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皇子有分阶级吗?怎么分的?

Jan1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般而言,嫡长子会被任命为太子,其他皇子则各依封号称之为○王(○内为封邑)。西汉初年,诸侯王所领超过一郡,但随着推恩众建与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封邑仅存一郡。而封王在汉初因战功曾封有异姓王,由于刘邦刻意排除异姓王,因此等到吕氏垮台之后,异姓王也只存长沙王(吴芮)一家,至汉文帝时,吴氏绝嗣,封国撤除,从此汉代不再有异姓王,直到曹操受封魏王,才打破不封异姓王的局面。

汉代对诸侯王的称谓是直称为「王」,如《后汉书‧河闲孝王开传》载,顺帝命沉景为河间国相,沉景到河间国就任,河间孝王刘开接见他,但不行礼,于是沉景便问左右,王在何处?河间国的虎贲卫士就答说:「是非王邪?(那个不就是王吗?)」沉景就说:「王不回礼,跟一般人哪里不一样!现在他的国相来拜见王,岂是拜见一个不懂礼数的家伙!(王不服,常人何别!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从此来看,汉代对诸侯王是直称王的。

汉代分封皇子只有「王」一种,不分亲王、郡王,魏晋南北朝起才将王分两等,如西晋有王、郡王两等、后赵有亲王、藩王两等,北魏则有亲王、郡王两等。唐代承袭前朝旧制,亦采用王、郡王两等,举凡宗室受封为王均可概称为亲王,但此种提法最早不会早于晋代,也就是说汉代不会使用这样的称谓。亲王作为正式爵位称号,则是要到清代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