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原文及翻译赏析

Feb27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原文: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翻译及注释

翻译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著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注释破:破除,解除。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创作背景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赏析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809年(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诗的首句,据当时参加游宴的白行简在他写的《三梦记》中记作「春来无计破春愁」,照说应当是可靠的;但《白氏长庆集》中却作「花时同醉破春愁」。一首诗在传钞或刻印过程中会出现异文,而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也会反复推敲,多次易稿。就此诗来说,白行简所记可能是初稿的字句,《白氏长庆集》所录则是最后的定稿。诗人之所以要作这样的修改,是因为在章法上,诗的首句是「起」,次句是「承」,第三句当是「转」。从首句与次句的关系看,把「春来无计」改为「花时同醉」,就与「醉折花枝」句承接得更紧密,而在上下两句中,「花」字与「醉」字重复颠倒运用,更有相映成趣之妙。再就首句与第三句的关系看,「春愁」原是「忆故人」的伏笔,但如果一开头就说「无计破春愁」,到第三句将无法显示转折。这样一改动,先说春愁已因花时同醉而破,再在第三句中用「忽忆」两字陡然一转,才见波澜起伏之美,从而跌宕出全篇的风神。

  这首诗的特点是,即席拈来,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而情意的表达,主要在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计程」由上句「忽忆」来,是「忆」的深化。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随着忆念的深入,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已否到达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这里,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给人以特别真实、特别亲切之感。

  白居易对元稹行程的计算是很准确的。当他写这首《醉忆元九》诗时,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稹对这首诗的说明是:「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巧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件事,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而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稹、白居易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时的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他们两人应当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稹说来,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当然也会在夜间进入他的梦境。由于这样一个梦原本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也只是如实写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其情深意真,是可以与白居易的诗比美的。

  读者更可见两人的交谊之笃,也更可见白居易的这首诗虽像是偶然动念,随笔成篇,却有其深厚真挚的感情基础。如果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 ... 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而且,两诗写于同一天,又用的是同一韵。这是两情的异地交流和相互感应。读者不仅可以领略诗篇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从它的感情内容得到真和美的享受。

诗词作品: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 诗词归类:【友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