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短短十几年就灭亡,真是因为暴政吗?从历代大文豪的评论,看出背后其实别有玄机…

Nov19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朝灭亡后不久,西汉初年的人对于秦的暴起暴落,记忆犹深,也是汉初知识分子和官员们深自反省的对象,其中又以贾谊的《过秦论》最为人所熟知。《过秦论》以华丽的词藻总结了秦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一开始说秦国从秦孝公以后变法图强,后来统一天下,国势大盛。贾被秦帝国的壮盛所震摄: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粤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粤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然而,贾谊笔锋一转,认为秦以西僻之国崛起,完成帝国大业,但却在短短十三年间崩溃,不得不让人感叹。为什么强大的秦帝国在农民的揭竿起义中灭亡,“为天下笑者,何也?”为什么呢?主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整体看贾谊的文章,虽然批评秦始皇和秦的政策,但对于秦始皇统一天下抱持着肯定的态度,批评的是取得天下后的施政不得人心。

贾谊之后,汉代人敢正面评价秦始皇的不多,主要是因为汉代立国的基础就在秦的灭亡之上,过秦成为政权的合法性。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为秦立制度的李斯,指出:“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弟子为亡、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战之患。” 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建议,让秦没有诸侯可以保卫,种下了相互争战的因子。除此之外,汉代人论秦代的政治,有时虽然在讨论秦代的过失,却是在批评汉代的时政,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分析。

秦始皇的功绩太大,除了汉代的人直接面对秦的崩溃,让他们震撼不已外,后世的人也会不时的讨论他。秦的废封建,改郡县,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唐之后,出现了一篇深刻的文章,分析秦亡的教训,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论》。什么是“封建”?就是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由于分封出土,皇帝的权力就不会那么集中;相对的,郡县制则由无法世袭的官僚来统治,皇帝是官僚的顶点,权力较为集中。柳宗元认为过去将秦的灭亡视为是郡县制,但他认为重点不在制度,而在秦的急功好利,过度劳民。“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推行郡县制,之后虽然有问题,但不在郡县制本身,而在于“兵”,在于军队的控制。

赞美与批评秦始皇在历代总是成为当下政治的反应,从贾谊到柳宗元,立论的对象通常是现实,并不是研究历史,而是用历史说明现实政治该如何发展。将近五十年前, ... 也发表一系列对于秦始皇的看法,而且他透过柳宗元的《封建论》发表对秦始皇的看法,在一九七三年八月五日 ... 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 ... 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批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诗中提到的《十批》指的是郭沫若的《十批判书》,郭沫若是赞同孔子而批判秦始皇的, ... 则是要郭沫若去读读柳宗元的《封建论》,赞同郡县制。 ... 认为秦始皇对于中国的历史贡献很大,焚书坑儒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情,而孔子所赞成的封建制不是好的制度。

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埃及副总统沙菲访问中国, ... 又说了:

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 ... 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 赞同郡县制的精神,并且同意柳宗元的立论,认为“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 郡县制会出问题是因为没有把兵给控制好,兵如果能控制好,郡县制也能好好发展,而这也是 ... “枪杆子出政权”的真谛。

历史上评论秦始皇的人不少,由于中国历代皇帝虽然高举儒术,但暗地里使用法家治国,因此批评秦始皇的人多从儒家的角度出发,认为他不施仁义,焚书坑儒,实行暴政。那些批评秦始皇的臣子多半是从当时的角度,向皇帝上建言,希望意见能被采用,借秦始皇的例子针砭时政,用来改变当下的政局。一九四九年之后,郭沫若的角色和中国历代的臣子类似。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 ... 不是传统的皇帝,而是个当代极权政治下的强人,透过秦始皇实行“统一”的政策,让新中国从一九四九年以前分崩离析的状况下,达到实质的统一。 ... 生平的最后几年,听闻了始皇帝的陵墓被找到了,而这也让世人对于秦始皇的成就有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