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征台 纪念复台胜利355周年

Jan0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2017年2月1日,是伟大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7.14-1662.5.8)驱荷复台胜利355周年。在郑成功复台壮举中,大批粤东潮州人官兵,随他于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所率2.5万人、战船400余艘,从金门岛东渡,历经9个月英勇围攻,终于迫使侵占台湾省38年的荷兰军队于十二月初三日(2月1日)投降,功垂中华民族史册。今就从志书所记载和田野调查所获传说,潮人复台事迹综述如下。

1、朱尧都督勇歼荷军援舰

就目前所查到史书,记述潮人复台参战人物,仅有饶平县海山岛人朱尧(生卒不详)。

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日升撰《台湾省外记》所载,随郑成功出征复台27员大将中,第8员便是右协水师提督“朱尧”。

康熙二十九年(1680)杨英撰《先王实录》云:“(永历三年即1649年十一月)南阳唐王也平归,海山都督朱尧来附,各得其兵颇多。”“(永历十五年八月)甲板船来犯,被藩(林注:指郑成功)令宣毅前镇陈泽并戎旗左右协、水师陈继美、朱尧、罗蕴章等击败之,夺获甲板二只、小艇三只。”据荷方记载,荷兰支援舰队于7月5日离开巴达维亚,8月12日驶抵大员港,9月16日会合城堡守军向郑军舰队发动攻击。郑军奋勇抗战,仅仅一个小时,就用火船烧毁了荷舰克登霍夫号,用密集炮火打碎了科克伦号,另外还俘虏了搁浅的荷舰二艘和小艇三艘。

上述是史书记朱尧征台事,而另一本记郑成功抗清复台史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中却失载。

而在海山岛民间,则流传朱尧勇当复台先锋传说。1984年海山人朱国瑞讲述如下故事:

当红毛鬼驻守台湾省的总官揆一,依仗城堡坚固的火炮威力,负隅顽抗。国姓爷准备强攻,朱尧等将领摩拳擦掌,争当先锋。

国姓爷想:“这些将领,个个忠肝义胆,大智大勇,究竟派谁当先锋好呢?”他想出了一个挑选先锋的办法。

这日,演武厅上大摆筵席,每一只八仙桌上摆了24道热气腾腾的佳肴。众将入座坐定。国姓爷指着厅前一只摆满佳肴的八仙桌说:“谁能一手擒住桌脚,举将上来,桌面不倾斜,佳肴不流溢,谁就当先锋!”

许多将领都上前试一试,但都力气不支,有的桌倾碗倒,佳肴流了一地;有的甚至把碗也打破了。

最后轮到朱阿尧,只见他不慌不忙,捋起袖卷,露出桨棍般粗壮的右手,握住一只桌脚,轻轻一举,象演杂技一样转了个身,桌面不斜,碗盘不倾,一点菜汤也没有溢出来,众将顿时目瞪口呆。朱阿尧举着八仙桌绕演武厅走了一圈回到原地,轻轻放下,竟脸不红,气不粗。赢得众将一阵喝彩。

国姓爷大喜,遂选朱阿尧为先锋。

朱阿尧当上先锋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们攻城,经过一场血战,终于夺取了红毛鬼制高点上一座炮楼。然后居高临下,用火炮轰击红毛鬼各个据点,使敌人鬼叫狼嚎,溃不成军。

红毛总督揆一虽然老奸巨猾,但在郑军围困、猛攻下,终于弹尽、粮绝、援失,于1662年2月1日无条件投降。被红毛鬼占领38年的台湾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朱阿尧自此落户台南,繁衍子孙。其兄朱阿虎在海山岛后裔,今有300多人。朱阿尧在海山的故居地是在朱氏宗祠后面100余米处。他原屯兵的鲤鱼寨仅存用于升旗的最高处风筝石。“未出朱阿尧,先出虎踢石”(指他藏于海滩该石穴内而避过清军追捕之俗话)的虎踢石洞存残迹。

2、38位潮人参加征台后居住宜兰县肇建国王庙

至今所知史书,随郑征台潮人,仅记载朱尧,而实际上有一大批潮州健儿随征,南澳岛民间相传南澳一支水师,和一个名叫“南风鹅”渔民征台,饶平县也相传大澳一批健儿也参加征台。

如今香火旺盛的台湾省宜兰县冬山乡大兴村振安路振安宫(即三山国王庙),主人说它是1661年随郑成功征台的38位潮人,胜利后留台居住于大兴村,而崇敬潮州府揭阳霖田祖庙中三山国王庙而创立的,可惜不知38人姓名。

信仰该庙台胞们,很向往潮汕大陆之揭西县河婆镇霖田祖庙。1988年3月,以管委会主任林添财为首26人,赴大陆辗转,终于寻到霖田祖庙进香。

2007年5月28日上午,“台湾省三山国王宫庙联合谒祖进香团”168人,(历史:www.lishixinzhi.com)由台湾省三山国王庙联谊会创会会长林添财、现任会长林枝松率领,在赴霖田祖庙之前,特地从澄海莱芜坐船到南澳岛,朝拜后江台湾省三山国王庙,并赠木雕大牌匾“神威显赫”,后江庙应求回赠重16公斤鲸鱼骨、玛瑙所刻妈祖印,被带返台奉敬于38位潮人所开创的宜兰县振安宫。

3、饶平县澳头岛健儿征台

2011年11月5日,我在饶平县黄冈镇沿海碧洲、大澳(原称“澳头”),听郑光声、郑国洵先生讲述澳头岛(今称“大澳”,已与大陆相连)一批青年,投奔郑成功抗清复台传说:

清顺治三年(1646)冬,国姓爷来南澳岛招兵举义期间一天,驾船登上澳头岛,拜郑氏家庙,受到郑氏族长等欢迎。当时岛民约千人,郑氏为大姓。

国姓爷说:“族长啊,我们这次在南澳岛招兵举义,抗清复明,你们澳头渔夫,也到南澳投军。我今巡视饶平沿海,趁便登岛拜家庙。”

郑族长和乡亲们感激国姓爷,支援一批粮米、鱼虾脯。他走后,郑族长率领族亲们,按国姓爷提议,击石钉竖于进港滩涂以防来袭清船,又在五个房头中各抽一位宗亲移居无人居住、约5公里远的碧洲岛(现已与大陆相连了,今5000人口皆姓郑)。

郑族长再鼓励一批青壮年,渡海到20多公里远的南澳岛,投奔国姓爷从军。后来,不少澳头人随他渡海东征,英勇作战,击退红毛,为复台胜利作出了贡献。

4、辜朝荐等潮人当好征台后援

在郑成功率军东渡复台时,他为了巩固闽粤沿海据点,以作后援,留下一批官兵驻扎金门、厦门、南澳岛等要冲。其中有海阳县大寨(今属潮安金石辜厝村)人,是七公之一,留在金门辅助其子郑经坚守金厦,后护郑经赴台湾省执政至病故,神位至今仍摆在郑成功祠中,很值得记述。

辜朝荐(1599-1668),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桐城县(今属安徽)令,后补科给事中。十七年北京城陷,以礼部都给事督四省粮饷,闻变归里,奉母隐于桑浦山玉简峰。顺治三年(1646)冬,郑成功到南澳岛招兵举义,越春赴闽,辜朝荐为抗清复明而赴厦门依郑成功,与卢若腾、王忠孝、沈佺期、徐孚远、郭贞二、纪许国被称“七公”。郑成功凡军国大事,悉以咨之。永历七年(1653)郭之奇上疏云:“太常寺少卿辜朝荐毁家避敌,现依勋臣郑成功,资望著于中外,忠憤盈于怀抱。”不久补他为副都御史。

郑成功征台时,留下他辅助其子郑经,守住沿海,尽忠尽责,使金厦隐固。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郑成功卒于台湾省,辜携带家属,随郑经渡台,辅助治岛,在台六年。潮州知府宋徵璧贻书劝降,他笑道:“岂有廿年孀妇,白首改节者?”康熙七年卒于台,祀潮州、海阳两学乡贤。光绪间台南建“延平郡王(郑成功封号)祠”,内祀“兵科给事中辜朝荐”神牌位(今存),永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