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料理就是把食材全部搅在一起嘛!”但这种吃法却乘载着大韩民国最不堪的血泪回忆...

Apr23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食多元的中国,可以轻易地品尝到日韩两地料理,透过料理的呈现,即可一窥两国民族性的根本不同。“历史”(역사,Geschichte)不仅以文字呈现,如书本上的文字记载,连同建筑物、古迹,或者是口述故事,都有历史存在。当然,这也包含“饮食”。

06_conew1.jpg

我曾听过一个笑话,与日本交恶的韩国人,嘲笑日本人迄今还吃“生鱼片”、“(有着鲜鱼片)寿司”,无疑是摆脱不了海岛人野蛮的性格,直接下海抓起鱼就生吃,连火都不知道怎么用呢。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韩国人的“被害意识”又是如何发酵在他们传统饮食,甚至我们必须要说,若是与日本,甚至中国、中国相比,韩国又是和把历史感与食物结合的呢?

论及到韩国饮食的特色,特别在正餐范畴,如石锅拌饭、汤饭、韩定食等,当摆脱了“自然态度”,重新描述韩国的饮食最深层之特色,并非是相对主义下“辣”的特性后,转由韩国人用餐的“意识”,韩国食物之所以为韩国食物,更根源的是韩国人吃饭的动作,或精准地说,由他们的意识所形成的“搅拌”的动作。

“搅拌”成为韩国人吃饭不可缺少的动作,很多食物都经由搅拌、和着汤才进入人们的嘴内,看似这种搅拌的小动作,其实也跟韩国人的饮食“餐具”有所关联的。

韩国人所用的餐具,特别是方方正正的“扁筷子”,不似中国或中国圆滚滚圆筷,因为韩国人可没有时间让这种圆筷一个不小心滚动掉落,花“多余的”时间捡筷子;且韩国人爱用汤匙,主因在汤匙相较于筷子,更快能吃完眼前菜肴。韩国人吃饭的动作—扁筷、汤匙、搅拌、和着汤吃,这样食用动作与意识,无疑是想要“ 缩短吃饭的速度”来填饱肚子。而汤、饭不分的“暧昧性”讲起,特别是爱使用“汤匙”的意识,甚至在韩国人传统上菜习惯,都可以看到他们用着一整个方盘装好着菜肴盛上桌,无非是“缩短上餐时间”。诸如上菜模式、汤匙的使用,到“搅拌”、“缺少于食物的视觉享受”、“腌渍类食物盛行”以及“调味酱味道浓郁”等,无庸置疑地,这也是建立在专属于韩国人的“被害意识”上。

在外患时常入侵,并生活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的 ... 半岛,人们比起用筷子,更习惯地养成使用汤匙吃饭的意识,要“赶紧”吃完眼前的饭菜,因为人们都不知道何时敌人会打过来,何时才会有下一餐?

举出韩国人日常饮食的“紫菜包饭”( 김 밥 )、“锅巴茶”( 누 룽 지 차 )为例,即使二十一世纪,韩国人仍是在无意识间,堆积“被害意识”之历史感于其中。

日本的“寿司”跟韩国的“紫菜包饭”其实差很大

先从“寿司”跟“紫菜包饭”来看日韩两国间最大的差别。首先,日本人 ... 寿司所需要的时间、外在条件较为复杂,如要先宰 ... 打捞上岸的鲜鱼、思考什么季节要挑选何种类的鲜鱼比较应时、什么米饭要搭上鲜鱼的哪个部分才最为美味等,日本人对这些细节斤斤计较。且在日本文化内,适合做寿司的料理师傅是“男性”,因为他的手温与女性不同,更适合捏饭,且做出来的寿司,也有最佳的赏味时间与季节等,可见日本人的寿司文化,非如同外人所想像,只是随随便便地把鱼片放到米饭上方即可。

继之,就捏好寿司米饭量而言,大小得刚好一口一块,若是寿司做得太大,吃的时候散落满桌,在日本人眼中,这显然就是不及格的寿司。因此,从此角度而言,小小的寿司,几乎可以笼罩日本人“点”意识的存在。

但反过来看,紫菜包饭作为韩国人在繁忙生活内,用以取代正餐的食物,其作法比起寿司显得没那么复杂。

先就紫菜包饭的食材言起。在海苔上的一片白米饭,铺上诸如腌渍类的黄萝卜、黑轮、煎蛋与薄荷叶等,也可加上顾客额外指定的牛肉、猪肉,甚至鲔鱼等食材,再由厨师用圆滚筒包起,把这几样食材紧紧地压滚成一串,用刀子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包裹保温铝箔纸让人外带。当然,韩国当地做紫菜包饭厨师的性别,可没有限定男生,大多为阿珠妈(아줌마,大妈)的女性居多,有时也可看到阳刚气十足的阿祖西(아저씨,大叔)做紫菜包饭,端看“值班时间”而定。

而就“量”、“大小”角度而言,紫菜包饭米饭量可是比起寿司多很多,甚至还可能超过一般人正餐所吃的一碗白饭分量;且紫菜包饭只要没有放过夜,或产生异味,就没有如同日本寿司有着严格的“赏味时间”—韩国人肚子饿,拿起来吃个一两块,再包起来放,也大有人在—换句话说,紫菜包饭的保存期间比起寿司长上许多。

继之,“锅巴茶”是让我感到最有趣的一种韩国茶饮。顾名思义,饭锅巴茶就是饭锅内烤焦黏在锅上的那一层米,在进入已开发国家的大韩民国,歌舞升平、满是烤肉店的韩国社会,为何要保留这样的茶饮呢?甚至,来到当地超市还可买到锅巴茶的茶包呢。韩国人热爱此锅巴口味,甚至在当地也推出“锅巴饼干”、“锅巴味糖果”、“锅巴口味泡面”等商品。

为什么?

上述两种韩国人平常所吃所喝的紫菜包饭和饭锅巴(茶),共同之特征是易于携带、保存时间长,完全不需要太复杂的 ... 功夫。这样的现象并非是偶然,因为这些食物易让人联想到逃难、战乱时的克难物。

锅巴茶只需要把热开水倒入盛着锅巴的茶碗,即可饮用,甚至现今韩国人也开发出用冰水冷泡锅巴茶。但这样的“饭锅巴”饮食,不禁使人联想到,什么时候人会想吃这样的饭锅巴呢?若是有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米饭,谁会去吃黏在锅底的锅巴?如果人非“饥饿”的话,怎么会连锅巴都舍不得浪费呢?只要是“人”,特别是饥饿状态下的“人”,即使是不起眼的锅巴饭,也远胜于饱肚状态下,餐桌摆满的一席山珍海味。

小到如饭锅巴,它在历史内对居住在饥寒交冻、且屡屡受到外国侵略、战争四起的 ... 半岛居民而言,它也是一个珍贵、止饥的食物。即使来到二十一世纪,不管韩国人有意或无意地透过这两样传统饮食,深深连结上发达的被害意识之历史感,形成一个记住历史的民族。

一个国家不论是小吃或是正餐,都有其历史且渐成其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该国的传统饮食可看到当国人民之历史感—那么,今日中国最佳代表平民饮食是什么呢?是代表中国文化图像的珍珠奶茶?或卤肉饭吗?中国人民又是如何透过饮食显示出历史感与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