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简介

Aug19

法华经简介

时间:2018/08/19 18:45 | 分类:宗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法华经简介

  【释经】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和《正法华经》的简称。梵语是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m,saddharma意译为「妙法」或「正法」,puṇḍarīka意译为「白莲花」,古代「花」字为「华」,故译为「莲花」。Sūtra古译为「修多罗」[ [1] ],或「素怛览」,意译为「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有法、常之义。即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在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 [2] ],修多罗包括经与律,后世则专指三藏中的经藏。此经共7卷,计28品,品依经故,前四字为别题,后一字为通题。具足之名为《妙法莲华经》,凡经依「七种立名」[ [3] ]。

  「妙法」:赞叹其法微妙,不可思议。此法是一乘实相妙理。「法」,即一心之法,生佛同,具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此法为诸佛本源,众生慧命,诸佛悟,此成等正觉,众生迷此,枉受轮回。

  「莲花」,是以喻显,法以喻迹,本二门,各有三义:

  一、为莲故花,喻迹门,为实施权。为显一乘,故有三乘之名。又谓从本垂迹。

  二、华开莲现:喻迹门开权显实。唯一乘法,无二无三。又喻本门,开迹显本。谓释迦早已成也。

  三、华落莲成:喻迹门,废权立实。废方便权教,但归一乘实道。(www.lishixinzhi.com)又喻本门,废迹立本。如来实不生不灭,而言灭度。不灭现灭,既不生灭,唯本无迹。

  【译本】

  据释素闻《法华经导读》「法华的传本」,历来有关本经凡六译,其中唯有三本流传:

  一、西晋太康7年(公元286年)竺法护(239-316)后译《正法华经》 10卷。

  二、姚秦弘治8年(公元406年)鸠摩罗什(334-413)译《妙法莲华经》7卷。

  三、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闍那崛多(527-604)和达摩笈多(?-619)共译《添品妙莲华经》7卷。

  其中尤以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文笔优美畅达,最便诵持,流传最广,迄今为一般人所喜诵弗衰,历久弥新。

  至于《法华经》的注解本,不下六十余家。而最具代表性,且为人所重视者,有如下诸家:

  隋‧智者(538-597)《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为「法华三大部」之二(另一为《摩诃止观》),是天台宗的核心论典。前者建立本书以「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等「五重玄义」[ [4] ]为建构佛教解释经典的结构与型态,具有汉传创发性的特殊解经方式,其影响及于华严宗的「十门玄谈」等。

  我国自鸠摩罗什后,注释者亦历代不乏其人。本经在两晋及南北朝时,读诵、宣讲和注疏即非常盛行。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熟知。即便未常读《法华经》者,未尝不习闻此品经文。智顗且基于本经创立天台宗,创发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体系。

  【内容价值与特色】

  《法华经》号称「经中之王」,是集大乘经论之大成,经中以「诸法实相」为佛法本体的揭示。谓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要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令缘熟众生都能成佛;故有「成佛的法华」之说。天台宗的核心思想都依据此经而来,而判本经为「纯圆独妙」的最高法义。但成佛非一蹴可几,故又有三乘之说:以羊车、鹿车、牛车喻声闻、缘觉与菩萨乘为「三乘教」,以大白牛车喻「一乘实教」。前三者为权,后一者为实。故有「开权显实」及「会权归实」之说。

  此经全名《妙法莲华经》,因其理直契「实相」,可以直了成佛,故曰「纯圆独『妙』」。而「莲花」者,所以喻妙法,其义有三:一、「为莲(因)故华(果)」:喻「为权(因)显实(果)」;二、「华开莲现」:喻「开权显实」;三、「华落莲成」:喻「废权立实」,唯一佛乘。一个经题,则其权实思想即已含盖了。

  法华经的殊胜,在「五浊恶世」[ [5] ]中,佛陀出现于世而说此一乘法,即便「末法」众生,亦多在摄受之内;尤为难得中之难得。说明如下:

  《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一段,说明以下诸问题:一、十方世界中(非仅指娑婆世界而言),只有一乘法;无有二乘、三乘法,只以方便故说三。二、此一乘法出于「五浊恶世」,正见佛的度众的慈心。三、盖以众生劫浊垢重,弥见菩萨之慈悲善巧。于一乘中,别说三乘。四、明指阿罗汉、辟支佛,非究竟涅槃;当「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五、佛出世难值遇,且无量劫难遇,即便佛出世,是法亦难遇。六、佛灭度后,即便是受持、读诵、解义是经,是人即为难得。

  而「五浊恶世」说,佛教诸经多有之。且多就「末法」时而发的,均能得成佛。如:《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如来灭后,于末法[ [6] ]中欲说是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7] ]。」据本经〈如来寿量品〉称释迦之「法身」本属寿命无限,久远劫前已经成佛,显现各种「化身」,只是权现垂迹,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经中采用诗、譬喻、象征等文学手法,主旨则契入佛陀教说之本怀。

  在诸大乘经典中,都有十方三世诸佛同时宣化,各由因缘而出现于世之说的「缘起观」,而以大乘「实相」的教理,为究竟了义。近代学术或有以「原始佛教」乃佛陀的根本教义者,乃属「世俗」知见,为「历史进化论」。本经谓凡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悉具无量功德,必当成佛。若从本经的「譬喻」[ [8] ]中,当可得知其中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