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谁大?

Aug19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谁大?

  日本天皇的说法由来已久,其传承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有人说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而神武天皇的真身则是当年东渡日本的徐福。

  不仅如此,日本天皇用来历代传承的三大神器——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根据考证,很有可能是当年徐福带来的物件,后被日本奉为神物,而且至今在日本还有神武天皇的墓穴。

  另一种说法则是日本天皇来自中国的吴姓后人,这种说法则是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王勾践在经过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推翻吴国。因此吴国后人四处逃跑,有的人乘坐船只出海来到日本。带来了最先进的文化技术,因此被日本土著推选为王。

  当然上面的两种说法有点自相矛盾,然而无论怎么说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很大一部分的文化都离不开中国的影响。天皇经过千年时间的发展,中间也曾经被推翻过,但是总的来说在相当长时间里面,都是作为日本最高的权利机构。

  而且相对来说中国的皇帝与日本天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只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的心中,要比中国皇帝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高的多。两者虽然都是号称“天选之子”,但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中更多的是一种信仰。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民众对于天皇有一种疯狂的迷信,也因此才让日本纳粹主义得以执行。尤其是在日本军营当中,这种情绪更是被发展到极致。很多失败的军人要剖腹以向天皇谢罪,可见日本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地位。

  而日本首相产生的时间要比天皇晚得多,他的出现还要多亏了幕府时代。幕府时代的出现是天皇时代的空白期,因为德川幕府推翻了天皇统治。但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天皇推翻了幕府时代,重新回到了天皇时代。

  不仅如此伊藤博文在明治维新中也多有建树,为了表彰其功劳,将其任命为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 ... 大臣。伊藤博文也是在甲午战争后,作为日本方面的代表,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作为第一代首相,其在日本 ... 的地位也是相当之高。但是再高也高不过天皇,因为他的很多权利都是来自天皇。首相在当时日本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我们的宰相在中国的作用差不多。但是这种地位的差距,在第二次战争之后发生了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本时任天 皇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首脑,一手策划发动了侵华战争。然而在战后对于战犯的审判当中,裕仁天皇不仅逃过了应有的惩罚,甚至是保留了其皇位。只不过其权利被大大的削弱,这一切都是美国在背后操控。

  在二战胜利后的44年时间里,日本裕仁天皇稳坐皇位,对于当年犯下的罪过只字不提。但是也有人说裕仁天皇曾经对二战作出过道歉,然而这句道歉的话语只是出现在日本天皇与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会谈中。

  1945年9月27日美国驻日军的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日本裕仁天皇前去大使馆进行会谈。麦克阿瑟在后来回忆道,当天见面的时候,裕仁天皇显得非常紧张。在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说:

  “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 ... 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日本裕仁天皇确实有点慌了。在后面的东京第一次审判当中,日本裕仁天皇自我辩解过程中“口误”承认了犯罪事实。但是庭审被人紧急终止,在第二次回庭审判中改了口供。把自己所有的罪过,几乎全部推给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军高层。

  然而两次审判中间隔了将近一周时间,其实这是美国在背后的操纵,用了一周时间商量好了所有的对策。即尽可能的为日本裕仁天皇洗脱罪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庭审过程中,日本天皇就如此洗脱自己:

  日本战前所遵循的《明治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有权过问国政,但是没有义务回复大臣的上奏,从而没有必要承担引起的相应后果。也就是说日本所有的侵略行为,几乎都是陆军司令部为首的一群人蒙蔽天皇所为,和天皇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这次庭审的大法官则是美国的约翰·帕特里克·希金斯,他竟然相信了他的一套说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天皇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因此就在这样多方的努力之下,日本天皇逃脱了最后的审判。

  美国之所以出如此大的力气,当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因为美国打算在二战之后“占领”日本,所以急需日本国内的稳定。而日本天皇在日本国内的意义非同凡响,用麦克阿瑟的比喻是:

  天皇之于日本如蜂王之于群蜂。蜂王死群蜂散,天皇死日本散。所以为了在战后尽快恢复日本国内稳定,裕仁天皇必须保留下来。

  当然日本方面也费了相当大的努力,因为日本相对于美国更加了解天皇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在日本民众的眼中,天皇不可能犯错。而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国体稳定性,也必须保证天皇的存在。所以相对严格来说,日本也不是完全的无条件投降,保证天皇的地位则是众多条件之一。

  然而面对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过,美国也不好顶着舆论压力直接宣布无罪,只是尽可能的去为他开脱罪过。当然也不可能继续保留天皇之前的位置,只好寻找一种折中的方式——立宪制度。依然保留天皇的名称,只是像英国一样作为一种象征,真正的权力还是在首相里面。

  除此之外美国还要求裕仁天皇将自己从神坛下面拉下来,因此裕仁天皇在1946年元旦发表了《人间宣言》。在其中强调自己人的身份,但是并没有直接否定自己的神格,说话内容更是模棱两可:

  “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由彼此之信赖和敬爱所结成,而非仅依神话和传说而生;也不是基于‘认为天皇是现世神、同时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越从而被赋予应当成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运’这种架空的概念。”

  之后在1947年5月份,日本废除了《日本帝国宪法》,重新颁布了《日本国宪法》。日本正式确立了天皇只是象征,真正的权力则是由首相继承。从此之后首相的权力大于天皇,但是每次首相的任命还必须得到天皇“象征性”的授权。

  总之从实权上来说日本最高权利是首相,但是从精神地位上来说则是天皇。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把天皇奉为神明,对其进行供奉等行为。可惜我们被残害的如此多的同胞们,还有多少人在供奉着他们?

  如果是实际权利,当然是日本首相大了。从地位上看,日本天皇具有极高的尊崇,但没有真正的权利。日本首相是日本的权利掌控者,负责具体的政务工作。日本首相是由国民选举产生的,然后由日本天皇任命。那么,日本天皇可以拒绝任命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日本天皇任命日本首相,只是一个形式,他无权拒绝任命由选举产生的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就是内阁 ... 大臣,他被日本天皇任命后,就要宣传内阁成员的名单。这个名单里面的人,表面上是和日本天皇协商的,就是日本首相先上报一个内阁名单,说这个人那个人,请你批准,然后日本天皇表示同意。其实,日本天皇是不能反对某个人进内阁的,所谓的协商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让某一个人进内阁,都是日本天皇说了算,日本天皇不好说什么。说了也没有用,日本天皇是无权干涉国家具体政策的。所以,任命某一个人进内阁,完全是日本首相一个人说了算,日本天皇只负责盖章。说是协商,那是给你天皇面子,你就是反对还能怎么样?日本首相是需要尊重日本天皇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重。这个是公开场合的演戏。我一个日本的朋友,他告诉我,其实很多日本首相是私下底看不起日本天皇,只不过照顾到一些国民的情绪,需要在公开场合表演一下,让大家以为日本首相很尊敬日本天皇。这位日本朋友说,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个日本首相根本不鸟日本天皇,有一次还 ... 了天皇,原因是天皇很不给他面子。当然,公开场合戏要做足,要大家感觉天皇如何如何被万民敬仰。总而言之,日本早就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也是一个民主国家,日本天皇仅仅是象征意义,并没有行政权,地位看起来高贵,其实早就一落千丈了。

  日本天皇比日本首相大。确立日本现行政治体制的是1947年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又称为和平宪法),该宪法并未明确日本国家的元首,只是说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天皇不能干预日本国政,但行使以下国事行为:公布 ... 、法律、政令及条约,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 ... 的法官,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 ... 大臣(首相),召集与解散国会,出席礼仪性的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并且天皇的上述国事行为必须有日本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日本内阁负责。说白了,日本天皇的国事行为就是礼仪性和程序性的,一切都得听日本首相的。尽管日本国宪法并没有明确国 ... 首,但从日本天皇的职权来看,实际上日本天皇承担着虚职元首的职责。

  1947年日本国宪法规定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是日本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首相(内阁 ... 大臣)为日本行政机构首脑,首相可任命和罢免国务大臣。那么从实际权力上来,日本首相作为日本 ... 的首脑和日本主要 ... 力量自卫队的最高统帅,而天皇的权力就是纯粹的一个礼仪性质的功能,日本的首相权力要比日本天皇大,然而在日本国民看来,日本天皇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世界上任何一个君主制国家或者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在本国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与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无法比拟的,虽然日本首相的实际权力很大,但是在日本国民心中,他就是个职务最高的“办事员”而已,日本首相的更换频率在世界上都是数的着的,可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

  日本第一任首相产生于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 ... ,终结了日本的幕府统治和封建割据,对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进行西化改革),第一任首相(内阁 ... 大臣)是1885年就任的伊藤博文。自从1885年日本内阁制建立以来,日本首相与日本天皇的权力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首相的权力被严重分化,权力被其他内阁成员严重制衡,日本天皇拥有很大的实权和影响力,此时期强调崇拜天皇思想,为天皇尽忠。这时的内阁 ... 大臣(首相)只是国务大臣(内阁阁员)之首,并没有权力任免其他阁员,当内阁 ... 大臣与其他国务大臣意见有严重分歧时,大家就有一块辞职回家,由此日本军部的实力严重膨胀。1947年以后,天皇成了虚职,日本首相拥有了对其他阁员的任免权和对军队的控制权。但是在日本国民心目中,首相就是他们的高级办事员而已,天皇才是他们最崇敬的“神”。从1885年日本内阁产生以来,共产生了98任内阁,共有62人担任过首相,在任时间超过3年的有12位,在任时间在2年到3年共12位,在任时间在1年到2年的有18位,在任时间短于1年有20位,日本的首相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不为过。1947年的日本国宪法规定议员的任期为4年,但是对于首相的任期没有规定,日本的首相不是由国会或者民众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在议会中议席占多数的议会党团的党首担任。1947年以后,日本经常执政的自民党规定自民党总裁每3年选举一次,可连任1次,2016年,自民党修改了 ... ,规定可以连任2次,这样在理论上,自民党的总裁就有可能在首相的职位上担任9年。

  简单说一下日本皇室,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没有之一。从首任神武天皇(前660年—前585年,据说是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后裔)到现任明仁天皇共125代,在这大约2700年里,日本这个皇室家族就没换过别家,日本皇室可谓“万世一系”。第十任天皇崇神天皇(前98年—前30年)是首位在考古学上可考证的天皇,从第十五任天皇应神天皇(200年—310年)开始历史的可信度才大大提高。公元1到3世纪,日本列岛上小的邦国林立,邦国的统治者被称为王,公元4到5世纪,大的邦国逐渐形成,大邦国的统治者被称为大王。

  3世纪中叶,位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国(现今的奈良地区,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当时叫大王)兴起, 大和国家形成初期,以近畿(日本本州中西部)大和地方为中心,逐步征服了周边各部,到4世纪末控制了九州以及关东一带,到5世纪初,基本一统日本列岛,建立起了日本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今天日本的主体民族叫大和民族。公元645年,天皇皇室中的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 ... 了权臣苏我入鹿,天皇家族重新掌权,并向当时周边某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全面的学习,称为大化改新,它与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给当时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化改新后,大和国正式改名日本国。

  日本天皇原本的称号是大王,唐朝的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自称“天皇”,武则天称为“天后”,受此影响,日本第四十任天皇天武天皇(673年—686年)就将天皇当成了自己的称谓,日本天皇名称最早文字记载是689年日本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从公元10世纪开始,日本贵族中的门阀权贵开始掌握朝政,有的天皇甚至气的剃度出家,自称法皇。从公元1185年开始,日本进入了幕府时代,天皇沦为了彻底的傀儡,1867年,倒幕运动取得胜利,江户幕府的第15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称为大政奉还,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进行西化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1946年,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的皇室诏书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但是日本每个时期的历史却都与日本天皇家族有着联系,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尽管二战以后天皇的权力都是礼仪化的,但是在日本上至首相下至百姓,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对待天皇的态度都是毕恭毕敬的,而对于日本百姓而言,首相不过是他们的职务最高的服务员而已。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天皇的地位也越来越偶像化了,仅仅是作为日本的象征,实际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比如现在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与其父亲就不尽相同,明仁天皇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曾多次表示要对过去的历史深刻反省,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对明仁天皇的和平主义态度似乎根本就是充耳不闻和不予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