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你所不知的千年传奇

Feb27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杨家将你所不知的千年传奇

  杨家将历史典籍和传奇演义已流传800余年。无论是由古至今那 ... 扣人心弦的评书演义、引人入胜的戏剧版《杨家将》,还是近年来海内外以“杨家将”为题材层出不穷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都让一个个承载着精忠报国、披坚执锐、浴血奋战、侠骨柔情的“杨家将”形象深入人心。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妇孺皆知的“杨家将”精神寻根溯源的解惑欲也愈加强烈。

  那么,这个为了报君恩、护国邦而倾尽全家性命,男子战死,孀寡上阵,即使为奸佞陷害,为昏君猜疑,也无怨无悔报国安邦的家庭血脉源自何处?这个演绎历史传奇的家族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杨家故里究竟在何处

  如今,当年的战场早已成为平静的山村,杨家将的那些英雄故事,却依然被陕北说书艺人津津乐道。

  “唱起忠良杨家将,他是咱麟州神木的好儿郎,杨继业他是英雄汉,忠心赤胆勇赴国难,金沙滩宋辽一场血战,杨家儿女奋勇 ... 敌死伤惨。老令公为国捐躯血溅李陵碑,杨六郎把守三关威镇边关20年……”说书艺人口口相传的杨家将故里就在神木。但是翻开《宋史》第272卷《杨业传》,有这样的记载:“杨业,山西并州太原人……”记载与民间艺人所唱的有很大差异,杨家将到底是哪里人呢?据考证,《杨令公》、《五郎为僧》等杨家将的话本,最迟在南宋时就已出现,而余嘉锡教授的《论学杂著》中,也收录了欧阳修写下的《杨琪墓志》,其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杨业是麟州新秦人。更令人信服的是,在《资治通鉴》第291卷有明确的记载:“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这些资料都明确指明了一点——《宋史》对杨家将的记载可能有误。

  在神木县,许多人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但他们又都明确地说自己的祖上是从山西迁过来的,这种说法让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文岩感到费解。如果杨家是土生土长的麟州土豪,那么他现在的后人怎么又是从山西迁过来的呢?老杨在走访中渐渐解开了这个谜团。根据史书记载,杨业在弱冠之年,也就是在20岁左右时,曾经离开麟州前往山西,而且他在后半生一直征战疆场,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后人在考证不实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误记,而关于他离开麟州的这段历史,在麟州城下的杨城村里找到了证据。

  杨令公拿大刀还是持长矛

  “杨家将的故事老百姓都知道,杨门几代人都是用枪 ... 敌,连《射雕英雄传》里也提到过著名的杨家枪法,作为第一代杨家将的杨令公自然也应该用长矛啊,可是在我收藏的一本连环画中,杨令公杨业的形象是一位威武的大将军,身后有一匹马,右侧立着一把大刀。”那么,老令公杨业到底该拿大刀还是该拿枪?对此,家住西安桃园路的市民许文彬疑惑不解。

  “历史上确有杨业这个人物,但正史中对他所用的兵器没有记载。”历史学者郭九灵称,民间传说里杨业的确用的是一把大关刀,有一种说法,杨业的祖父会用刀,杨业是和他学的,杨家祖传枪法他也会。北汉主刘崇曾御赐他一把金刀,之后就有了“金刀令公”的称号。杨家枪法是在杨业的儿子那一辈发扬光大起来的。

  明朝熊大木编撰的《杨家将演义》一书第四回“讲和议杨业回兵迎銮驾豪杰施能”中有几句是杨业战场 ... 敌的描写:“两马相交,头不数合,被杨业一刀斩于马下,宋兵大败而走”,“战至二十余合,赵嶷亦被杨业一刀,连人带马,分为四截,余兵大溃”,这些也可以证明杨业用的兵器确实是刀。

  “潘仁美”是否陷害了杨家将

  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疾功的“潘仁美”,说他公报私仇,陷害忠良,致使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其实,历史上杨业之死,主要责任人并不是潘美,而是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

  据《宋史》记载,当时部队的任务是掩护各州民众撤退内地,而王侁却强迫杨业出击。杨业自知敌众我寡,难以取胜,遂要求王侁、潘美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的两狼山)默认强弩步兵接应。潘美等如约安置了伏兵,但等了很久也不见杨业回来,他们以为宋军一定取得了胜利,正在追击辽军,因此决定撤兵。而此时,杨业率领的宋军与辽军激战正酣。宋军伤亡惨重,直到黄昏时分,杨业才带领残部按事先约定来至陈家谷口,却不料根本没有见到宋军的影子。杨业孤军陷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自己也中箭被俘。在辽营中,杨业宁死不屈,最后绝食三日殉国尽忠。

  根据宋史说法,潘美支持杨业的立场,只是没有制止监军王侁私离防地,并非“元凶首恶”,这从战后的处分也得到证明——潘美是降职处分,王侁则被 ... 发配。

  杨门有没有出女将

  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正史不可能不记。退一步,即使《宋史》不记,专收“义妇节妇”事迹的《烈女传》也应该有记载。可见,杨门女将是否存在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