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May09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2014/05/09 22:54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人们常有太多的偏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已经成为闭关锁国的符号,乃至于四、五百年以后中国的不幸遭遇,大都因为找到了这个根源,而让有些人平息了一点痛苦的焦虑,或找到了发泄愤怒的对象。为当今的中国人提供这种标签的,来自于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片面解读。失去自信的中国人,丧失了话语权,默默无语地接受了它。在这种对历史标签化、符号化的错误理解中,历史的真相要么被歪曲,要么隐而不见。它影响了我们对自己历史的理解,也影响了对现实的认识。

  明朝的海洋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承上启下,又体现了全球历史巨变时期,中国海洋政策的走向。仅仅以外部的角度看待明朝的海洋政策是不够,仅仅从内部的视角对它进行考察,也是片面的。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其海洋政策可以清晰地分成两个阶段,划分界限大致可以放在西元1500年左右。这两个阶段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人们常把明朝时期中国海岸线上发生的事情当成特例。确实,明朝的中国海洋,有些对于西方来说,真的是“特例”,因为西方对这些现象的历史演变缺乏了解;有些对中国人也是特例,因为某些根本性的重大改变的确是第一次发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禁海令,我们如今对朱元璋禁海的解读大多是误读:将其等同于中国的封闭,一贯的闭关锁国。这样的误读,轻则可以认为是以偏概全,重则可以认为是盲人摸象,只见叶子,不见森林。朱元璋的禁海令更多只是 ... 政策,并不完全是政治或经济政策。元朝末年,义军四起,朱元璋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但是,在朱元璋开国之时,当初参加造反的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臣服,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逃往海岛或邻近的海国,成为对朱元璋登基后的一个威胁。然而,对于明朝 ... 来说,当时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逃往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明朝将重点 ... 力量放在北部边疆,防卫和追剿并重。而东 ... 疆的反抗势力威胁在其次,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当时对于东 ... 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采取防守政策,这便是朱元璋禁海的根本原因。

  因此,朱元璋“片板不许入海”的禁海令只是防止与不愿归顺的“逆贼”相通相济,是一种临时性的 ... 政策。捎带影响到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地只进不出,外国来华贸易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朱元璋在位时期,朝贡贸易已经开始,但有来无往。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伐,并镇守北京,其粮草和物资大多依靠海运,可见海上航运也未受禁海令的影响。朱元璋之后,明朝没有马上解除禁海令,主要是因为其后代尊崇祖制的观念。但这一尊崇祖制的延续,基本上是 ... 。当人们说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大规模出使西洋属于违反祖制的时候,其实已经说明了朱元璋的禁海令很快就形同虚设。

  明朝的海洋政策分为前后两段,前面一个阶段从明朝开国到西元150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中,明朝海洋政策的重要体现就是郑和下西洋。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至今还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寻找逃亡的建文帝。此说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即便可以找到一点依据,最多只是永乐皇帝为了“违反祖制”、违背禁海令寻找的表面借口而已。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就是贸易。而且,与永乐皇帝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一样,他在海洋贸易上,也显示出空前绝后的雄心。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如他所愿,但这是理解郑和下西洋真正目的的关键。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说得简单点,就是朝贡贸易;说得准确点,就是明朝 ... 试图垄断海洋贸易。朝贡贸易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它是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混合体。在西北内陆边疆地区,朝贡贸易的政治含义往往超过经济目的,但并不绝对。为了西北内陆边疆的安定,朝贡贸易大多属于赔钱生意,有时候还会“赔人”(和亲)。中国历史上在很长时间里,东南沿海对于中央 ... 基本上不具威胁,因此,东南沿海的海洋贸易与朝贡贸易,长期都是赚钱的生意,并且成为中央 ... 的主要财源之一。南宋偏居一隅,能够与北方长期对抗,海洋贸易的收入是其主要的支撑。元朝时期,福建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海洋贸易的收入,是元朝的重要财源。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它不仅仅只是人们常说的炫耀武力,彰显国威,永乐皇帝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傻。他的真实目的是想把海洋贸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掌握在朝廷手中。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明朝以前的朝代在海洋贸易上的方式。明朝以前,以宋元为代表,朝贡贸易只是海洋贸易的一部分,整个海洋贸易大致属于中央 ... 朝贡贸易为首,其它私人海洋贸易为辅的局面。例如,元朝的海洋贸易,有官府和私商之分。官府的海洋贸易,既有朝贡贸易,也有“交聘”。简单区分一下,朝贡贸易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交聘”是较为平等的遣使通好,比较类似现代的外交关系。这两种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而且,每一次“朝贡”或“交聘”都会大大带动商贸流通。这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也一样。如今,两个国 ... 首会见,除了政治内容外,往往都会附带签署经贸合作协议,或者直接签订大宗经贸合同。因此,朝贡和交聘不能只简单看其直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元朝 ... 还会直接派人到海外从事贸易活动。元朝的海洋贸易除了官府外,还有私商。元朝曾经短暂地禁止过私商从事海洋贸易,但时间不长。私商包括权贵、官僚、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普通民间商人。

 

  了解了明朝以前的海洋贸易,就可以知道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他是想以朝贡贸易取代其他一切形式的海洋贸易,耀武扬威只是想垄断所有海洋贸易的手段。当时的东 ... 洋没有任何政治威胁,海洋贸易的巨大利益,使得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想独占好处。永乐皇帝公开违背祖制,大规模开拓海洋,又不解除禁海令,某种程度上就是想实现对海洋贸易的垄断。如今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由 ... 垄断的贸易行为不能成为贸易活动的常态,但是,永乐皇帝之后100多年,欧洲出现的航海与贸易活动,大多都是君主垄断的贸易。以西班牙为例,哥伦布航海时,西班牙国王就是大股东。因此,郑和的随行人员巩珍在其《西洋番国志》一书中提到“经济大海”,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那么,永乐皇帝试图垄断海洋贸易的目标是否达到?郑和下西洋为何无疾而终?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