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由党建立人之一:帕默斯顿的生平事蹟简介

Nov2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帕默斯顿(1784~1865),英国政治家 ,首相(1855~1865),自由党建立人之一。1784年10月20日生于伦敦 ,1865年10月18日卒于赫特福德郡的布罗克特庄园。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和爱丁堡大学。1802年作为第三代帕默斯顿子爵,继承其父的爱尔兰贵族爵位和财产。1803年进入剑桥大学。1807年以托利党党员身分进入下院。1809~1828年任陆军大臣。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辉格党在政治上日益占据优势。1830~1851年3任外交大臣 ,1852~1855年任内政大臣 ,1855~1865年两次任首相。帕默斯顿视俄国为英国在中亚和近东的主要敌人。

为了与俄国争霸,他主张维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挑起克里木战争。他视法国为英国在希腊、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的主要竞争者;赞成萨伏伊王朝统一义大利,以便对付法国。在普奥对丹麦战争中,他支援普鲁士,指望它壮大成为法、俄的劲敌,以维持欧洲均势。在远东,他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 ... 战争,帮助清 ...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残酷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插手美国内战,支援南方奴隶主,因遭英国工人反对,才未敢出兵干涉。

一八三七年,年仅十八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直到她在一九○一年逝世。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当中,英国控制全球海权,主宰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帕默斯顿这个名字中国人大概有些陌生,不过许多中国人都晓得他的那句名言:"大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十九世纪中叶 的欧洲,帕默斯顿勋爵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此公于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国外交大臣, 先后担任外相长达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直 到他于一八六五年去世。在这三十五年当中,维多利亚帝国的对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顿 的左右。其谋略之深远、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纵观几百年来世界外交史,除了中国大外交家周恩来,再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让中国人永世不忘的 ... 战争,正是当时担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顿所发动的。一九九 七年香港回归之际,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巨片<< ... 战争>>真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 正如这部传世之作片首的题词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 和反思她过去屈辱的历史。"

一八三九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忠报国。不过,以林则徐的精明强干,只要他对海外的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就决不会 选择一八三九年来查禁 ... 。林则徐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他真正的对手不是 广州的那群 ... 贩子,而是远在伦敦的帕默斯顿。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体。英国步步东来直至用坚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门是必 然要发生的事情,但这场战争在一八三九年爆发却又有其偶然性。对西方缺乏最起码了解的大清王朝误打误撞的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机。恰恰正是在一八三九年,帕默 斯顿办成了一件在欧洲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他建立了一个国家。

法国东北部和荷兰南部沿海地区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平原,任何控制了这里的敌对势力 都会构成对英伦三岛的巨大压力。一八一五年,正是在这片平原上的滑铁卢,威灵顿 公爵击败拿破仑,解除了有史以来对英国最大的威胁。自此之后,确保这片土地不落 入任何欧洲大陆强权之手便一直是英国的目标。英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维也纳和 会把这片土地划归荷兰的结果是一八三○年革命爆发。一时间,法国、普鲁士、俄斯和奥地利各国军队云集,眼看一场大战就要到来。

刚刚出任外相的帕默斯顿清醒的认识到,要想确保这片平原不成为反英势力的跳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不仅要独立,而且要中立,而她的中立必须得到欧洲的一致承认。经过整整九年坚持不懈的奔走斡旋连横合纵,在关键时刻几次动用英国主力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陈兵 ... ,帕默斯顿终于成为奇蹟的创造者。一八三九年,英法普奥俄五大欧洲强国签署了承认比利时独立的公约,并庄严的 宣誓公认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未经比利时的请求,缔约国军队不得踏入比利时一步。倘如果林则徐禁菸是在一八三○年,全力周旋比利时事务的帕默斯顿就非常大概无暇东顾,被集中在本土的英国舰队也根本抽不出兵力开赴远东。而一八三九年比利时公约刚刚签署,整个欧洲听到帕默斯顿勋爵的大名都在发抖。在讨论"广州事件"的内阁会议上,外交大臣用拳头锤著桌子咆哮道:"这不仅关系到英国商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女王陛下的尊严。"战争的决策就这么定下来了。比利时公约对于俄奥两家关系不大,乐得做顺水人情;法德却都受到了这片缓冲带的限制;占了大便宜的只有英国一家。帕默斯顿的成功一举奠定了英国"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变成了欧洲的"正义与公理"。一八七○年普法战争期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即援引这项公约要求交战双方不得侵犯比利时的中立,俨然是欧洲秩序维护者的派头。一九一四年英国对德宣战同样是援引比利时公约,劳合乔治在演说中公开斥责德国背信弃义入侵比利时是"不折不扣的恶棍"。相比美国当年在"上海公报"中全盘接受中国的条件,当今又拿着恶棍的帽子到处乱扣,不可以不反衬出不列颠绅士"帝国的手腕"是何等的老辣!倘如果是以帕默斯顿一流的手法,海湾战争之后必然是在优势地位下和萨达姆签署和约,随即恢复和伊拉克的贸易;同时和沙乌地 ... 与科威特签署条约,从法律上确定美国驻军的权利;再抓住机会压以色列让步,依照当年美国自个制订的联合国决议实现以巴分治。假如以色列不放心,那可以正式签署美以共同防御条约,甚至安排以色列加入北约。现今回头看,那是和平解决以巴争端,从而使美国摆脱中东负担唯一的机会。

倘如果当年走出这三步棋,中东早就全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何至于当今搞得如此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