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蒙蒙看夏朝

Feb25

薄雾蒙蒙看夏朝

时间:2014/02/25 00:18 | 分类:夏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薄雾蒙蒙看夏朝 

  由于历史的久远,关于夏朝的史料记载比较简约,我们很难勾勒出其清晰完整的发展历程,就如同是远观一座雾霭蒙蒙的巍峨高峰。

  大禹大帝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披荆斩棘,最终降服水魔、完成其父鲧未竟之事业,并划分天下为九州。所以,与其说是治水,不若说是治国。大禹治水,在立下千秋伟业的同时,更为绵延四百余年夏王朝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朝从夏二代启开始,就开始 ... ,不过据说,夏启刚开始执政的时候表现还是蛮不错的,谦恭勤勉又十分的艰苦朴素,因而能够击败竞争对手、稳固了政局。不过天下太平日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启觉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若是不享受一下,似乎有点儿对不起自己。于是就开始吃好的、穿好的、住大房子、泡漂亮妞儿,等等。

  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不幸的是,这位从一开始就是享乐主义者。就如同任何工作种类一样,若想有好的成果,勤勉努力是必须的。国家的富强指数往往和国王的享乐指数成反比。连续两代 国君 ... ,国势因之衰退、四方诸侯皆不来朝,也就是说,夏朝失去了各路诸侯的支持。于是,东夷族首领后羿趁势出兵,夺取了夏之政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由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成功,中间历经了数十年。

  这一事件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夏朝国王的天下共主之位,是凭借实力得来。也就是说,想当老大,得有当老大的实力和本事才行。若想让各路诸侯臣服,就必须得自身国力强盛、政治修明。天子本人还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形象才行。

  天子和诸侯之间不存在无条件的效忠或服从关系,而是基于实力对比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有实力则履行君臣之礼,没实力则没人理睬。这一特点,基本上沿袭到周朝,直到秦朝统一天下,才彻底改变了这一传统,并且随着楚汉相争刘邦的胜利,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不论上级属于何等货色)才逐步成为铁打的规则。

  治水在大禹领导之下完成,并不等于所有的活儿都是大禹一个人干。其最重要的助手皋陶也是功不可没,并且,按照当时通行的禅让惯例,大禹应该将帝位禅让给皋陶,但是,皋陶却在禅让的关键时刻突然死亡。大禹又要将帝位禅让给皋陶的儿子伯益,但结果,最终帝位却传到了大禹儿子启的手里,并且,启又 ... 掉了伯益。皋陶是东夷族的重要首领,这样的结果,当然让东夷心中愤懑。所以,在夏二世和夏三世两代最高领导人持续 ... 的情况下,丧权失位于东夷之后羿,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其实,正是这种危机的存在,中国秦汉之前的历史,吏治还是相对比较的清明,当然不能说没有 ... ,但比之后世,则要好上许多了。不是人性有什么变化,食色性也,所谓饱暖思淫欲,人性使然,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

  一个政权是否稳固,是由两方面因素的相互消长决定的,一个是统治的力量,一个是反对的力量。

  统治力会因为 ... 而急剧下降,但如果反对的力量不够大,政权照样可以持久。这就是为什么夏王朝只 ... 了两代(严格的说是一代多一点点,夏启是到晚年才 ... )就丧失权位和王室的荣誉,而清朝却是从头 ... 到尾(二百多年)。从秦朝开始,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通过削弱反对力量而不是提升自身的素养的方式来保持统治的持久,这也是为什么 ... 日益繁荣的原因。

 

  夏朝最后在末帝夏桀的手中终结,享国四百余年,传十四世、十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