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书简介

Aug19

森林书简介

时间:2018/08/19 18:43 | 分类:宗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森林书简介

  《森林书》(IAST:ĀASṇyaka)为广义的吠陀经典,编写于四部吠陀(Veda)、和吠陀的注释书《梵书》(Brāhmaṇa)之后,普遍被视为《梵书》的续编以及《奥义书》(Upaniṣad)的前导著作,成书年代推测约在公元前8至1世纪之间。吠陀经典虽各有其主述,但以整体观之,其所强调的概念是相互继承的。而《梵书》、《森林书》与《奥义书》之间,亦有所重叠之处。例如,《梵书》中最晚成书的《百道梵书》(Ś atapatha-brāhmaṇa)便被认为属于《森林书》系列,且包含部分的《广林奥义书》(Bṛhadāraṇyaka-upaniṣad)。《森林书》亦时常被纳入《奥义书》当中,甚至相等,例如《广林奥义书》既是一部《奥义书》,亦为《森林书》。而在《森林书》当中,亦如同《梵书》一般,会对祭祀仪式的意义、透过祭祀所能获取的力量、以及对此种力量的理解等的讨论与解释。但比起《梵书》,《森林书》更强调对仪式、对宇宙、以及对人类的认识,而其中所牵涉的概念则在《奥义书》中,更进一步地发展。也因处于强调婆罗门祭祀的《梵书》和探询「梵」(brahman)作为哲学议题的《奥义书》之间,《森林书》便同样扮演了两着间转换的过渡角色。

  目前被保存下来的《森林书》仅有4部:收录于《百道梵书》的《广林奥义书》、《泰帝利耶梵书》的《泰帝利耶森林书》(Taittirīya-āraṇyaka) 、《爱达罗氏梵书》(Aitareya)的《爱达罗氏森林书》(Aitareya-āraṇyaka),以及《海螺氏梵书》(Kauṣītakī)的《海螺氏森林书》(Kauṣītakī-āraṇyaka)。

  对于「森林书」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部分学者主张,《森林书》主要是为苦行者提供原本记录在《梵书》中的祭祀仪式的替代方案。而由于这些苦行者主要皆住在森林(araṇya)当中,故称记录这些替代仪式的手册为《森林书》。然而,主流的说法则认为,《森林书》是《梵书》的「进阶版」,记载着更为难懂、难正确执行的祭祀仪轨。而当梵行者要学习这些仪式时,必须独自一人在隐密的森林中研读,故将这些高阶的祭祀手册称为《森林书》。支持主流说法的学者们认为,《森林书》主要是写给婆罗门的在家修行者所看的,而非苦行者或弃世者;而其所关注的内容除了对祭祀仪轨的解说之外,亦包含了神话、寓言、象征、哲学等的重要讨论。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发展,《森林书》关心的议题从对祭祀仪轨的详尽解释,逐渐转变为对祭祀「背后」的意义的探讨,意即,逐渐将「梵」从仪式中独立出来讨论。随着谈论的议题逐渐趋向晦涩深奥,才从《森林书》发展出新的文献,即《奥义书》。在《森林书》的阶段,对至高目标(即「梵」)的追求,逐渐压过对仪式主义(rituali ... )的重视。这样的内容转变,使得较为晚期的《森林书》不仅在婆罗门阶级中受到重视,也成了苦行者研读的文献。

  《森林书》的架构,相较于其内容上的一致性,则十分紊乱。在《森林书》中,某些部分遵循吠陀本集(saṃhitā)的形式,某些则带有《梵书》的特性,仍有其他部分相似于经典(sūtra)。这些区别主要肇因于各《森林书》所注解的吠陀不尽相同,而且学派之间,亦遵循不同结构,使得同一部《森林书》中,同时聚集了各种形式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