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优雅的绅士还是小岛上的“病人”?

Sep3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你经历了希斯罗机场那些漫不经心、磨磨唧唧的边检官员的无礼对待,就给英国人打上傲慢无礼和懒懒散散的印戳,就可能大错特错。落地后,你很快就能体验到在《新概念英语》、《灵格风》对话练习里展现的英式风格,你遇到的真正英国人确实与银幕上的邦德和休·格兰特很接近:谦逊有礼、举止得体、幽默风趣、认真实干、崇尚公平、注重法制——这些传说中的绅士真实而具体地进入你的英伦之旅,并有可能加入你的朋友行列。不过,你也会意识到他们并不都是有礼而优雅的,有些不仅虚伪、粗鲁甚至还“病”得不轻。
  绅士和“约翰牛”的复合体
  不少富二代选择前往英国求学就是为了向英国贵族取经,学习他们的绅士风度。在绅士起源之地,英式礼仪仅是绅士最表面的文章, 其内涵被英国人诠释得极其丰富而深刻。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这般遍地都是“谢谢”和“对不起”。当走路要超过前面的人时,要说“excuse me”(劳驾);看到别人给自己让路,会说“thank you”(谢谢你);不小心碰了他人的衣角,会马上表示“sorry”(对不起);在公共场合手捂鼻子打了喷嚏,也要低声嘟哝“excuse me”(抱歉);甚至,你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会倒过来向你说“sorry”。
  英国人骨子里崇尚得体和分寸,他们从小懂得使用礼貌用语,不高声喧哗,不当众打嗝或干咳,不探听别人隐私,不插队,不在公共场合表示愤怒,等等。
  这是典型的英式Pub内一景。如果你觉得酒保服务好,不必给小费,请对方喝一杯就行。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即便怒火中烧也要理性对待问题,注意斯文与克制。于是,如果有人在井然有序的队伍中,突然加塞儿插队,他们大多不会出面阻止,顶多不满地瞪一眼,就咬牙忍了;遇到火车晚点或者航班取消,大家只是面无表情地站着,几乎没有人刻意表现得很生气,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有些地方可能导致骚乱;餐厅里遇到难吃的食物,他们也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默默地吃完,买单走人——英国人这样忍气吞声绝不是胆小怕事,“不像个男人”,而是“不能因为小事儿而丢了分寸或者做不得体的事情”——让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失态,要比利益上的损失更大。
  幽默是绅士必备的特质。英国人常能自如地使用温文尔雅、让人付之一笑还能回味一番的智慧之语,让生活充满情趣。英式幽默通常非常微妙,有时相当犀利,接下来的例子就不动声色地“刻薄”了一下喝茶不知礼数的人:“医生,每次喝茶时,我都感到眼睛刺痛”,医生慢悠悠地回复,“那就试试下次不要把茶匙放在杯子里”(‘Doctor,Everytime I have a cup of tea, I get a stabbing pain in my eye’。‘Well, try taking the spoon out’)。有人认为这样的幽默太“冷”,要知道,英式幽默完全不同于笑话,它就是如此微妙,只有明白“喝茶时不能将小勺放入杯内,不然就是失礼”的人才会佩服小岛居民的反讽才能。英国人也常将他们的幽默感用于自我解嘲,以达到自己搭个梯子下台的功效。不过,绅士们从来不会嘲讽残疾人、疯子,或者一件不幸的事,也不会嘲讽天气。
  公平竞争(fair play,曾被译为“费尔泼赖”)意指光明正大地按约定,公平、公正地处事及待人。公平竞争精神一直影响着英国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事行为,在这种价值主导的社会中,作弊和不诚实自然是对人最严重的批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他们对插队的厌恶,插队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社交错误,无论插队者是有意还是无心,插队打破了公平原则,与作弊无异。甚至有人扬言,如果有朝一日排队制度被颠覆了,整个国家都会被推翻。在英国,公平竞争的法则还体现在承诺合作、承认错误、遵守规则,以及尊重对手等方面。
  美国人有“山姆大叔”的雅号,英国人则被称作“约翰牛”(John Bull)。这一出自16世纪作家之手的文学人物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如今仍被用于代表实干、执着、无所畏惧、自尊、自立、自我奋斗的英吉利典型性格。在实干精神的光环下,他们不重抽象的理论,很少幻想空洞的成功。表现在政客的圈子里就是发言明浅朴实,没有空洞的豪言壮语,却非常注重实际行动。普通人则在经营事业时脚踏实地,不夸大、不侥幸,注重效率并总是瞄准一个应有的结果。此外,在英国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无论哪一阶层都希望通过踏实努力来完成自我实现, 低阶层人士强调依靠艰苦奋斗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上层社会则希望通过吃苦耐劳来磨练意志,不让优越的生活削弱自身的进化能力。伊顿公学等贵族私立学校就通过睡硬板床、干体力活、参加竞技比赛等方式训练贵族子弟,培育他们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情。如伊顿公学毕业生、前首相丘吉尔所言,“如果一棵孤独的大树能活下来,肯定会健康成长”。
  英国人的绅士之道还表现在拥有步调一致的社会合作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和行动上。很早就有这么一说,“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大家都注重行动与实干,并懂得自我约束,彼此就容易组织起来。英国的社会协作建立在一整套完善的法制之上,这套制度确保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人人平等”一方面指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无人可以置身法律之外,另一方面指社会无论立法机关、执法机关,还是普通大众都遵循“重法不重私情”的原则——这正是构成英国崛起的秘方,尤其是在初创阶段,社会各界能一心一意,在统一而成体系的社会规范下共谋发展。新加坡前 ... 李光耀在说到法制体系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时,曾毫不犹豫地指出,新加坡崛起的秘诀正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整套法制体系,而非儒家文化。
  小岛上的“英国病人”?
  英国是优雅绅士的乐土,这里各类绅士荟萃。然而,这片土地上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与绅士文化格格不入,除了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反社会的骚乱者、惹是生非的醉汉,还有家庭施暴者、当街撒尿者以及脏话连篇的人,等等。此外,看起来彬彬有礼,满嘴“sorry”(对不起)和“never mind”(没关系)的人也不一定就是绅士,他们往往表面很“装”,内心却认定“没有什么对不住你”或者“你还是要谢谢我”。很多英国人不爱在公开场合对不良服务提意见,看起来很文明,实际上也被认为是英国服务业水准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至于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英式幽默,也有人直言不讳地点中其要害,“这是他们在故弄玄虚,他们过于注重言外之意,冷漠而没有表情”。
  英吉利海峡的惊涛骇浪为不列颠岛筑起了天堑,也塑造了居住者的岛国情结及其特殊的民族性格。除了以上提及的“非主流”外,很多英国人的性格里还有保守、封闭、高傲、排外以及莫名的优越感等游离于优雅之外的属性。
  欧盟 ... 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2年全英仍有12%的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此外,还有36%的英国人从未去球场看过球,19%的人声称自己从未吃过麦当劳,更有5%从未使用过公共厕所,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过度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导致的。
  想知道英国人“著名的”排外倾向,就得先问问他们是哪里人——说到来自哪个国家,“联合王国”所属的四个地方的人都默契地不说自己是英国人,直接说: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好似自己分别来自四大国家一般。其中,苏格兰或威尔士人都看不惯英格兰人经常充老大,以整个英国的主宰自居。英格兰人则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的“弟弟”,至今英格兰人仍把威尔士人描绘成一个花言巧语、表里不一、夸夸其谈的民族,苏格兰人则被嘲笑为气量不大、心情忧郁的部落。
  对于隔着海峡的法国人,英国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除了双方旗鼓相当互不买账的原因外,还有英法战争的百年宿怨。为了表示蔑视,英国人用法国的一个城市“Condom”来命名安全套,用“法国病”或“法国式的敬意”来指代梅毒,甚至在说粗话后表示歉意时,又会跟上一句“请原谅我的法语”;对于德国人,英国人也会毫不含糊地表示,“他们缺乏幽默感,举止拘谨,就连烹饪都没有可取之处”,英国人根本忘了现在自己的王室就是德国后裔,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拥有日耳曼血统;至于大西洋彼岸的表亲——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英国人都没有给与好眼色,“他们俗不可耐,就是一群暴发户”。
  英国人对于陌生人、外省人、外国人、岛外人具有天生的不信任和蔑视,他们还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1500年,一个意大利人曾这样写:“英人是最喜爱他们自己的人,并最喜爱一切属于他们的东西。当他们看见一个漂亮的外国人时,他们总爱说那个漂亮的外国人真像英国人,并且真正惋惜这样一个漂亮的外国人竟然不是英国人。”一晃五百年过去了,英国人依然故我地享受着自我优越的 ... ,而且这群人无论到哪里,总是住在通英语的旅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他国的语言,并了解别国的习惯及制度。当然,他们永远要吃自己的英式早餐和下午茶,一切生活方式还必须尽可能地维持与在国内时的一样。因此有人说,正是和英国人谈心不容易,和他们就只能谈天气了。
  英国人看起来“高大上”,买东西时却非常“精打细算”,包括一些高收入人士在内,有一个子省一个子。在这个当年被拿破仑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当地人似乎都有个心照不宣的省钱认知,“每次计算省了多少钱,而不是花出多少钱”。一些消费行为调研显示,英国人对于打折商品的激动程度超过遇见一见钟情的异性,而当折扣低至一折时,很多被调查者的心率会达到每分钟187跳,这相当于正常心跳的2.5倍。
  英国社会属于典型的阶级社会,从话题、语言、穿着,到住所、玩乐、饮食等,无不彰显着阶层概念。英国人对日常购物场所的选择就很能说明问题。一般来说,劳工阶层去“Kwiksave“(快速省钱)或“Poundstretcher”(精打细算者)之类的低价超市买东西,中产阶级的中下层会去“Sain ... ury’s”或“Tesco”那样的超市,中产阶级上层则去“Waitrose”(维特罗斯)或“Mark& Spencer’s”(玛莎百货)。中产阶级的中层有时也会去维特罗斯和玛莎百货等上层阶级的地方购买食物。实在因为价格贵而感觉“肉痛”,就会减少频率,比如每周只去一次或者两周一次。中产阶级中层一般不会在玛莎百货购买玛莎自有品牌的外衣和正装,他们宁愿去“高街”的小店购买款式更新潮的服装。中产阶层下层和劳工阶层则正相反,他们非常乐意去玛莎购买服饰,感觉这里货正、价格便宜。于是,有人得出一个规律:要判断他(她)的社会阶层,只要问对方“在玛莎百货买什么东西,不买什么东西”,而不必过于直白地问“你有房吗,你有车吗”。
  够了!看起来,絮絮叨叨别人的负面内幕似有欲罢不能之势——事实上,除却人性弱点驱动的犄角旮旯之外,绅士风度是被英国社会普遍认同并被榜样化的规范和状态。不仅男士,女士们也借着淑女的名号向这些模范价值标准靠拢。在英国,无论性别,上至贵族、政客、公务员、教授、警察,下至看门人、酒吧保安、卡车司机、甚至乞丐,几乎都多少带着绅士风度。让游客印象深刻的例子恐怕就是,街头乞丐们“工作”时挺直腰板,抬头看着路人,并在接到路人施以的零钱后,大声表示感谢,颇有不卑不亢的绅士之风。英国人追求的就是这种“Smart”(潇洒和沉着),对于不入此流的表现, 他们(她们)则毫不留情却不动声色地施以一个反义词——“Out ... art”。
  在英国生活的12问
  问:谈天气只是为了互通天气信息吗?
  答:的确有这方面的考量,因为英国的天气太过多变。但是如今英国人谈天气更多是为了互相寒暄或者为进一步交流做铺垫,类似国内的“你吃了吗?”用英语谈天气对于外来者来说也有初、中、高的等级之分。初级者一般会这样说,“it’s a good day, isn’t it?”;中级者会说得更具体并带上生活感,“Bit of a cold wind today, isn’t there? Looks like we’re in for some rain later”;高级阶段则要复杂得多,要知道,英语中至少有231个单词可用以描绘天气,其繁复程度甚至需要跟上BBC的天气预报员播报和调侃的状态。哈哈。如果对方对着你说一大堆,你听不明白或者反应不过来,这倒也问题不大,只要笑着看着对方就行,因为对方一般不会以天气来损你。
  问:你大声说话时,坐在前排的人回头看你一眼,他是在关注你和赞许你吗?
  答:不是。对方试图含蓄地向你表达,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小点声,最好立刻放低声音或者闭嘴。我朝你笑是让你有台阶下,你应该识相点。如果你想揍我,也找不到什么借口吧!
  问:面对面相遇或者电梯里碰到,双方并不认识,但对方主动向你微笑一下,或者开口向你问候,是对你有所企图,甚至想吃你的豆腐吗?
  答: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没有非份之想,只是出于礼貌用问候表达善意。转身离开后,对方可能都想不起曾经见过你。
  问:为什么我简单地向当地人问路,他们却洋洋洒洒地回答成一篇文章,搞得我更糊涂?
  答:在英国问路,只要你礼仪得当,别人一定会像朋友一样耐心而细致地解答,绝不会出现像在国内那样,很多人连看也不看你一眼,就随手指个方向给你的情况。不过,有时当地人的解答会因为过于细致,而让语言不熟的游客停也不是,走也不对。他们不仅给你一个大方向,还将可能遇到各种情况的细枝末节解释得清清楚楚,比如:“向左转2个弯,再向右转3个弯,你会遇到一个长着绿草红花的交通圆环,圆环的北面有个维多利亚时代的酒馆,酒馆的招牌上有海盗和锚,过了这家酒馆就是你要找的酒店,不过酒店好像已经关门了。”一旦遇到洋洋洒洒的解答者,除非特别急着赶路,否则一定要微笑着听人家讲完,并复述要点,最后向他道谢后才离开。
  问:即使队伍再长,等候再久,他们都若无其事,看起来都是一群闲得没事可干的人?
  答: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耐心等待的人并非无所事事,非常有可能老婆孩子正在家里等着双脚跳呢。英国人等候的耐心和耐力之强超乎想象,这其中包含了对规则的认可,“等待并毫无怨言应该是约定俗成的礼仪和秩序规范”,“要是着急,干嘛不早点出门?”同时,“这就是我们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的具体展示”,他们通常认为,公共场合气急败坏的表现要比实际利益受损更为糟糕。
  问:别人排着队伍,你准备果断而巧妙地插入其间,别人阻止了你,你却理直气壮地表示,买不到票就可能错过这班火车,难道你们就不理解吗?
  答:有急事的确可以商量,不打招呼就插队在哪里都会受到谴责,别人还会觉得你是故意欺负他(她),因此就有敌意。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大家出来都是赶着时间的,让你插队有违背他们价值观中的公平竞争原则。再说,你又不是唯一的外国人,知道时间紧就应该早点出来,“难道你们国家的人都不排队?”。不过,这些话他们绝对不会当面说出来,让你下不了台,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发作,就可以肆意妄为,那就等着日后被别人撮脊梁骨吧。
  问:除了“请、谢谢、对不起”,还有哪些词以及表情、动作会让人显得有礼貌、有教养?
  答:英国人还经常用“Excuse me”(劳驾)、“你先请”(After you)以及“请允许我”(Allow me)等语汇来表示礼让和婉转。不仅使用礼貌用语,带着微笑的表情和自然不做作的身体语言都能体现着礼貌和教养。英国人还认为,一些小习惯,比如:很自然地留给别人一个小礼物,或者接受小礼物时的展现笑纳的喜悦,不认可这件事情也能笑着婉转表达“这可能让其他人感觉不好”,不问不太熟悉的人关于“你收入多少、结婚没有、住哪里”等隐私的问题等,都是能体现当事人高素养的良好举止。
  问:冬天里,街上经常出现的穿着单薄吊带衫的女孩是举止轻薄的女孩吗?
  答:英国很多年轻女孩去酒吧、夜总会和俱乐部时,都会换上类似吊带衫的夜礼服,即使寒冬腊月,她们也“只顾风度不要温度”。这样轻薄的服装正是她们前往夜场狂欢的“Dress Code”,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周末夜晚11:00过后比较多。她们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随意”。
  问:遇到食物难吃、飞机延误以及恶劣的服务,即使非常不高兴,他们在抱怨和投诉时还是压低声音,这是窝囊废的表现吗?
  答:肯定不是。与法国人经常气急败坏地发泄不同,英国人认为斯文地表达不满是一种绅士风范。一般情况下,他们甚至只会叹口气,自嘲一番,疲倦地笑一下,或者仰天长望,随后还自我安慰地把单买掉。只有实在忍无可忍时,才会鼓足勇气前去投诉,不过说起来却轻描淡写好似自己是旁观者一样。请注意,当他们说“我不高兴了”(I’m not happy)时,已经表明他们非常愤怒了。不过,有人认为,这种“牺牲自己”的文明方式,正是导致英国服务水平低下的罪魁祸首。
  问:听说,在英国一旦感冒发烧去看医生,当地医生是不会配退烧药和让你打点滴,而是告诉你回家去休息两天,这简直就是把人当死狗一样扔在一边。
  答: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一旦感冒发烧、嗓子疼,觉得自己很虚弱,到医院看医生时,主动让医生多开点消炎药,让自己赶快好起来,甚至还有人威胁医生一定要让他打上点滴。英国医生认为,这简直就是让自己送死,因为消炎药对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完全无效,如果是着凉导致的感冒就只要多喝水多排泄就行了。况且感冒治也得一周,不治也是一周,滥用抗生素等消炎药反而会摧毁自身的免疫系统,如果是莫名的发烧马上就用抗生素还可能贻误更大的病情。再加上,英国的医疗体系是分级的,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小病不能挂急诊,得去找社区医院或者家庭医生,这些医生需要提前5-7天预约。即使看上病了,对于着凉导致的头痛,医生顶多给几片阿司匹林感冒,只有发烧到39度以上,持续发烧3天以上不退才能被急诊收留。
  问:都说英国人傲慢和冷冰冰,怎么经常听他们(她们)称普通朋友,甚至第一次见面的人为“亲爱的”(Dear)、“我的爱”(Love)、“我爱的人”(Darling)?
  答:这种情况其实哪里都会发生,好比我们的办公环境里常有同事间随口就称“亲爱的”一样。还有,在淘宝上买个东西,你会冷不丁地被素不相识的店主称为“亲”,这时你一定不会少见多怪地认为他(她)在性骚扰你。这种“亲切”的叫法很巧妙地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一些爱玩文字游戏的英国人甚至还喜欢将人的名字加以亲昵地发挥,譬如:你的名字叫“Tommy”,他们就会称呼你为:“Tom-tom”、“Tommikins”、“Tommy-Wommy”或者“ Tommy-Poohs”等——对于这样的善意发挥,你最好的 ... 当然是无条件地笑纳。
  问:干嘛要给小费?反正他又不认识我,更何况下次我不知道是否还会再来。
  答:英国是小费国家,如满意服务员的服务,就给些小费以示感谢和尊重。宾馆和餐厅等地的账单通常已包含服务费,如你发现账单没有包含,应该另给相当于餐费10%的费用作为小费。在有些餐馆,如果你不给小费,服务生会厉声向你追讨,让你下不了台,即使这样的行为不符合规范。一般也需要给行李生和客房服务员小费,因为他们是靠小费为生,给多少则由自己决定。小费不要给硬币,为了既体面又节省,建议每次支付1美金纸币。给出租司机的小费约为车费的10%.
  附加:英国人对于触及他们利益的小事,一般不会立刻将不满挂在脸上,不过心里一定记下大大的一笔,哪天说不定会一股脑地翻旧账,即使他们记不住你,也会将怨气发泄到看起来和你相似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