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之乱己巳之变详述

Jan05

高煦之乱己巳之变详述

时间:2018/01/05 14:17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起因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政权陷入了严重 ... ,统治区内饿殍遍野,人困马乏。由于当时小冰川气候的影响,东北饥荒已经成为常态。此时新上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御前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豪言,到任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四月,蒙古喀喇沁部因为饥荒请求买米,袁崇焕下令于高台堡开粜,他向朝廷报告为了救济关外的蒙古部落。崇祯皇帝下旨要求“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并强调:“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但最终蒙古部落还是背信弃义,不过明清相关史料并无表明后金最终是否得到了粮食。后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连年 ... ,其首领皇太极制定了南下入关掳掠的大胆计划。同年六月初五,袁崇焕至双岛,以十二项罪名,矫诏 ... 死了明平辽总兵左都督毛文龙,史载毛文龙起先抗拒,闻此十二条罪状后顿时垂头丧气,可见非空穴来风。关于袁崇焕 ... 害毛文龙的原因,史学家众说纷纭:明末清初的史书普遍记载 ... 毛文龙是后金提出的议和条件;随着《满文老档》中毛文龙投敌书信的公开,乾隆皇帝为袁崇焕 ... ,各种史料开始认为毛文龙通敌,袁崇焕将之除去的确体现了“大智、大勇”。毛文龙死后,是否为后金南下扫清了障碍,尚在争论。毕竟毛文龙虽然曾经为抗金做出过贡献,但是时过境迁,宁远大战以及宁锦大捷中他都因为救援不力被天启帝下诏斥责。

史载后金的 ... 副将高鸿中曾上疏皇太极:“若此时他来讲和,查其真伪何如?若果真心讲和,我以诚心许之,就比 ... 事例,请封王侯,从正瘚,此事可讲。若说彼此称帝,他以名份为重,定是要人要地,此和不必说。他既无讲和意,我无别策,直抵京城,相其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随后后金军即刻准备南下,酿成“己巳之变”。而在此后的岁月里,后金铁骑多次南下中原屠戮,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给中原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但是史料中也有持相反观点的,如《三朝辽事实录》曾说:“崇焕得信心行事,中奴之诱,先 ... 毛文龙除奴肘腋之患。己巳,虏遂从蓟镇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蓟、宣为屡犯之孔道。向使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 ... 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入卫京师袁崇焕得知爱将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的消息,急行军三百馀里,比清军早到二天,九千骑兵有四千人掉队,步兵不能兼进[1],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赐御馔和貂裘,袁崇焕请求让疲惫的士兵入城休整,却没被批准,只好驻军北京广渠门外。两日后(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祖大寿阵于南侧,王承允阵于西南侧,袁崇焕阵于西侧。此时清军败退,广渠门溃败的清军在北京郊外大举烧 ... ,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蹂躏殆尽,引起戚畹权贵的极度不满,向朝廷告状。

袁崇焕应把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而非跟蹑,11月15日赶到河西务,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造成纵敌深入的错觉,於是京城内议论纷纷。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召对袁崇焕、满桂及其部将黑云龙於平台。崇祯以 ... 毛文龙、勾结清军入关、射伤满桂三事责问崇焕,崇焕一时语塞,帝命锦衣卫拿下,后发南镇抚司监候。祖大寿闻讯,顿时大愤,率大军疾归山海关,情势再度逆转。此一战场由皇太极亲自上阵,明军节节败退,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时兵部尚书王洽“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遂下狱,隔年四月,病死狱中。经过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道蒙古,十月戊寅日(12月11日)突破长城喜峰口,攻陷遵化,京师震动而 ... ,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正在山海关附近的袁崇焕部, 于十一月辛卯日(12月24日)在后金部队抵达之前两天赶到蓟州,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皇帝给予袁崇焕组织各支勤王军的权力以方便行事。袁崇焕将赶到的各路军队部署到其他防线,并将原先驻守蓟州的刘策调离,亲率关宁军坐守蓟州,并向皇帝承诺“必不令敌越蓟西”。

皇太极在得知袁崇焕坐镇蓟州后并没有攻打蓟州,而是“避实击虚”,趁夜绕过了蓟州,由此“僭越蓟州”,兵逼北京。袁崇焕在发现被后金军越过防线后并未对后金军进行追袭,而是经另一条道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六天后,于十一月丁酉日(12月30日)晚袁崇焕抵达北京广渠门外,提前后金部队到达北京城外2天。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放任百姓被敌骑蹂躏殆尽。后果己巳之变之后清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例如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不敢战,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塞,卢象升拼死奋战,最后阵亡。崇祯年间明廷始终和战不定,在清军与流寇之间陷入两面作战之困境。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奉命镇守蓟辽边境,给予李自成、张献忠趁势崛起的机会。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洪承畴在松山之役战败被清军俘获,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初三,孙传庭部被李自成部歼灭,自此明朝内外尽墨,注定明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