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贤王:屈死于父兄妒忌的胤禩

May0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朝八贤王:屈死于父兄妒忌的胤禩

  《步步惊心》中郑嘉颖饰演的八贤王是温文尔雅、英俊智慧、体贴入微、有着深情而忧郁眼神的完美男人,不仅赢得了女主角若曦明知后果悲惨却情不自禁的倾心和痴情,也感动和迷倒了无数观众粉丝。

  想起历史上真实的八阿哥胤祀更加让人感慨和哀伤……

  那个因为母亲地位卑下而异常努力也倍受坎坷的八王子;那个天资过人,早熟懂事,亲切随和,17岁就被康熙封为贝勒的出众少年;那个雍正亲自册封的“廉亲王”;那个具有纯孝之心的大孝子;那个温和深情、善待妻子的大丈夫;那个乐善好施、敦厚温和、礼贤下士,才华、智慧、能力、魅力、魄力、人气威望都超越父兄而广受美誉的“八贤王”;一生最大的过错就是德才太出众,人缘口碑太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都说妒忌心是女人的弱点,事实上妒忌是普遍的人性,在男权社会体制里男性更有条件和能力把嫉妒心发挥到极致,发挥成极刑,甚至连自己的孩子兄弟都不放过。历史上康熙大帝和雍正王作为允祀的父兄,居然因为嫉妒自己儿子、弟弟的才能和威望,一次次加害和折磨胤祀,以至于他受尽磨难和屈辱,受尽残害和虐待,最后惨死狱中……

  心狠手辣的雍正活活把八弟折磨致死,当时是痛快淋漓,晚年自己都悔悟感到于心不忍,可想而知,胤祀受了多少冤屈。雍正悔恨自己手段太狠毒,在晚年感到八弟死的太可怜,遗言给儿子干隆,干隆也深感父亲太过分,因此恢复了八王的名誉。可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八王胤祀已含恨而死去多年……

  康熙对儿子胤祀的几恨:

  1、康熙亲手培养二皇子,但当时群臣都举荐八阿哥,并弹劾二皇子,等于证明了康熙没有教育的能力。

  2、康熙和废太子的母亲赫舍里皇后感情笃厚,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在晚上多次痛哭。他认为太子的极端行为和八爷党步步紧逼造成的。他不认为是太子自己的问题。却认为八爷是直接害太子的人。

  3、康熙多次想要削弱八爷在朝中的势力,但都没有成功,可想而知,八爷的能力有多强,康熙对于这个儿子已经无能为力。八爷作为下属,康熙作为领导却拿他没有办法,说明八爷的能力远在康熙之上。那么康熙就担心八爷随时能够逼他退位的可能。

  所以八王越得人心,越有能力,越品德出众,康熙就越忌惮他。史书记载:八爷一次请安后离开,康熙对着他的背影说:此人身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嫉妒之心可见一斑!

  八贤王胤祀之“贤”:

  一是,乐善好施。胤祀很早就被封王,皇家给“王”的俸禄当然是很可观的,他的封地经营的也很好,所以,胤祀是一个很富有的“王”。因为胤祀具备这样一个条件。所以,胤祀的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甚至在老四胤禛主持收回八旗向朝廷借款之时,还能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帮助借款的这些八旗子弟们来还债。

  二是,敦厚温和。胤祀的敦厚温和是出了名的。和性格阴鸷的胤禛不同,胤祀待人接物的风格最受人欢迎。他的和善,他的谦和,他的温良,都让八旗人感觉到一种平等,一种来自上层对下层的亲和力。特别是平等待人这一点,而“八贤王”胤祀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等对待八旗中人的?作风就很受大家的欢迎。

  三是,礼贤下士。上面说到胤祀对他人很温和平等。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胤祀的工作作风中就有礼贤下士这一条。更为说明这一点的就是,而无论他人的身份如何,是否有势力财力,他都会很好的对待他们。这一点是胤禛这种阴鸷性格的人绝对做不出来的。

  康熙以仁孝治天下,其实是外儒内法,他并不喜欢一味仁义的皇子,而是喜欢刚毅果断的阿哥。所以,大臣们越是向着胤祀,康熙便越是狠狠打击胤祀。问题还不仅仅于此。事实上,康熙对胤祀的态度和指责,曲多直少,有时候根本就是不讲道理。由此可见,康熙除了不喜欢胤祀的秉性外,最关键的是他不愿意看见胤祀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威胁到自己的皇权。要知道,康熙独断专行了一辈子,他无法接受、更无法容忍有人超越他自己的威望。譬如前一次众大臣公推接班人,在康熙看来,这无疑是一次 ... ,甚至是一次逼宫。

  现在能够找到的胤祀(yìn sì)的资料和功绩是少之又少,而且网络上的画像也不是本国的(据说是其他国家博物馆的),奇怪,堂堂一个王爷怎么连一幅画像也没有被保留呢?是否值得怀疑是雍正销毁了一切有利于八爷的资料,包括画像呢?

  反过来说,从心理学上来讲,雍正这个举动:

  1、恰巧证明八爷的功绩也许是辉煌和灿烂的,以至于能掩盖雍正的执政能力;

 

  2、良妃作为辛者库奴才,如果没有惊世的美貌,怎么可能被康熙看中?所以八爷是个非常之美男子,以至于雍正必须要销毁画像,以免让后世看到八爷的画像而去研究这段尘封的历史,这个冤屈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