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就是炎帝吗?真像未必如此

Jun22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皇五帝故事之四------三皇故事3

  读者们,上一节我们讲了三皇故事中的燧人氏和伏羲氏的故事,这两位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我们应牢牢记住他们。这一节,我们继续讲述三皇的故事。

  神农氏的故事

  根据中华远古神话传说,神农氏是农业和医学的发明者,传说中的神农氏通体透明,可以看到体内的五脏六腑。

  远古人类除了采摘果实做食物,主要依靠狩猎为生。那时条件很差,人们经常生病,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寄望于祭司们的巫术。那时人们分不清花草瓜果与草药之间的差别,粮食和医药资源也十分缺乏。

  作为首领的神农氏内心十分着急,决定带领族人离开原居地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进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高山连绵峡谷相连的地方,山中奇花异草,香气袭人。大家翻过层层峡谷,越过若干个悬崖峭壁,终于来到群山最高处的山顶,山上是一个全新的植物王国,许多植物从来没见过。神农氏就在山中王国里寻找食物和草药。

  神农氏

  神农氏夜以继日尝试不同的植物,并把不同的特性记录下,哪些是苦的,哪些甜的,哪些热的,哪些是寒的,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够治病,记录得清清楚楚。后世的《本草经》据说就是神农氏传留下来的,所以也叫《神农本草经》。

  由于神农氏的身体是透明的,所以他吃下的草药能治什么病,作用于什么部位,自己看得很清楚,吃的草药有毒,毒性发生于哪个部位也很清楚,经历过很多次生死之后,神农氏终于把山上的植物的特性做到了然于心。

  为了纪念这位冒着生命危险尝百草,造福人类的伟大先祖,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据历史典籍记载,神农氏这位中华文明早期的开创者,有八项历史功绩,即驯牛以耕,焦尾五琴,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也就是驯服野牛去耕田犁地,以动物的尾毛 ... 琴瑟弹琴音乐,采麻织布制衣,制陶器,造木具,创立农耕,种植谷物,采草药治病,创立市集,交换货物,打井取水灌溉农作物等。

  关于神农氏,也有人说他就是炎帝。后世为了纪念这位先祖,在今天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建有炎帝(神农)陵。

  炎黄二祖

  共工氏的故事

  传说共工是神农氏的后人,他是继神农氏后又一位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共工及其儿子们都是农业专家,特别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利建设工作。据说为防止水淹,他们发明了挖高填洼的 ... ,把高地的土搬运到低洼地,将低地填高,这样不仅防止水灾,还建造了良田。为了防治洪水,共工氏还发明了筑堤蓄水的 ... 。

  传说中的共工部落住在黄河中游的河西地区,紧挨着共工部落的下游区域是颛顼部落的居住,有年黄河发大水,将共工部落修筑的防水大堤冲垮了,洪水淹没了下游的颛顼部落,引发了两个部落的战争。结果共工氏战败,只得逃往西方,直到不周山(即昆仑山)。共工氏心中愤怒不已,头用力向不周山撞去,一声巨响,不周山拦腰折断,天地倾斜,江河变向,从此中国土地西高东低,江河都向东流。

  共工氏死后,为了纪念这位为农业生产注重水利建设的先祖,人们敬奉他为水师,他的儿子们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

  据史籍载,共工氏确有其人,在五帝唐尧年代被尧派去治水,失败后被流放于幽陵,居共工氏城,即今天的北京密云燕落村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祝融氏的故事

  祝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主管一切与火有关的事务。

  据说祝融原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的儿子,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但人们还不善于保存火种。黎从小喜欢火,长大后成为管火的能手。

  有一次,黎用钻木取火的尖石头,找了个根大树林,准备取火,可是怎么会生不起火来。黎以为是石头不够尖,就把尖石头向大石上砸,想砸出更尖的石头,两个石头相碰后冒出火星,火星溅在枯草上,枯草竟然燃烧起来,原来击石可以生火。就这样,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在黎这里提升到了击石取火,取火变得更容易了。

  黄帝听说錅善于击石取火,就请他去做了火正官,并赐他为“祝融氏”,从此大家都叫黎为祝融了。

  祝融发明击石取火术后,又发明了将火引入室内的 ... ,从此室内不再寒冷,并且可以防御野兽。

  黄帝部落征伐蚩尤部落的时候,祝融也同诸将一同出征,用火计打败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后来,黄帝命祝融留守衡山,管理南方事务。他管理南方时,教授百姓用火办法,用火煮食,驱赶野兽害虫,使百姓安居乐业。

  祝融死后,百姓们把他安葬在南岳的一个山峰上,并命此峰为赤帝峰。祝融住的南岳最高峰,被命名为祝融峰,峰上建有祝融殿以纪念祝融。人们敬奉他为火神。

  今天的 ... 神庙,是为了纪念祝融所修建,是我国古代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