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每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外敌压境、民变四起…一幅画揭北宋灭亡前最后繁荣假象

Oct2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宋期间由画史张择端所画下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的繁华街景,每个小细节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被古今中外的鉴赏家推崇至极。其中的人物就有824个,每个都不尽相同。而对这幅图有浓厚兴趣的作家冶文彪考究了《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所有文献,就像让自己活在宋朝一样,终于写下了长篇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更透过他对史料的熟悉,使画中每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并在重重考据中建构出一场繁华的阴谋。  

当然,现代人懂得欣赏,古人也是爱不释手,自宋后朝代兴亡间,这幅名画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是出现了上千种「山寨版」,连台湾省故宫里的也是被改造最多、最有名的仿作……  

繁华背后只有内忧外患  

《清明上河图》纪录了北宋商业活动兴盛、人们歌舞升平,看似一切都美好而令人向往,但事实上,此时的北宋已经是泡沫化前夕了。外有虎视眈眈的外族,除了快速崛起的女真族金国、北方的死对头辽国,还有东南方长期和宋朝有贸易往来的吐蕃、大理,都垂涎这块繁华的地域。  

北宋内部也是一蹋糊涂,虽然外表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人民都发大财、生活充满希望,但其实北宋皇室已经无力支撑冗官冗兵,又遇上了不管朝政的文青皇帝宋徽宗,滥用小人为官,加上天灾泛滥,许多人民被迫流为贼寇、四处抢劫作乱,内忧外患夹击,《清明上河图》画了十年,画完北宋也差不多灭国了。  

多灾多难的稀世珍宝  

靖康之祸之后,《清明上河图》便随着被俘虏的皇室流入金国,开始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被在金国的 ... 轮流收藏,又辗转流回了南宋民间,当蒙古铁骑横扫中国时,又被元朝收走,再次进入皇宫,但由于草原民族不重视 ... 的文物,没有很认真检查收藏品,就让人以假代真、换了出去,卖给了想要收藏的有钱官员。  

这幅名画真迹就在民间传呀传,被收藏家和喜爱古董的官员盖了很多印章后,在明代中后期又回到了皇宫,但这次也没有待多久,就被大太监冯保偷出来占为己有,之后又流到了民间,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再度被收进宫中,恰好避开了盖章王aka文物破坏狂乾隆皇帝的毒手。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明上河图》很幸运地没有被烧毁,后来被溥仪带到了东北满洲国,结果真迹被日本人当作了赝品随便收着,直到后来有人鉴定出真迹,进入北京故宫收藏。但在文革时曾被林彪派系的李作鹏「借出」,在林彪倒台后才又回到了北京故宫,结束他多灾多难的流亡生涯。  

800人激增到4000人的山寨版  

既然这幅画在民间和官员的手上流传了这么久,自然出现了很多临摹的仿作,据说这些山寨的版本就有上千幅,其中大多数都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以明代的苏州城为背景、重新上色的仿本的临摹本,就是临摹本的临摹本,在明代,上流人士几乎是人手一幅仇英本的临摹本,是送礼自用两相宜的好选择。  

到了清代,实在太多仇英本的仿本散落民间,后来都进到了紫禁城里,让清人也难以分辨、十分头痛,干脆就让清宫画院的画家重新画了一版,更长、人物也更多、更高级的版本,后世称清院本,及各朝仿本的特点,并加入了明清特有的文化,画中人物更是从800人增加到了4000人。现在仇英本和清院本都藏于台北故宫。  

还有神网友整理出了辨别的 ... ,像是北宋的桥是木制的,所以画砖桥的一定是山寨的,还有宋朝和明清的上色方式不同,后代的色彩更加饱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但不论是真迹还是摹本都反映出了一个朝代的生活画面,都是无价之宝。  

也因为这幅画的特殊性和真实性,衍伸出了不少相关作品,像是故宫就有将《清明上河图》动画化,让人们更能贴近当时的生活样态。近期更是有悬疑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作者耗时三年根据《清明上河图》考证北宋的生活样貌,重新构筑了一个在那样动人的年代发生的阴谋,不论是热爱历史还是喜欢推理小说的人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