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禁烟之后

Apr22

林则徐禁烟之后

时间:2014/04/22 13:22 | 分类:清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林则徐禁烟之后

  翻开近代中国百年史,首先进入读者眼中的人物便是林则徐。在禁烟运动和 ... 战争中,反对外来侵略的丰功伟绩以及环顾世界,探求新知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人们在评论林则徐时,似乎更容易看到他在顺境中的轰轰烈烈,更愿意将赞美的词汇赋予横空出世的业绩,却往往忽视了其晚年在逆境中的默默奋斗和无私奉献。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嘉庆十六年赐进士,为官40年,历官13省,他 “经世自励”,廉洁奉公;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 ... 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功臣当了“替罪羊”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之后,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 ... ”,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实在可恶!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这只是林则徐受到的初步惩罚,后面还有更严重的惩罚在等待着他。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琦善的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遣戍途中治水患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的林则徐深感报国壮志未酬,却身蒙不白之冤,心中充满悲伤和愤慨。他自制印章一枚,上刻“宠辱皆忘”四字,意欲把以往皇帝对自己的所有宠爱和屈辱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但愿能为民众多做些好事。在路过扬州时,林则徐接到道光帝的谕旨,要他推迟赴伊犁,先到河南开封去协助治理水患。林则徐接到谕旨后奔赴开封城,旋即来到堵口工地,投入治河工程。他日夜奔波,亲自督率民工挑土筑坝。经过6个月的艰辛努力,1842年3月19日,坝口终于合龙,制住了水害。到开封治河效力“赎罪”,本是道光帝给林则徐许下的诺言,但这一出自圣口的诺言却没有兑现。就在河工合龙之日,道光帝下达了继续惩治林则徐的圣旨:“林则徐于合龙后,著仍往伊犁。”虽心怀寒酸,但皇命难违,林则徐只能继续上路西行,踏上了前往伊犁的艰难旅途。

  旅途中,林则徐曾因病滞留西安3个月。病体初愈后,他便告别不辞万里赶来送行的夫人,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由两个儿子陪伴着继续向伊犁行进。

  垦荒屯田修水利

  1842年,林则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伊犁。到新疆后,不仅看到了沙俄的勃勃野心,还目睹了这里的荒凉景象。林则徐认为,要充实边防和改善人民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屯田备边。他建议将垦地分给当地 ... 尔族人民耕种,并把原来的屯兵制改为操防制,使边防驻军既从事耕种土地,又进行 ... 训练,做到屯田与边备结合、兵与民结合,在西北边疆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林则徐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开垦荒地的要求,布彦泰采纳了这一意见。从1843年秋天开始,林则徐以他衰老的病躯,不辞劳苦,当起了“愚公”,负责开垦惠远城东边的阿齐乌苏荒地,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繁重的工程。林则徐带领民工,挑挖沙石,建坝筑堤,足足耗时一年零四个月,用工10万余,最终修成一条6里长的主干大水渠。水渠修成以后,为当地垦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屯田收到显著效果。到1844年11月,林则徐已开垦了大量荒地:阿齐乌苏地区33350亩、阿勒卜斯地区161000亩。

  布彦泰在林则徐的垦地成功后,给道光帝写了一个奏章,奏请皇帝对林则徐既往不咎、重新起用。但由于投降派从中作梗,道光帝不仅没有采纳布彦泰的这一建议,反而命令林则徐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林则徐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丈量和查勘垦地共计689718亩。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大约两年的时间,林则徐在新疆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总共开辟各方屯田884068亩。有书籍记载林则徐的这一功绩说:“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的大漠广野,都变成肥沃良田,农户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省经费无数, ... 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

  林则徐在开垦荒地中,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在吐鲁番,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看到水在土中穿穴而流,惊叹不已。后经询问当地群众,才知道这是一种因地制宜、可长期采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很快就把这一灌溉 ... 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水田,使井水通流,并推广到新疆各地,使“卡井”有如繁星满天,在伊犁河谷一带到处出现。新疆百姓就把“卡井”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怀念和感激。此外,林则徐在新疆还积极传播纺纱技术,倡导人们使用纺车,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这一贡献,便把他推广的纺车称为“林公车”。

  林则徐之死

 

  1845年10月28日,道光帝以布彦泰奏陈林则徐在新疆开垦功绩为由下诏,命林则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至此,经过5年的苦熬,已经61岁的林则徐终于摘掉了“罪臣”的帽子。后来,林则徐又得到朝廷的重用,先后被任命为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春,林则徐因病辞归,告老还乡。是年11月,林则徐在广东潮州普宁县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