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巾帼红颜系列之千古贤后——长孙皇后

Apr3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代巾帼红颜系列之千古贤后——长孙皇后 

  说起这位千古贤后长孙皇后,她小字“观音婢”,是河南洛阳人,祖先是北魏宗室,我们知道这北魏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长孙皇后是具有鲜卑血统的。她的父亲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箭法高超,有着“一箭双雕”的美誉。别以为这所谓的“一箭双雕”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这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就曾经真的做到过。但是,在长孙皇后八岁那一年,父亲就去世了。长孙皇后兄妹就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所以,我们也可想而知,这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对于长孙皇后来说,就相当于父亲一样。而长孙皇后对于自己的舅舅也一向非常的敬重,后来她与太宗所生的女儿长乐公主和新城公主也都嫁给了长孙家族。其实,在长孙皇后年少时,就曾有术士说她日后定是“贵不可言”。但可能在当时,没有人会完全相信这个术士的话,把这件事当真。我想长孙皇后的父亲也好,舅舅也罢,听了这话也只是一笑了之。可有谁知,这术士的话后来果真应验,这长孙皇后日后果真是“贵不可言”。一国皇后嘛,怎能不贵呢?大业九年,年仅13岁知书达理,温柔贤淑的长孙皇后就嫁给了李渊的次子 ... 。从此,长孙皇后便走进了后来的太宗的生命,成为了太宗一生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太宗一生爱慕尊重的女子。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这长孙皇后为什么能成为太宗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呢?为什么太宗的后宫嫔妃众多,却唯独始终爱慕尊重长孙皇后呢?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还是仅仅因为二人是结发夫妻,所以感情才非常深厚呢?其实,长孙皇后之所以能赢得太宗的毕生爱慕与敬重,除了其胸怀,品行与结发之情之外,还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就是因为长孙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是曾经在太宗夺权,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为太宗立下过功劳的。什么功劳呢?就是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王 ... ,也就是日后的太宗已经与父亲和兄弟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即将兵戎相见。两方的政治势力都想方设法的对对方采取收买,拉拢和排挤等 ... ,企图挖对方的墙角,拉拢有用的人才,从而在对方的阵营中打开缺口,最终取得胜利。太宗固然在不懈的努力着,那长孙皇后是怎么做的呢?她还是依旧孝顺父母,也就是唐高祖,尽自己一个身为儿媳的义务,每天坚持前去请安问候,努力讨得高祖的欢心,还小心翼翼的和高祖后宫的嫔妃们交好,有什么好东西都和大家分享,还委曲求全的平衡各方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长孙皇后不仅不是一个如她自己所说不干政的人,相反还真是一个特别有政治智慧的人啊!

  那有的人可能就纳闷儿了,你说她有政治智慧?你从哪儿看出她有政治智慧了?她大小也是个秦王妃,应该用不着如此的委曲求全,低三下四吧?这话您可就说错了,长孙皇后这么做不仅不是简单的委曲求全,低三下四,相反还是很有必要的。她这是在做什么呀?她这显然是在建立起一张属于自己的巨大人情关系网,一个属于自己的“克勒勃情报系统”,在为秦王,在各方面安插下眼线,为自己的丈夫搜集各方面的情报。这正是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秦王 ... 亲自上阵 ... 敌,而长孙氏就在秦王府鼓舞将士,做“战前总动员”,勉励他们奋勇 ... 敌。在太宗夫妻共同的努力之下,玄武门之变一举成功,太宗由此成为一国之君,而长孙皇后也由此被封为皇后。所以我们说,长孙皇后她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有功劳的。正所谓“军功章有你的一半儿,也有我的一半儿”。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子。

  唐朝长孙皇后还非常的贤德,时常借古讽今,委婉的劝谏太宗,竭力的保护太宗一朝的忠臣,能臣,对太宗后宫的嫔妃们也都非常的仁慈。说起受过长孙皇后保护的最有名的大臣,恐怕就是那位以“直言进谏”而著称的魏征了。魏征是个有名的“谏臣”,他觉得给太宗多提意见是自己身为大臣的职责,而且魏征提意见的时候,说话是太过直截了当,所以经常整得太宗是很没面子,很下不来台。有一天,真的惹怒了太宗。太宗回到长孙皇后那儿也是气到不行,自觉颜面尽失,说道:“会当 ... 此田舍翁!”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乡巴佬儿!早晚有一天,我一定要宰了他!”谁知,这长孙皇后听了,转身进屋,不一会儿便身穿着一身皇后只在重大场合才穿的厚重的大礼服出来了,还对着太宗行跪拜之礼。太宗一见这情景,吓了一跳忙问长孙皇后为何要对自己行如此大礼。长孙皇后答道:“妾闻君明则臣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听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这魏征如此直言进谏,由此可见,陛下是一个贤明的皇帝啊!我特此表示祝贺。太宗一听明白了魏征这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的重要,同时也懂得了皇后的一片苦心。皇后这是在劝自己皇帝的胸怀要像大海一样的包容宽广,海纳百川,哪儿能就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要 ... 人呢?

  但是,就是这样贤德的一位皇后也不长命,由于祖先是鲜卑人,自己有鲜卑血统,所以有风疾的家族性遗传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太操劳,自己身体又一向不好,所以就病重了。就是在她病入膏肓的时候,太子李承干说要请一些僧人来为母亲祈福。长孙皇后说,不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不是人力可以勉强的,坚决表示反对。在她弥留之际,长孙皇后还对太宗说,您千万不可重用外戚,尤其是我的娘家人。现在他们都已经当官了,但自古外戚干政就没有好结果,如果您真的是为我着想,对我的娘家好,就不要让他们做高官,给他们以干政的机会。还有,我去世后,不可厚葬。我生前没有对国家对百姓做过什么有益的事,我死后又怎能让国家的钱财浪费在我的葬礼上呢?我说的这几点,请陛下一定要答应我。这真是一个深明大义,简朴,顾大局,识大体的皇后典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长孙皇后不是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人,相反她是对其深谙其道,为人处事都极有分分寸,做得都很到位的。也难怪她会受到太宗一生的爱慕和敬重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太宗喜欢的女子的类型。

  第一:要明白自己什么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守妇道,还不能争功,表现欲不能太强,要甘于做一个幕后英雄。

  第二:要有政治智慧,善谋大事,帮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有眼光,有胸怀,有政治办事能力。

  第三:温柔敦厚,外柔内刚,做事有分寸,要顾全自己的面子,会委婉的劝谏。

 

  贞观十年六月(公元636年7月28日),长孙皇后于立政殿去世,享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封为“文德圣皇后”。她留下的有《女则》三十卷,《春游曲》一首。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十分悲痛,说自己在后宫不仅失去了一位好妻子,好皇后,更失去了一位好帮手。太宗还特地在宫内修建了一座塔,等他了望,便可望见皇后所葬的昭陵,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也许是因为在太宗的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活在自己的心里,永远不会死去。所以,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再也没有立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