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当代意义 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

Jan0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为陆王心学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场悟道所悟何道?阳明心学对当下有何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如何认识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关系?记者就此专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何善蒙。

构建“心即理”的基础体系

当代贵州:龙场悟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龙场悟道期间,王阳明究竟悟到了什么?

何善蒙:从王阳明一生的际遇来看,龙场悟道是他实现自我突破的人生转机。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从龙场悟道开始,王阳明就确立了与朱熹完全不一样风格的思想。这个不一样的风格具体表现在:王阳明当年在学习朱子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心和理是析而为二,难以获得一个圆融的解释,而在龙场悟道期间,王阳明实现的第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心和理的一致化,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心即理”。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研究心学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源头也是在龙场悟道。回到在龙场艰苦生活的境遇,王阳明只有依靠自身行为方式才能改变当时的处境。王阳明的生活经验极大程度就是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总结来看,龙场悟道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重大发现,使王阳明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其思想风格也因此得以确立。

当代贵州:有人将“心即理”当作阳明思想的基石,对此您怎样看?

何善蒙:“心即理”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

“心即理”是王阳明在龙场时实现的对朱熹思想的突破。需要注意的是,朱熹也讲“心即理”,但二者是有所差别的。朱熹的“心即理”是指,心和理虽然是不同的,当我们的心不断去学 ... 时候,我们的心可以达到与“理”的一致,这中间是需要一个学习即格物的过程。而王阳明讲的“心即理”是指心就是理,人心本具众理,无需向外格物致知。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从“心即理”的思想出发,王阳明确立的是整个心学思想传统的基础、意义及他与朱熹的分离。

“心之良知是谓圣”

当代贵州:“良知”是阳明学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也是王阳明思想最终格局的确定。有人说,王阳明只有讲“良知”的时候,阳明学才能称之为“阳明学”,你怎样理解?

何善蒙:王阳明的思想被概括为心学,心学最重要的指向就是人心。孟子曾提到“正人心,息邪说”,对王阳明思想有深远影响,因此阳明心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变世道人心。王阳明提出“良知”实际上是改变世道人心最具代表性的想法。其中“知”就是道德,“良知”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的判断而普遍存在的。

《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与弟子之间关于“满街都是圣人”的两个故事:一天,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出游回来,王阳明问他:“你出游看见了什么?”王艮回答:“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了不是很高兴,便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在。”又一天,王阳明的另一个弟子董�V出游回来,对王阳明说:“今日在街上看到一件奇怪的事情,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两个故事道出了同一个主题,即王阳明对圣人的看法――“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在王阳明看来,虽然良知人人本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并不是现实性,从可能性到现实性之间重要的方式就是“致”――扩充本具的良知,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阳明对于弟子关于“满街都是圣人”的同样说法有不同的回应。

当然,如果王阳明的思想一直是停留在圣人的基础上,那么他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会被削弱。圣人作为最崇高的理想,对普通人来讲难以实现。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并且良知的意义完全可以被实现。也就是说,普通人对于自我的意义就是存在于良知,在良知的意义上,普通人具有了对其平凡生活超越的可能。然而,如果人在生活中不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事,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放弃。

当代贵州:程朱理学提倡“知先行后”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的学风,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有何现实意义?

何善蒙:传统当中关于“知”和“行”的关系有很多的论述,理解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将“知”理解成朱熹经验性的知识,知行就很容易产生分离的结果。王阳明却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知行分离的原因在于“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传习录》)。

很多人谈“知行合一”,仅仅是从知识经验的意思来谈,而不是从德行道德的意思来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不得不说留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不能把传统文化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学,而是要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日程生活中实现出来,这才叫“知行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特质,唯有如此,才会对当下复兴传统文化产生切实的利益和效果。

文化复兴需借助阳明学

当代贵州: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心学作为儒学的一个流派,长期被误读为“主观唯心主义”。如何看待心学传统对当下的作用和影响?

何善蒙:人心的问题古今大体相同,都是源于人心的欲望与功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的过程就是人与欲望不断斗争的过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王阳明提的“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其揭示出现代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人心,或者说是人心被欲望所蛊惑的结果。我们在追求各种美好事物的时候,追求各种欲望满足的时候,时常忘记一点: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们容易忘记自我的意义在哪里。今天的我们可能关心了很多事情,但恰恰忘记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因此,心学还能帮助个体确立自我。

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由外在的东西决定,而是由内心的根本所决定,由人本身来实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有的意义都是由“心”赋予的,而意义实际上由“我”这个主体构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总是在不断地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我赋义的过程。而对今天的每个人来说,大体上都需要一个寻找本心的过程。所以心学的力量、心学的说法在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力量和影响。

当代贵州:阳明学对当下中国文化复兴有何意义?

何善蒙:所有的复兴都必须找到一个扎实的点,如果我们的传统的价值不能真正在现代人的生活上得以实现,那么对于传统的复兴很大意义上讲就是一句口号。因此,我们不能够把传统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而应当作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智慧来领会。从阳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给当今文化的复兴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本身去寻找意义,而不是抽象世界中寻找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才能安定心性,儒学对人的现实生活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阳明学代表着心性儒学的巅峰,有其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