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喀尔喀蒙古族概况

Nov10

白银喀尔喀蒙古族概况

时间:2019/11/10 23:51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白银喀尔喀蒙古族概况公元十二世纪渥巴锡简介,北方一支游牧部落开始兴起,他们被称作蒙古 人,蒙古这一名称出现的较早,他们活动在阿尔泰山以东、贝加尔湖 以南、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蒙古族记忆中的古代历史主要保 存在《蒙古秘史》一书中。古老的蒙古部落原在森林中靠狩猎生活, 后来逐步发展到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肯特山一带,以游 牧和狩猎为业,后期还发展了农业。同时,也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 公元1162年,铁木真出生于一个尚武的蒙古部落。公元1206 他统一了大多数蒙古和部分突厥部族,在斡难河畔创建蒙古汗国,成为全蒙古地区的领袖——成吉思汗。从公元 1211 年开始,成吉思汗 大举南侵西进,先后灭了中亚的西辽、花剌子模以及在今甘肃、宁夏 和内蒙古西部的西夏。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领军征战,将贝加尔湖及 西伯利亚地区等纳入蒙古版图。 1227 年,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去逝, 他的儿子们继续南征北战。1234 然后向东、西、南几个方向扩张。1238年破莫斯科,1240 年陷波兰, 1241 年灭高丽,1258 年,又破 ... 地区的首都之一巴格达。此后, 蒙古继续向中亚、西亚及欧洲进军,横扫高加索地区、里海、波罗的 海沿岸,占领大片土地。

后又向印度、中南半岛、 ... 半岛及日本进 1271年蒙古创建元朝,1279 年打败南宋,经过70 征,成为横跨欧亚的超级帝国。明末迁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因受到沙俄压 迫等各种原因,于公元 1771 年由首领渥巴锡率部分人迁居新疆和蒙 古西北部,但在路途中大部分人死亡。 辛亥革命爆发后, 1911 年11 月30 日,建立蒙古国,立哲布尊 丹巴活佛为“大皇帝”,年号“共戴”。 1918 年后,在俄国革命影响到外蒙,外蒙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谋求创建独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21 日,“蒙古人民党”在苏俄境内成立,在苏俄援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织了“蒙古人民军”。 1921 月19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 ... ”宣 布成立。 1924 月,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 改库伦为乌兰巴托(蒙古语意为红色勇士城)。 1992 月后,蒙古人民共和国改称蒙古国。据史料记载:公元13 世纪蒙古族有尼鲁温蒙古和迭尔列斤蒙古两 大部分。其中尼鲁温蒙古(出生纯洁的蒙古血统人约有 30 个部落) 是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黄金家族”。现住在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 和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喀尔喀蒙古人,都是成吉思汗亲孙忽必 烈的第十五世孙和巴图孟的直系后裔,是尼鲁温蒙古世系。

蒙古族在甘肃一带活动了几百年。其实在历史上,自公元4 世纪 操古代蒙古语的鲜卑吐谷浑人迁到青藏高原起,以及后来公元 13 纪蒙古人迁入青藏高原和河西祁连山以来,操蒙古语的民族也对本地各民族的形成、历史和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公元13 世纪,成吉思汗灭西夏后,蒙古人又开始进入甘肃、青海 一带。后来有巴图孟克达延汗的次子阿拉坦汗(俺达汗)移牧土默特, 后率万骑占领甘肃、青海一带约半个世纪。明末清初由林丹汗率部进 入夏日塔拉(今肃南县皇城滩和中牧集团山丹马场的大马营滩一带), 最后一次大规模进入的是西部蒙古人固始汗从新疆进入青海,并占领 甘肃的布隆吉一带,统治 ... 、青海、甘肃蒙古族和其他民族数百年。 居住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的喀尔喀蒙古人, 1901 年——1932 年期间迁徙到马鬃山公婆全聚居,由托力公旗王爷 年——1958年)、坚比旗王爷世系苏木太台吉(— 1956 年)、才生九(——1958 年)等人的带领下于1942 年左右到达 白银现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白银喀尔喀蒙古人自 58 年“反封建”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和 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过撞击和摧残后,从七十年后游牧稳步发展至 1900—1911年初,山西著名商号达盛魁到外蒙古放 ... 大肆剥 削蒙古人民。

1901—1911 年外蒙古社会混乱, ... ,欺压民众对政教最 高领袖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执政表示不满,加之无法忍受社会的不公而 起义,但这次起义并没有给受压迫的穷苦百姓带来光明和前途。因此, 部分外蒙古王公贵族和上层喇嘛带着自己的部落逃到甘肃马鬃山和 新疆哈密的巴里坤县等地。 1934 年至1939 年,新疆巴里坤的部分哈萨克族不堪当时新疆统 治者的残酷压迫,先后有18 个部族10000 余人进入蒙古国境内渥巴锡简介,后 部分哈萨克人和当地喀尔喀蒙古族发生冲突,导致部分喀尔喀蒙古 族迁徙甘肃和新疆。涌入新疆巴里坤、甘肃马鬃山墩墩山一带。白 银喀尔喀蒙古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次事件,离开蒙古国迁徙逃 难来到甘肃境内的马鬃山。 后来部分哈萨克人又经甘肃马鬃山、安西、敦煌、玉门到肃北蒙 古族自治县鱼儿红,疏勒川和托勒川落脚。逃亡迁徙的哈萨克族和马 鬃山血案后四处逃散的蒙民时常因生计而发生冲突,导致双方生命财 产遭受巨大损失,部分牧民背井离乡,挣扎在饥饿和战乱的死亡线上。 1918 年,在苏俄革命的影响下,蒙古革命党将属于成吉思汗黄 金家族后裔的王公诺彦205 人、台吉13270 人及第八世博格达哲布尊 丹巴和 14 名上层喇嘛呼图克图被列入“大封建官吏”名单之中,从 1929 年开始,被蒙古国革命党先后抓捕 ... 害,没收世俗封建王公贵 族和部分宗教封建主的财产,导致内部混乱。

1930 年后,蒙古人民 共和国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肃反运动大潮。运动中,对待宗教上层采 取不论其罪过大小与轻重,一律没收财产、抓捕、 ... 害等极端“左倾 粗暴冒失”的做法。蒙古国史书中记载:“左倾分子”们不顾蒙古国 的具体条件与特点,说直接过渡到 ... 制度的条件已成熟,以极 端的行为,不顾大部分人民的宗教信仰,破坏和歪曲蒙古革命党的宗 教政策,“左倾分子”们与蒙古革命党的各项指示背道而驰,把王公 贵族和喇嘛均视作邪恶势力,这样,王公贵族和上层喇嘛难以立足。 少数人利用这一点,夸大、煽动、挑拨,并在社会上散布谣言,这样 使老百姓人心四分五裂,惊恐万分,导致坚比等边境旗的喀尔喀蒙古 人逃离家乡走上了万难迁徙之路,纷纷来到马鬃山等地,他们丢小心 爱的五畜和大部分财产,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从此分离失散。 1901 年初有三十余幕进入马鬃山的墩墩山一带,带领他们的头 人一个叫伊力克,一个叫三星保,属坚比旗人。安西直隶州委任伊力 克、三星保为乡约率领。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坚比旗派人 来到马鬃山招抚回蒙,伊力克、三星保带 10 余帐返回坚比旗。宣统 元年(公元 1909 年)伊力克、三星保第二次进入马鬃山。

民国八年 (公元1919 年)坚比旗再次派人来到马鬃山招回蒙民10 冬天,出身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杜尔柏特蒙古人、青年喇嘛淡比加参(也叫黑喇嘛、丹贝加等)为反对蒙古国活佛哲布尊丹巴乎图克图,带领 70 余幕不同部落的蒙古人进入马鬃山滚坡泉(公婆泉),当时这一带 的牧民达200 多幕,羊20000 多只,骆驼1000 多峰,马500 并有壮丁300 多人。1920 年淡比加参在公婆泉西南小山中筑一座石 头城,内有复宫隧道,外有碉堡亭台,城东帐幕纵横,城西建有操场, 此小城方圆百里之处,一览无余,俨然若 ... 重镇。形成严格的 ... 政权组织。淡比加参的军队和蒙古国派来的商队、部队之间时有发生 武装冲突。不仅如此,淡比加参还派心腹以厚礼馈赠安西、玉门等县 长,结为后援。并于民国九年(1920 年)征收汉族人在马鬃山种植 的 ... 1800 两,次年又收2400 两,出售后作为 ... 资金,他对牧民 及种 ... 的汉民课以重税,施以军训,使社会秩序稳定。1922 11月淡比加参在公婆泉附近抢劫了哲布尊丹巴乎图克图准备运往 ... 藏匿的400 驮金银财宝和100 驮枪械弹药,并拘囚押送之人,并传言 其试图向外蒙进攻。

1923 年春,淡比加参的两个同伙叛逃,潜回库 伦(今乌兰巴托)向哲布尊丹巴告密,使外蒙古当局视为心腹之患。 哲布尊丹巴派兵500 人和3 名刺客(齐丹扎那等)到达公婆泉,企图 用计 ... 死淡比加参,由于淡比加参防范周密而无法动手。历时一个月 个亲信 ... 死,火毁城堡,挖掘出所藏金银财宝及枪械弹药,并强行将住牧于马鬃山公婆泉一带的200 蒙古族迁回原所在旗。1924 年外蒙古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新 ... 持不同意见的王 公贵族和上层喇嘛又相继率 60 多户喀尔喀蒙民进入马鬃山。次年安 西州委任伊力克、三星保为乡约率领。至 1931 年,马鬃山地区共有 600 多帐,约3000 人。其中坚比旗100 余幕,喇嘛葛根旗10余帐,阿拉善 旗70 余帐,新疆土尔扈特40 余帐,统归甘肃省安西州管辖。这些蒙 民驻牧于马鬃山南北两山,给这一地区一度带来了兴旺。那时喀尔喀 头人管理牧民,征缴草头税,从蒙古国分批出来游牧于马鬃山的蒙民 虽多,尚能相安无事。自淡比加参筑城练兵,企图夺取外蒙政权活动 以来的4 年时间里,兵祸匪患不断发生。马鬃山蒙民也因无畜或少畜, 为衣食所迫,铤而走险,常到外蒙古的明岸、贝戈尔等地实行抢劫, 还扬言“马踏库伦,推翻新党”。

蒙古人民共和国 ... 派精兵300 日抵达马鬃山, ... 死无辜牧民400余人,并将其余 牧民(包括原驻马鬃山地区的牧民)也被赶回了外蒙古。这就是远近 闻名的“马鬃山血案”。 自“马鬃山血案”之后。在马鬃山幸存的蒙古人在这期间纷纷逃 入今肃北南部的祁连山、今肃南地区及阿拉善三地。只有二三十户老 弱病残者被困在马鬃山。 其实在1923 年-1945 年,外蒙古 ... 曾多次派人将马鬃山北部的 喀尔喀蒙古人收拢回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派军队收拢逃难牧民的行动 和难民纷纷向中国内地迁徙经过在《马鬃山蒙民迁徙》、《蒙古人民共 和国史》、《祁连山北簏调查报告》等历史资料中均有记载。 据《马鬃山大事记》记载:“民国 29 年(1940 年)10 月居住在 马鬃山蒙民四处逃散,一部分逃入敦煌,一部分逃入阿拉善左右旗、 额济纳旗及金塔、高台”。1941 月开始,马鬃山遭劫的蒙民逐渐增多,范围扩大,牧民无奈又开始四处逃散。 在白银蒙古族乡生活的喀尔喀蒙古族牧民们就是这样一路走来 的,他们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被迫出卖劳力,靠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有的沦为乞丐乃至丧失生命。散兵游勇和土匪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牲 畜,特别是敦煌、玉门、安西、酒泉一带的青、红帮和祁连山惯匪, ... 抢劫蒙古族牧民的牲畜,使蒙古族人民不断遭到各种不幸和灾 难,背井离乡,妻离子散。

1944 年秋,马鬃山地区又发生兵祸,安 西北部秩序不宁, ... ... 派军队将马鬃山所有的蒙民驱赶到祁连 根据民国30 年(1941 年)《边政公论》一卷一期刊登的文章记 载,在马鬃山的蒙古人继续向中国内地逃亡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当时 有一个叫华赖的喇嘛,于当年三月和十月曾两次到马鬃山化缘,称自 己能预测未来,夜梦马鬃山将有大锅,牧民力求生存四处逃难。二是 当局横征暴敛,搜刮皮毛,征拔壮丁,加之与哈萨克牧民 ... 不断, 牧民为逃避繁重赋税和战乱而逃难。三是外蒙古当局曾派员到马鬃山 侦察,使牧民不安。土匪和 ... 部队时常到该地区抢劫,给蒙古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许多牧民失去了牲畜,陷于“放羊 没有羊,打猎没有枪”的困苦境地,他们沿着安西、酒泉、高台、临 泽至肃南境内,在土匪、疾病、饥饿和寒冷的威逼下挣扎着逃难,有 的西去新疆哈密,有的逃到阿拉善左、右旗和漂泊额济纳旗,有的在 酒泉以东、高台以西、临泽县新华等地。部分蒙古人经过曲折的迁徙, 从蒙古人民共和国迁徙路过马鬃山和新疆哈密的巴里坤等地滞留几 年后, 1940 年后陆续从祁连山北麓或祁连山南麓等不同的路线和不 同的时间,来到今肃南县境内的马蹄乡西水坂达口、明花海子、大河 榆木山、康乐拉盖达坂、大肋巴口、小瓷窑干沙泉、马莲沟、幸福沟 等地,1945 年得到裕固族大头目安贯布什嘉和青达坂瓦什的帮助, 由裕固族大头目出面协调,安置喀尔喀蒙古人驻牧于东牛毛山(又叫 布尔汗温都尔山)和西牛毛山(又叫白音博格达山)。

裕固族人百般 照顾了逃难来的喀尔喀人,分给了沿滩和山地草场。喀尔喀蒙古人向 裕固族大头目部落只上缴最低的“草头税”,流亡浮躁几十年后终于 有了落脚点,精神得到安抚,过上了较安定的生活。 1949 年以前,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区的畜牧业经济是私有制。 生产资料绝大部分被私人占有,实行部落管理制度,部落之间划一定 界限和范围。1947 年将原有的部落头目、总圈头等分别改任为乡长 和保长,把封建制度和保甲制度结合起来。牧民们每年要向 ... 政 府缴纳农牧税。 迁徙至白银乡的喀尔喀蒙古人中有三位台吉(贵族)直系:坚比 旗普通台吉达尔新等后裔。和他们一起迁徙来的还有在外蒙古比较有名望的上层活佛、喇嘛、民间游医等人。他们分别是:台吉济布青道 尔吉奶娘都贵玛,坚比旗活佛华赖和他的管家达日玛巴扎尔,华赖活 佛是当时蒙古国库伦寺院的大喇嘛。坚比旗转世活佛都布沁葛根和管 家丹贝尼玛、达西茨仁活佛(尊号那尼活佛),还有劳戴葛龙、敖斯 尔加木措(道道喇嘛)和管家拉布腾温孜德、吉丹巴和管家丹迪亚温 孜德、道尼尔、老戴喇嘛、格布西喇嘛(格力大夫)、布利亚特喇嘛、 拉亚喇嘛、高僧斯布吉德等。还有个小部落的带头人豆亚、秦哉、麦 白银蒙古族乡驻地大肋巴口,位于康乐乡 ... 东北3公里处,距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首府红湾寺镇61 公里,距张掖市驻地甘州区60 里。

东隔黑河与马蹄藏族乡西水片相望,西靠大河乡韭菜沟片,南连康乐乡红石窝片,北与临泽县倪家营乡、甘州区甘浚镇毗邻。位于北 3857′,东经9955′,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势 陡峭,东北比较平缓。平均海拔2600 米左右。全乡辖白银、东牛毛、 西牛毛 个行政村,2012年成立了巴音郭勒居民 ... 会。人均收入 已达万元。 占全乡50%以上的喀尔喀蒙古人任然保留着他们别具一格的生活 习俗和独特风格的长调民歌及体育活动。有《美丽的杭盖》、《夏尔塔 拉的其其格》等代表性长调;每年一度的那达慕有蒙古族三技如赛马 摔跤射箭等活动,有传统的饮食如全羊席羊背宴到水饺面条米茶油饼