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正月初一就是大吃牛肉的日子!十八世纪的牛肉价钱竟然只有米的一半

Apr2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新年开始的正月初一,在 ... 是相当特别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做各种美味的肉食来吃,也会宰牛,大口吃牛肉。

在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与纯祖十九年(一八一九)金迈淳所写的《洌阳岁时记》中,详细记载了 ... 新年正月初一的岁时风俗,里面提到人们会煮饼汤来祭祀或接待客人。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用「吃第几碗饼汤?」的问法来问年纪。

在市场贩卖的饼汤里,一般都会放牛肉。洪锡谟写到「白饼因细切薄入钱,和酱水汤熟,调牛雉肉番椒屑,名曰『饼汤』。」金迈淳提到在饼汤里能「和以猪牛雉鸡等肉」,虽然不是一定非放牛肉不可,但牛肉仍是饼汤中必放、最重要且普遍的肉。

那么新年第一个节日—正月初一人们吃的饼汤里,那些牛肉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可以从肃宗三十八年(一七一二)金昌业所写的〈岁时屠牛〉一诗中找到答案。

岁时十日放私屠,(译注:指可未经许可而私屠)

血肉狼藉遍街衢。

沽誉之政胡不改,

始作俑者是凶徒。

当时屠 ... 的牛,竟然多到血肉狼藉遍街衢。这些牛肉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用来提升饼汤的滋味。

在十八世纪初, ... 就已经有新年十天期间可未得国家允许而自由私宰牛只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十九世纪。纯祖十三年(一八一三),左议政韩用龟曾说:「岁时许屠至于三日。」

虽然看起来有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宰牛而食的确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在牛禁令普遍实施的 ... ,是从何时开始允许百姓为准备大年初一使用的牛肉而屠牛呢?金昌业并没有写明是谁允许的,在其他文献中也无法确认。

包含大年初一在内的正月不禁止屠牛,这一点可以在孝宗元年的《承政院日记》中看到相关纪录。

丙子胡乱前后实施的强制性牛禁政策,使得孝宗元年的牛只数暴增,不过染牛疫致死的牛只实在太多(推算约有百分之五十暴毙),甚至多到要从蒙古进口牛只,于是司宪府曾经强烈建议严惩屠牛者,但国王持不同意见,决定将屠牛视为惯例。

之后每逢牛疫流行或荒年,国家就禁止屠牛;如果是丰年,则允许百姓在新年时屠牛。于是新年来临之际,市场便开始大举屠牛,大量牛肉在此流通,牛只价格因此下跌,牛肉价格也变得更便宜。

在十八世纪未发生牛疫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便宜时约十余两,贵的时候约三十余两。在纪载中也可以看到,英祖八年一石米(约九十公升,相当于现在半包米)卖七、八两,正祖五年市场一石米是四两五钱,正祖六年为五两五钱。

由此可知,当时一头牛的价钱相当于现在一、二袋米(十至二十斗)的价钱,所以想换米时至少要用两倍重的牛肉。目前韩国的米价一袋还不到二十万韩元(译注:约新台币五千二百元),相较之下,当时的牛肉算是非常廉价的物品。正因为牛肉便宜,所以人们可以像吃饭一样常吃牛肉,而且可以大吃特吃。

那么当时的人实际上吃了多少牛肉?英祖十六年(一七四○),李锡福在上奏的疏文里似乎留下可对此做出推论的纪录。英祖提到上疏文里写到「家家皆肉,人人皆醉」。这正是拜新年时可以屠牛所赐。

如果仔细观察其他有关牛肉问题的论议可以发现,与上述讨论相同的内容不断重复。这些内容提到,正月初一在大白天的街上屠牛,牛只晕厥瘫软倒地后待售,这是因为从以前在新年期间不禁屠牛,才会发生这样的事。

既然如此,那十八世纪后半的 ... 人在节日时吃了多少牛肉?英祖五十一年有纪载提到每天屠宰一千余头牛,在新年、端午、中秋、冬至则一共屠宰二万到三万头牛。也就是说,每个节日大约会宰五千至七千五百头牛,数量较平时更多。

一头牛的体重约三百三十公斤,如果以 ... 人口一千五百万人、屠宰率百分之六十计算,当时的每个人可以分配到六十六到九十九公克的牛肉。当然,实际吃到的牛肉会因为贫富状况而有所差异。有钱人能将大块牛肉呈到供桌上,庶民则是像《东国岁时记》里所描述的一样,最多只能在饼汤里加些牛肉。

英祖三十七年,洪凤汉提议「岁时屠牛,在法应禁」。英祖亦认为禁止百姓一年一度的岁时屠牛虽属过度,但若不禁止,仅余的牛只恐将全数进入牛肉铺,所以同意禁止。

这一年爆发的牛疫一直到英祖三十九年(一七六三)仍未平息,14因此 ... 决定继续禁止岁时屠牛。也就是说,全国百姓已经超过三年无法吃到牛肉。

纯祖十八年(一八一八)、二十年(一八二○)、二十三年(一八二三)同样也禁止新年正月初一贩卖牛肉,因为牛禁确实能有效保护农牛。15英祖二十六年(一七五○),承旨南泰温就曾说过:「即便是此次牛禁,百姓因遵守牛禁而未屠宰的牛只,几乎接近四千到五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