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简介

Jun20

圣保罗简介

时间:2018/06/20 16:35 | 分类:宗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圣保罗(St Paul/Paul of Apostle;亦作「圣保录」)据今人推测,他大约出生于公元纪元后6年。出生时被命名为「扫罗」(Saul,亦作「撒乌耳」),同时也使用「保罗」(Paulus)这个拉丁名字;他出生、成长在现今土耳其(Turkey)东南的地中海岸,当时称为「大数」(Tarsus,亦作「塔尔索」)的地方。

  圣保罗的父亲取得罗马公民的身分。所以,圣保罗一方面,是罗马帝国的公民;二方面,他追随当时犹太教名师学习严谨的犹太教释经与律法,而跻身当时被称作法利赛(Pharisee,亦作「法利塞」)的犹太宗教核心阶级。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接受严格的犹太教养,学习注解律法与希伯来《圣经》。所以,他掌握了使用希伯来语,甚至 ... 语。另一方面,因为当时在罗马的统治下,地中海区的主流语言是最多人使用的通用希腊语(Koine Greek),所以保罗也培养熟练的使用通用希腊语交谈与写作的能力。青年时期的保罗,被培养成一位热心于犹太律法,保卫祖先传统、好思索又极严肃且严守法规的法利赛人。

  多数的新约学者研究指出,在基督宗教发轫之时,圣保罗主张以强硬、残暴的手段,来消灭当时被视为犹太宗教异端的基督教徒。他凭着自己的出身,带着可自由通行罗马帝国各处的通行证,以及犹太宗教当局所授予的搜捕文件,往来各处拘捕、处死当时宣传、散佈拿撒勒人耶稣死而复活之消息的人。之后,在大马色的路上(the road to Damascus)圣保罗与耶稣神袐、超自然的遭遇后,圣保罗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反对立场,代之以基督宗教传教者自居。

  皈依耶稣的保罗,开启了基督教的新发展。在他取得了基督徒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后。保罗运用他身份上的双重优势,一方面自由的出入犹太宗教会堂(synagogue),与犹太宗教的信徒进行宗教内部的对话与辩论,宣传钉十字架又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古以色列先知预言的救世主。二方面,开始对以列色之外的其他民族,传递钉十字架又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作为全人类救世主的信仰;因此,保罗神学的中心并非一般所谓的人类或教会的历史,甚至不是拯救之历史,而是被钉十字架并复活的耶稣基督。保罗的宣教乃是集中在耶稣十字架事件带来上帝恩典的讯息上。

  他一生的传教行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教的范围在现今以色列、敍利亚(Syrian)以及塞普路斯岛(Cyprus);第二个阶段,他将传教的触角延伸至安那托利亚高原(Anatolia),也就是今日的土耳其,并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Strait of Bosphorus)进入有欧洲 ... 库之称的巴尔干半岛(The Balkan Peninsula),也就是现今的土耳其、希腊(Greece)等环爱琴海(Aegean Sea)区域、国家;第三个阶段,大致上重巡了他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传教地区。

  大约公元60年左右,他受到来自犹太宗教信仰者的控告,于是他上诉于当时的罗马皇帝尼禄(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公元37——68年),当地的最高行政官,就按当时的法律,派遣人员将保罗送往罗马,此举意外地开启了保罗第四阶段的旅行传教行动,使保罗能在当时世界的权力中心展开他的传教活动。但也因为这场官司,保罗大约于公元64年,在罗马被斩首。

  圣保罗身处在一个世界历史巨变的时代,他也是促成这个巨变的推手。他成功的将原本作为犹太单一民族的犹太教,与耶稣这个人的位格、身分以及十字架紧紧相连,而形塑具世界性宗教规模的基督教。最后基督教的发展更使罗马帝国臣服在基督教底下。他精力充沛的传教行动,成为后世无数基督教信徒及传教士传教时的动力来源,使基督教信仰进入文化、政治、社会成为形塑欧洲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保罗所写的<保罗达罗马人书>、<保罗达哥林多人前书>、<保罗达哥林多人后书>、<保罗达加拉太人书>、<保罗达以弗所人书>、<保罗达腓立比人书>、<保罗达歌罗西人书>、<保罗达帖撒罗尼迦人前书>、<保罗达帖撒罗尼迦人后书>、<保罗达提摩太前书>、<保罗达提摩太后书>、<保罗达提多书>、<保罗达腓利门书>等至少十四卷给公元后第一世纪各地基督教会与个人的信件,被蒐录在<新约>的二十七卷经书中,占了新约的一半,这些信件在基督教信仰群体对耶稣基督的认识以及神学、教义的历史发展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贯穿在他的书信中,如<罗马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里「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by faith)的思想,直接影响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引发了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