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齐名,聪明有才干,庞统犯了跳槽3大禁忌

Jul0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与诸葛亮齐名,聪明有才干,庞统犯了跳槽3大禁忌

  在职场文化中,「同业跳槽」常被视为是一种背叛,一般人不会轻易做这样的选择,若是逼不得已这么做,多半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在具备一定的筹码下跳槽,尽管有本钱,但跳槽还是有禁忌,要是不小心误触,有时会付出难以想像的代价。细数一千多年来,因跳槽而付出莫大代价的人,当属三国时代号为「凤雏」的庞统。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尽管这只是小说家言,但庞统才高无庸置疑。东汉最善于品评人物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与庞统聊了整整一天后,大为惊异,对外声称「南州士子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庞统」,庞统的名声因此渐渐为人所知。然而,这样的人才,投靠东吴,没受重用,赤壁之战后跳槽到刘备阵营,还是没受重用,为什么?

  综观庞统一生,我们发现他犯了跳槽三大禁忌:

  一、无论才华有多高,都要有自知之明

  有才华的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会的「通才」。但从老板的角度来看,他对跳槽者的期待是「及时战力」,专才往往比通才更重要。等跳槽者觉悟自己的不足时,通常也失去先机,因此「过度自信」是跳槽第一大忌。

  史书记载,庞统对自己的评语是「论帝王安邦定国的大策,总揽局势演变的要义,这似乎是我的长处。」[1]从这一点来看,他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然而在他担任南郡功曹品评人物时,却经常过于夸大,说的话不尽不实,当然会引起他人的质疑,此时他面对质疑,居然是大言不惭辩解说想以此端正世风[2],见微知著,光是「言过其实」这一点,就已经失去别人的信赖了,但这还不算什么,更夸张的是他从孙吴跳槽到刘备那边时,公然对上司耍白目泼冷水。

  当时刘备采用庞统的计策攻蜀,一路势如破竹,到了涪城时,刘备宴请将士,饮酒作乐,得意的说「今日的宴会,可真是快乐。」哪知道此时庞统却泼了刘备冷水,回说「把讨伐别国当作乐事,不是仁义之师。」这番话引起刘备不快,当场就把庞统逐了出去。庞统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其实,这是他唯恐自己攻蜀大计功亏一篑,采取激进的方式应对,但他身为军师,不是私下劝谏,而是公然打脸,这让刘备情何以堪?

  后来刘备稍有悔意,把他请了回来,问他说:「刚才的讨论,你认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是你我共同的过失。」刘备一笑置之。但从庞统的回答就可以明白,他心急于自己的成绩,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说两人都有错,只是给刘备一个台阶下,而这个应对,也突显出他少了身为下属的自知之明。

  二、先别问自己能做什么,先问老板需要什么

  跳槽本身就不够忠诚,因此要受老板重用,一定要比忠诚有更大的利用价值。「忽视老板所需」是第二大忌。

  庞统跳槽到刘备阵营时,只被任命为耒阳县令,这个相当于县长的职位当然称不上是重用,但是我们从战略上看,当时蜀汉已经有诸葛亮这个军师了,刘备需要的,是像萧何这样后勤补给的人才,如果此时庞统能做好耒阳县令的工作,就代表他会是刘备所需要的人才,可惜庞统没看清形势,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用怠忽职守、不治县务,做消极的 ... ,因而被刘备免官。

  与诸葛亮齐名,聪明有才干,庞统犯了「跳槽3大禁忌」,一生注定是个悲剧!

  三、切莫短视近利,记得高瞻远瞩

  跳槽后急于求表现、立功劳的企图心,往往会影响决策目光,「过于急功好利」是第三大忌。

  庞统被免官之后,鲁肃[3]、诸葛亮接连大力推荐,刘备退而求其次,让庞统担任军师中郎将(跟诸葛亮相似,都是具有将军权力的参谋)。但此时庞统所提出的夺蜀提案,却是建议刘备在宴席中挟持刘璋,这种机诈手段与刘备的仁义作法背道而驰,不被刘备采纳。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庞统再次进献攻蜀三策[4],此时刘备已经看出庞统与自己的格格不入,没有采用他的攻蜀上策,庞统因而失去第一时间建功的机会。

  后来刘备采用庞统的攻蜀中策,一路长驱直入,包围雒城,当时担任益州从事[5]的张任顽强抵抗。当此之时,庞统该做的,应该是发挥军师长才,拟定破城之计才是,但他却选择做将帅的工作,亲自领兵攻城,于乱军之中为流矢所伤,不幸殒落;倘若不是他急于建功,何至于亲身涉险?正是因为庞统的企图心蒙蔽了综观大局的智慧,才让他英年早逝。

  跳槽的成功案例——韩信

  看完庞统所犯的错误之后,我们回溯四百年前,看一个同样也喜欢跳槽的人物,那就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韩信跳槽的过程中,也同样犯了这三点错误。

  秦末大乱之际,韩信一开始投入项梁麾下,是「杖剑从之」,在古代,只有贵族能拥有宝剑,所以这把剑,一定程度说明韩信并非泛泛之辈,但他却自以为项梁能看得出来,并未说明自己的出身来历,这就犯了第一个禁忌「过度自信」。

  韩信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来转入项羽麾下,多次主动进献计策,只可惜项羽刚愎自用,没把他放在眼里,韩信只好又跳槽到刘邦阵营。此次跳槽仍未受重视,当此之时,韩信应该要想办法投刘邦所好,但他却没这么做,只是一味负气怠忽职守,差点被斩首[6],这就犯了第二禁忌「忽视老板所需」。

  这回韩信痛定思痛,决定从刘邦最倚重的大臣——萧何那边着手。在数次与萧何彻夜长谈后,让萧何大为惊奇,向刘邦推荐韩信,如此一来,只要假以时日,必能受到重用。只是此时的韩信,又犯了第三个禁忌「过于急功好利」,由于迟迟等不到刘邦正面回应,他居然选择逃亡,逼得萧何亲自连夜追赶、晓以大义,韩信觉悟到自己实在太过心急,乖乖跟着萧何回来。

  此时回来的他是否有风险呢?当然有,要是刘邦大怒之下以军令论斩,韩信就会落入跟庞统一样的命运,英年早逝。还好,在萧何力保之下,刘邦以前所未有的规格拜韩信为将军,而他也进献自己深谋远虑的天下大计,让刘邦深悔于太晚得到韩信,而后建功立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士无双」。

  庞统和韩信都犯了跳槽3大禁忌,只是韩信迷途知返,庞统却至死不休,这就是两人际遇有高下之别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想跳槽不要急,越急越要缓,要缓的有自知之明,缓的能顺应所需,缓的能高瞻远瞩,这样的缓,才能让跳槽真正得其所哉。

  [1] 在《张勃吴录》中,庞统曾自评:「论王霸之秘策,览倚仗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2]《三国志·庞统传》: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3]在《三国志·庞统传》中,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4]《三国志·庞统传》: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5] 张任是刘璋麾下大将,职位是益州从事,等于是直属刘璋的高级属官。

  [6]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提到,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