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的生平简介,思想理念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处?

Apr2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老子的生平,思想理念??

老子(约前604-约前531)大体生活在与孔子(前551-前479)相同的时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根据《史记》的记载,他真正的姓名是李耳。他的家本在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境内﹚,后来到了周的都城洛阳做了王朝的史官。在这,他曾经与孔子相遇,孔子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知识,所以说起来还可以算是孔子的老师。老子做了很长时间的史官,由于对周王室的衰败感到失望,所以辞官隐居。据说他在西去出关之时,应关尹的请求,写下了五千言的《老子》,即后人所说的《道德经》。

老子的一生,基本上由史官和隐者这两段生活构成。史官因为负责天道、礼法、记录历史等的关系,所以拥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广博知识。他也靠这种知识成为天子及贵族的顾问,所以与政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隐士的经历则使老子可以摆脱职业的束缚,以一种较自由的心态去反思现实社会。这样,丰富的知识、自由的思考,再加上动荡的社会,共同造就出体现于《道德经》中的深刻的思想。

庄子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人常常把他与老子并列,合称老庄。庄子名周,宋国蒙城人。庄子的生活非常清贫,身穿粗布且带补丁的衣服,有时还要向他人借粮充饥。

庄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庄子》这部书中。《庄子》最早有52篇,十多万字。后来经过一些人的陆续删节,到晋代郭象那确定为33篇,七万多字。整部《庄子》可以看作是庄子学派的文献。

2.两人的关系

他们两个合称"老庄",

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3.思想上的共同

老庄的社会思想,都是由「退」和「隐」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所以其精神都是在保全自己,不与社会发生交涉。这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动乱,过于激烈,哲人既不能有所改造,而又别无它法,不得己的情况下只有退而只求自我保全之道。

老子深知坚则毁、锐则挫、满则溢、强则摧的道理,所以他的自全之道,就是在于防范过盈,柔弱谦下,和光同尘,不露头角,最后得自隐无名。

然而庄子的精神,在求超脱,但形骸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办法弃之不顾,所以只有退求精神的自由而已。故主「心斋」、「坐忘」,除去一切主观的思虑,欲望。一方面与道相同,逍遥自由;一方面无心应物,随变所适。庄子与人相处,既不欲居前,亦不欲处后,「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养生主篇)就像一片孤叶,漂浮在无边的海面上,随波上下的移动,顺其所之。因为孤叶的外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所以自始至终都归于无用(对社会人群没有用处),却可得自我保全(对于自己却有大用)。这种结果,是与老木的自隐无名相同的。

所以就处世的精神而言,老庄同属退隐的想法,但其根据则各自有所不同。老子以柔弱谦退而不仕,庄子以无心无用而归于隐。

4.思想上的差异

庄子与老子不同点

(1)老子仍关心政治问题的解决,庄子则踢开政治问题,直接求人生精神的大解放。

(2)老子提出「无」、「有」,庄子进一步提出「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以齐物的思想化去了「有」、「无」之相对。此外老子有先后,内外之分,如「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庄子则以「天地与我并生,外物与我为一」既否定,又超越一切对偶性的概念。

(3)老子知「常」,庄子泯除常与无常,主张「物化」的观念。老子后为法家权术派所取法,而庄子始终保持其本来面貌,或许我们可以说:庄子出于老子而青出于蓝,他的思想显然比老子更为成熟

(4)老子与庄子如何看待生命与死亡.两者有何异同

老子︰生命是不断的循环,万物平等观。并不刻意拒绝自然的死亡,但反对不自然之死。

庄子︰生死的循环不过就像白天夜晚的交替罢了。对于一切事物以及死亡,抱持着一种坦然的态度,甚至认为死亡是一种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