做」,死不悔改,不久后因为一个作死的举动,将自己和儿子们送入鬼门关。据明代学者焦竑撰《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载,有一天,宣宗闲来无事起驾到西安门,看看朱高煦。等到了囚所,宣宗对叔父嘘寒问暖,然而朱高煦却趁皇帝不为意,伸出一脚将他绊倒。皇帝一时间狼狈至极,反观朱高煦却得意洋洋。

  《国朝献征录》局部(网上图片)

  宣宗怒火中烧,便让侍卫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兜头扣住,想把他困在里面。没想到朱高煦,只需一点工夫,便用头将铜缸顶起,扔倒在地。宣宗见状怒不可遏、 ... 心顿起,便命人将朱高煦锁在铜缸中,然后在周围点燃木炭,最终竟然将叔父活活烤死在铜缸中:「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火烧超过一个时辰,最后铜缸熔化,朱高煦烙死在其中。其妃韦氏及诸子其后也被全部处死。朱高煦被 ... 时,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