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Jun10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时间:2013/06/10 11:57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近读小说《李自成》,感慨很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为什么转眼就失败了呢,让人不能释怀,而且,老年人们谈起来,都说李自成是得了天下的,有这么一个故事:说闯王打下北京后就问手下的大臣和兵们,天下打下来了,该干咱们喜欢的事了,你们说做什么好呢,兵们就说,过年吧,我们最盼的事就是过年了——自然,这是中国人都喜欢的事,于是就过年——天天放鞭炮,包饺子。一转眼十八天过去了,吴三桂就打来了,大顺王朝就完了。据老人们讲,闯王本来可坐十八年江山,因为过年,一天就顶一年,过得太快了,并因此得出教训,日子得一天一天的过……

  这自然是传说,其实真实的历史倒不是这样,对于那段历史,小时侯有许多的记忆,比如说李信与红娘子啦,尚炯访金星啦,石门平判啦,以及《雪山飞狐》等等,小人书,电视剧很多,而且,我们也能说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事,但真正思考却是近来的事,缘于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为能再清楚点,我还看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明史《李自成传》,《明季北略》等书,郭沫若先生将其失败原因归为胜利冲昏头脑,也许是历史需要,看了网上的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还是要说一下我的看法,为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为着心中郁结的一股气,不得不一吐为快。

  简单的说,李自成之所以失败,原因有三:

  第一是战略上的失误,崇祯十四年是关键的一年,此前一年李自成率众从巴西的鱼腹山 ... 出,进入河南,得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队伍也由几百人一下子发展到百万之众,攻洛阳,破襄阳,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势,然而打下襄阳后怎么办,正是在这个战略问题上,发生了致命的失误。 在下一步该怎么走,李自成采取了顾君恩的意见:即先打西安,再攻北京,从而推翻明王朝的战略。可惜,这个战略是错误的,因为首先这个战略没考虑到新兴的清王朝的作用,清王朝从努尔哈赤起已经营了几十年,兵强马壮,后方稳固,进可攻,退可守,是将来的劲敌,显然农民军没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在后来吃了大亏。再者,北中国经过长期战乱和受灾,已残破不堪,而且长安也失去了建都的条件,(由于吐蕃的破坏,实际从唐朝后期长安就失去了做为都城的条件,事实上后面朝代没有一个在长安建都的,)其三,江南是明朝的主要赋税来源地,而且也是明的老家,由于矛盾比较小,社会很稳定,老百姓对明王朝有很强的认同感。所以北上并没有点中明王朝的要害,事实是南明王朝的政权还坚持了十八年呢,靠的就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所以说李自成不应该北上,而应该南下。在巩固河南,湖北的同时,扩大地盘,断明军的粮道,东取江南,西取四川,南取湖广,而让明朝做防卫清军的挡箭牌,应学高祖王关中,光武据河内,深根固本以待天下方为上策。待南方平定,再大举北伐,可一战而定。到那时清朝再强大,也不可能灭亡大顺了,最多两者打个平手,各过各的完事。李自成集团主要是由陕西籍的和河南籍的组成,可能是乡土观念重吧,大家都想早点回老家去,因此北上战略受到了大家的拥护,孰不知埋下失败的种子。

  第二是政策上的失误,不懂得巩固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笼络社会中的精英分子,农民军还停留在那种劫富济贫的思想阶段,当时的精英分子无非这么几种人,读书人,有钱人,有名望的人。按马克思主义的说法,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实际是可以调和的,毛主席还懂得建统一战线呢,历史也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东晋的建立,就是笼络了以王谢为首的士大夫集团才站住脚的,以至于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至于根据地的建立就更谈不上了,大家想想,从崇祯十四年到十七年,短短三年就经历了成功到失败,可以说时间太短了,形势发展太快了,快得都来不及消化,历史上还没出现过三年就能把诺大一个中国拿下来的事,从根子上来讲,李自成集团还是没摆脱"流寇主义"的思想。以至于失败后,造成的影响很小,大家都知道"反清复明"的口号很响,谁还说过"反清复顺"呢?

  第三是当皇帝当的太早了,皇帝当早了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容易处于众矢之的,有了坏事都往你头上推,有了麻烦都找你解决。尤其是在周围还有很多敌人存在的时候。历史上好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李自成不懂。早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事殷,不是他谦虚,而是不到时候。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就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朱元璋的九字真言中也提到了"缓称王",再看近代,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 ... 也说,"第三世界的头我们不能当,一当主动就都没了",英雄所见略同,古今一理。而李自成呢,一打下西安来就匆匆忙忙的称帝了,其实当实他控制的只有湖北,河南,陕西三个省,也只是 ... 占领,从这点来看,李自成实际上是"器小",孔子说,"君子不器",他没能做到这一点。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说骄傲情绪啦,没有诸葛亮式的人物啦,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实际北上方针一定,则李自成败局已成。 既使山海关一战不败,那么大顺北有满清,南有南明,西有张献忠,东有吴三桂,即会陷入四面做战的窘境,日子也不会好过,失败是迟迟早早的事,所谓"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回事。

 

  个人的一点浅见,聊做抛砖引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