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孩子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之隐情

Apr2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备摔孩子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三国演义》的作者设计出“刘备摔孩子”的情节,无非是想说明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是如何地重视人才。而在民间传说中,刘备生有异相,手长过膝,因此摔孩子之举,不过是做给赵云和其他人看的,表明了刘备这个人的奸诈。

  那么摔孩子这个事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

  我们都知道在小说的表述手段中,有明写与暗写等手法。每件事的发生,都可能存在着不易为人所察觉的隐情,只要是合乎逻辑的,我们都应该予以重视。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情节,就是至今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诸葛亮出山后,便被刘备束之高阁, ... 上根本不采纳诸葛亮的意见。直到刘备兵败东吴,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他请诸葛亮出山,是为了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是出于储备人才的需要。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基本说是由其弟子完成),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却寸功未建,可见他不过是善用奇谋巧计,并无 ... 才能。“挥泪斩马谡”则更显示出他无知人之明,比刘备差得太远。

  仅从托孤一事,就足以看出刘备对儿子的重视,很难想象他甘冒把孩子摔死、摔傻了的危险,把视若珍宝的儿子摔在地上。可见其中必有隐情。

  古人也很重视隐私权的,那时妻妾都被视为男人的私产,不肯轻易示人。刘备这人文武双全,为人低调,结了三次婚,却只生下一个儿子,自然视若珍宝。襁褓中的阿斗,自然要跟随女眷。我想,除了他本人以及两个老婆和侍女,恐怕谁也难以从一堆孩子里挑出谁是阿斗。

  赵云武艺高强,为人忠厚,一直担任着刘备及其家属的保卫工作。忠于职守的他,当保卫对象遇到危险的时候,责任感自然会指使他舍身相救,哪会考虑别的。当他把从百万军中救出的孩子交给刘备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亲,自然能认出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当他发现被救出的并不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出于下意识的动作,就会把孩子扔出去:他妈的,这是谁的孩子?

  当然,聪明如刘备,自然能想到是谁做了手脚。在他的身边,还有谁喜欢故弄玄虚呢?尽管白白担惊受怕了半天,但他也不能揭破,不然大家都不好做人。于是他顺水推舟,假惺惺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把赵云感动得不得了。

  在整部书中,包括所有的人物,最擅长玩弄这种小伎俩的,就属诸葛亮了。他喜欢把一切事务都搞得神神秘秘的,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把这种神秘作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政治素养,江湖的味道很浓。又有哪个上位者喜欢别人在自己身边故弄玄虚,把事情搞得神神秘秘的呢?当然,他的行政能力还是很受刘备的赏识的,当西蜀建国后,所有的行政大权几乎都交给了他。

  诸葛亮还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当曹操大兵压境的危险时刻,患有作秀癖的刘备,偏偏还要玩儿心跳,携带着十万百姓同行(不知道是否为了做人肉盾牌)。不明所以的诸葛亮只好对刘备说:“追兵不久即至,可遣云长往江厦求救于公子刘琦,叫他速起兵乘船会于江陵。”刘备从之。

  这实际上是诸葛亮预先埋下了一个伏笔,为危急时刻抽身做铺垫。

  过了几天,形势愈发危急,诸葛亮又跑到刘备耳边念叨:“云长往江厦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

  刘备自然明了他心中的想法,只好说道:“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

  这种临阵脱逃的事,说出去也不好听啊,诸葛亮自然不会这么栽面儿,搞得自己灰溜溜的。于是他瞒天过海,把阿斗也偷偷带走了。事后也有的说,“我这不是怕死,是为了保护小主公啊!”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

  这件事自然需要刘备的两位夫人的配合。出于母爱的天性,两位夫人没有理由拒绝诸葛亮的好意。当然,他如果假传圣旨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说刘备和追随他的百姓被曹军冲散,赵云去乱军之中去救他的家属,先遇到了甘夫人,且听甘夫人怎么说:“我与糜夫人被逐,弃了车仗,杂于百姓内步行,又撞见一枝军马冲散。糜夫人与阿斗不知何往。我独自逃生至此。”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让一个女人扔下自己的孩子独自逃命,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出来。甘夫人知道阿斗被诸葛亮带走了,不会有危险,于是安心逃生,各安天命。当然她也没有说破,想必是诸葛亮叮嘱过她。

  救了甘夫人后,赵云又去寻找糜夫人。幸亏有人指引了一下,才在破墙边的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她这时正抱着阿斗的替身在哭泣,想必是因为各自逃生,那种被大家抛在一边的感觉很不好受,况且又舍不得怀中的这个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啊。从这点来说,糜夫人的人品要高尚得多。

  要说这当兵的也真够变态的,闲得没事,拿着大枪专往女人的大腿上扎,这不是变态是什么?看来古今都一样。

  要说这赵云实在是太认真了,完全达到了一根筋的标准。后来东吴的女间谍孙尚香女士绑架阿斗的时候,也是他孤身犯险,救下了阿斗。此时他犯起一根筋来,非要把这母子俩都带走不可。

  这糜夫人是个明白人,知道赵云自己闯出去的希望也很渺茫,为了保护孩子,更能激发他的斗志,自己怎么能拖累他呢?只好跳井 ... 了,说白了,是赵云逼死了她。不过赵云可没有这种觉悟,很仔细地把这口枯井给掩藏了起来,才抱起阿斗往外冲。也幸亏遇到了曹操这样举世罕见的人才收藏家,一厢情愿地想把赵云收归帐下。看来越是高人,办事就越天真。不然的话,一阵乱箭就让赵云成了刺猬。

  人家下令不准伤害你,并不等于让开路放你走。几十万大军,就是站着不动让你拿枪去捅,也能把你累死。陷马坑、绊马索,哪一招不让你手忙脚乱啊?罗贯中写到这里,也感到不好办了,只好玩儿了个玄的,让掉进陷马坑的赵云身上冒起一阵红光,吓退了曹兵。

  当刘备看到赵云千辛万苦救回来的,并不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下意识当中,就把孩子扔了出去。不过聪明人做事有聪明人的原则,刘备还是把这件事处理的很好。

  时隔多年后,刘备兵败身死,放心地托孤于诸葛亮。由于曾经救过阿斗,诸葛亮恃功自傲,大权独揽,把阿斗完全架空了,整个西蜀国成为了他一个人的舞台。身为国主的阿斗却被人当作了一个傻子。至今蜀人只知诸葛亮,而不知国主矣。在一个讲究君臣父子的时代,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正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古来忠佞有谁知?

  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明白的话,你也可以写一篇“鞠躬尽瘁”的陈辞,看中央 ... 会会不会把权力交给你?

  当有的读者看到这里时,一定会笑着说:简直是歪批三国。

  歪批不歪批且先不说,关键是要合乎逻辑,有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持你的观点。至少,我的文字还是有点娱乐大众的功能的。总想在鸡蛋中找出骨头的心态,属于是负面的、 ... 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