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武功中,这场战争成为乾隆皇帝唯一的小遗憾—清缅战争

Aug0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因一生平定许多国内外的乱事,而自称有十全武功,可惜的是这「十全」之中其中一项算是惨胜,那就是「清缅战争」。事实上,清军在这场战役中根本没赢得什么,乾隆晚年也曾感叹自己:「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到底这清缅战争发生了什么,能让在盛世之下的清朝打个败仗?而对手还仅仅是个东南亚小国?

  这就要说到乾隆初期的1750 年代,这时候的缅甸正处于东吁王朝末期(东吁王朝(1531-1753) 约是明朝中叶到清初)。当时,东南亚存在着曾经一度征服暹罗的阿育陀耶王朝,版图几乎盘据整个印度支那,是中南半岛的霸权。然而,随着暹罗复国,东吁王朝再度与阿育陀耶王朝征战多年,各属国也蠢蠢欲动,多次起义反抗,在乾隆初期时,这个曾经的强权已经面临崩解。

  1750 年,各地纷纷起义独立,面临亡国境界的东吁王朝向清国派遣使臣,很可能是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以稳定国内局势。乾隆皇帝虽宴请了使节团,但是似乎知道东吁王朝摇摇欲坠,并没有干涉缅甸的内政。两年后的1752 年,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就被孟族军队攻入而沦陷,这个持续200 多年的王朝就此灭亡。

  而孟族虽然攻陷了首都阿瓦,却没有办法稳定统治。在今天曼德勒附近的实阶小村庄,一位名叫「雍笈牙」的村长开始挑战孟族的统治。他招揽流民、高举佛教旗帜宽待投降的敌人,只要归顺都能保持原本的财富跟地位。他也跟孟族人合作,建立各族团结的朝廷,他也因此得到了东吁王朝旧臣的支持,并横扫千军,在各割据势力中势如破竹,统一了缅甸。ㄋㄧ

  1760 年,雍笈牙建立的王朝虽统一了国家,但是经历了20 年的战争,让整个缅甸人口锐减,生产停滞,国内百废待举。一般来说,王朝正应该休生养息之时,他们却反而继续厉马秣兵,准备用对外战争来找回失去的财富与人口。

  缅甸先是侵扰宫里雁为首的桂家(宫里雁是随着永历皇帝进入缅甸的南明遗臣首领,他在今天缅甸北部经营银厂,发展出相当大的规模),1762 年,宫里雁兵败被追 ... ,逃亡到云南境内,以 ... 身分请求内附,却被清朝拒绝。就这样雍笈牙扫平了北进的唯一阻碍,开始进入云南向当地土司勒索「花马礼」,随后更进一步入侵西双版纳, ... 死许多当地土司,占据地盘。然而,因为当时新疆也正在动乱,乾隆无暇南顾。

  到了1765 年,缅甸跟暹罗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支援东面的战争,缅甸变本加厉地侵扰云南劫掠资源。这时候乾隆已经忍无可忍,派遣云南总督刘藻剿灭来敌。但这刘藻出身书香,不怎么懂得用兵,在急于求成下鲁莽地派遣大军,结果已有多年历练的缅甸军队,在敌人来便马上撤退,让清军扑了个空。

  最后,缅军一个请君入瓮,对深入的清军进行包抄,清军中了埋伏大败。

  在北京的乾隆听到战败的消息大怒,立刻把刘藻从云南总督降职为巡抚,这刘藻也许觉得愧对宗庙,竟然就寻死明志,服毒 ... 了。清朝被缅甸「反击」落得惨败,让乾隆可以说是怒不可遏。

  这时候的缅甸也成功攻陷暹罗首都,似乎势如破竹,颇有将一扫乾坤之貌。为了扳回一成,乾隆改派极为器重的边疆大吏杨应琚领军。急于求功的杨应琚,领了20,000 余人军队就傻呼呼的往南进军,但遇到的却是缅军坚壁清野的撤离,没啥战果,他却以为是自己吓退了缅军,在当地土司的鼓噪下,未得乾隆圣意就自己进军缅甸境内。

  当时的缅甸军队使用了许多十八世纪的欧洲兵器,甚至有欧洲的雇用兵在其中。再者,缅甸人是在家门口打仗,对于地形本来就熟稔,清军则是远道而来,长途跋涉,这对缅军而言,对付清军可以说是以逸待劳。

  事实上,杨应琚根本瞧不起缅军,认为缅甸人都是些山上的土匪而已,于是清军再次浩浩荡荡的进攻缅甸,果然又被缅军摆了一道,缅军的战法就是打了就跑,伤了清军自己也没损失什么。而杨应琚这个草包,又自以为大捷,屡次谎报战功。不过这乾隆皇帝也不是傻子,见到战事胶着,却不断收到 ... 敌数万的回报,心里觉得有鬼,于是派了密使探听,才知道清军早已转为守势,还不断战败,乾隆大怒之下召回杨应琚并将他赐死。

  这战才打一半,清朝已经死了两个将领,乾隆可说是脸上无光。1767 年,乾隆又以伊黎将军明瑞为云贵总督,从全国各地挑选劲旅3 万余人派赴云南,拨出600 万两的白银作为军费,打算来个绝地大反攻。

  这明瑞虽然在平定新疆有功,是个会打仗的人,但是面对缅甸也犯了前几个倒楣鬼将军的错误,就是太轻忽缅甸人了。他亲自率军17,000 人,孤军深入缅甸境内,但这时候的缅军主力已经从暹罗班师回朝。清军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个趾高气扬的明瑞,英勇地在战场上中弹受伤,骑马脱离战场后自缢身亡。

  三次的反击都惨败,是因为清军没有意识到敌我优劣势,清人以骑兵骑射为强,在中南半岛的山区可以说作用不大;而轻装又配备欧式武器的缅军来去自如,在自家打仗又有多年经验,搞得清军多次被击溃。

  但缅甸自知自己虽然三战三胜,国力上还是比不上清朝,更怕清军被惹火后,会重演唐朝时举全国之力联合邻国进攻高句丽的故事。于是,此时的缅甸自己提出议和,但连续折损3 员大将的乾隆却深感受辱,悍然拒绝了缅甸的要求,再次聚集大军要讨伐缅甸。

  第四次的反击,清朝决定以水陆夹击方式,从福建派出水师要海陆两方面进攻。而此次进攻互有胜负,打打停停,令双方皆打得十分的厌烦,加上暹罗迸出了一个他信大帝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开始对缅甸反攻,苦陷于两线作战的缅甸最后主动跟中国求和。

  这场战争除了让乾隆留下十全不全的遗憾外,也为中缅关系带来了新进展。两国交战过程中,许多士兵留下来形成华人聚落,而其后恢复的朝贡关系带来了大批的中国商人。这场战争也使缅甸主力转回对抗清军,让原本即将被灭国的暹罗有喘息的机会,进而让达信大帝建立了吞武里王朝,也间接了拯救了暹罗,奠定了日后中南半岛历史发展的局势。

  参考资料

  余定邦,《中缅关系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杨凡逸,〈乾隆朝中缅关系之初探〉,《史耘》,2009 年第10 期

  黄祖文,〈雍籍牙王朝的建立与其初期之外交政策〉,《四川大学学报》,1982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